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传感器失灵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传感器失灵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1-09-22 03:32:40

相关推荐

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传感器失灵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导语

作为葡萄糖传感器的葡萄糖激酶(GK)发生异常,人体血糖就会异常,导致我们发生疾病……

在人体内,血糖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意味着疾病的发生,比如在中国人当中十分常见的2型糖尿病,就是以长期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健康人的血糖水平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被我们的身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调控在4-6.5mmol/L这个区间,不论是摄入葡萄糖增多还是消耗增多,健康人的身体都会自动的感应到这一变化,从而迅速的做出调节,维持血糖在正常值,这就是“血糖稳态”。

血糖稳态的维持关键在于能够准确的感知到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并将这一信息有效传递,使得机体能够从容有序地应对变化,将血糖保持在目标区域内。负责完成这一关键的"传感"工作的是己糖激酶家族中唯一的葡萄糖传感器——葡萄糖激酶(GK)。

葡萄糖激酶(GK)最主要分布在人体胰腺的β和α细胞和肝脏中。如果葡萄糖激酶(GK)出现问题,传感器不能有效工作,感知不到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就不能及时通知目标组织,我们的血糖也就无法被正常调控,血糖稳态将不能维持——实际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中葡萄糖激酶(GK)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比糖耐量正常的人下降了约40%[1];另有研究发现,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肝脏中葡萄糖激酶(GK)活性,与糖耐量正常的肥胖人群相比,下降了50%[2];现有临床研究已经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和肝细胞中葡萄糖激酶(GK)基因表达均下降[3,4]。

当然,不仅仅是2型糖尿病,葡萄糖激酶(GK)基因突变或表达下降,都将影响血糖稳态。换句话说,作为葡萄糖传感器的葡萄糖激酶(GK)如果出现异常,可导致人体的血糖稳态失衡。

葡萄糖激酶(GK)突变,可引发持久血糖失调

葡萄糖激酶(GK)单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持久血糖失调,是人类认识到葡萄糖激酶(GK)在血糖稳态中发挥核心作用的证据之一。

葡萄糖激酶(GK)基因突变分为失活性突变和激活性突变[9]。失活性突变指的是引发葡萄糖激酶(GK)失活的基因突变,这样的突变会导致高血糖;激活性突变引发的结局相反,会导致低血糖。

1993年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2被发现是由葡萄糖激酶(GK)基因失活突变引发,患者出现轻微空腹高血糖,餐后肝糖原累积下降,肝脏糖异生增加。

1998年人们发现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NDM)中部分患者是由葡萄糖激酶(GK)基因失活突变引发,亦称为葡萄糖激酶相关的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NDM2)[5]。患儿一般临床表现C肽和胰岛素水平几乎检测不到,低出生体重,高血糖,需要胰岛素治疗。这些患儿的胰岛素β细胞数量没有减少,因为葡萄糖激酶(GK)基因失活,也即葡萄糖传感器发生故障,机体无法正常的感知葡萄糖水平,导致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R)缺陷,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分泌时相滞后[6]。

葡萄糖激酶(GK)基因激活性突变同样会造成代谢疾病,婴幼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PHHI) 可由此引发,患儿临床上表现为高胰岛素水平,低血糖。这样的病情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危害严重,且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因为婴幼儿脑的发育很快,需消耗大量葡萄糖,且脑组织无法贮存葡萄糖,必须依靠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葡萄糖激酶(GK)基因激活性突变,在葡萄糖浓度过低的时候,仍然分泌胰岛素,血糖稳态丧失,发生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会使脑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能量产生中断,造成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损造成大脑损伤,导致永久性智力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脑性瘫痪,甚至发生猝死 [7]。

通过以上由葡萄糖激酶(GK)单基因突变引发的疾病可以看出,作为葡萄糖传感器的葡萄糖激酶(GK)如果出现异常,可导致人体的血糖稳态失衡。对于发生葡萄糖激酶(GK)突变的个体,有些从小就会发生危险的代谢疾病,可能因此困扰一生。

2型糖尿病患者中,葡萄糖激酶(GK)表达下降

如果说上述由葡萄糖激酶(GK)单基因突变引发的代谢病,证明了葡萄糖激酶在血糖稳态调节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那么现在更多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葡萄糖激酶(GK)受损的情况。

已有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中葡萄糖激酶(GK)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比糖耐量正常人下降约40%[1];葡萄糖激酶(GK)表达量下降又影响β细胞对葡萄糖浓度的敏感度[8],由于作为葡萄糖传感器的葡萄糖激酶(GK)受损,葡萄糖浓度信息无法正常被感受和传递。葡萄糖升高后,受损的葡萄糖激酶(GK)无法正常的传感葡萄糖浓度信息,因此就不能在葡萄糖浓度升高时即时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稳态失衡,人体糖代谢失常。

(如图一,2型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群对照组β细胞葡萄糖激酶(GK)基因表达显着下降(约40%))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当中,也存在类似情况。有研究发现,不论糖耐量正常的人群是肥胖还是偏瘦,葡萄糖激酶(GK)的表达都一致,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其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性则较糖耐量正常的人群下降了50% [2]。

(如图所示,在对患肥胖型糖尿病的个体及正常肥胖个体的GK活性研究中,发现患有肥胖型糖尿病的个体肝脏GK活性较正常组下降近50% )

在另一项更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与糖耐量正常的人群相比,肝脏葡萄糖激酶(GK)基因表达量降低了43% [9] 。

(本研究共纳入40名肥胖受试者:葡萄糖耐量正常(NGT,n=12), T2DM患者(n=28)通过肝脏活检提取肝细胞并检测葡萄糖激酶(GK)的基因表达量。如上图所示,与NGT组相比,T2DM患者肝细胞中葡萄糖激酶(GK)基因表达显着降低)

还有研究发现,在新发的糖化血红蛋白>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葡萄糖异生调节酶表达正常,但葡萄糖激酶(GK)被抑制60%以上,同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葡萄糖激酶(GK)表达量呈负相关,而与G6PC、PCK1、PCK2无相关性[10]。

此外,动物实验发现,实验小鼠当中,葡萄糖激酶(GK)表达量下降会导致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11]。

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葡萄糖激酶(GK)受损,人体失去葡萄糖传感器,将无法维持体内血糖稳态,带来机体的伤害。 因此,如果能够修复葡萄糖激酶(GK),恢复人体正常的葡萄糖传感器功能,重塑血糖稳态,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Del Guerra S, et al. Diabetes ,54(3):727-735; 2 Li C,et al. J Biol Chem ,288(6):3938-3951

[2] HeM, WuN, LeongMC, et al. miR-145 improves metabol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J]. J Mol Cell Biol, , Pii: mj.

[3] MoatesJM, NandaS, CissellMA, et al. BETA2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from the upstream glucokinase gene promoter in islet beta-cells and gut endocrine cells[J]. Diabetes, , 52(2):403-408.

[4] NakagawaY, NagasawaM, MedinaJ, et al. Glucose evokes rapid Ca2+ and cyclic AMP signals by activating the cell-surface glucose-sensing receptor in pancreatic β-cells[J]. PLoS One, ,10(12):e0144053.

[5] F.M. Matschinsky.M.A. Magnuson Glucokinase andGlycemic Disease:From Basics toNovel Therapeutics. p66-67.ISBN 3–8055–7744–3

[6] NjølstadPR, SagenJV, BjørkhaugL, et al.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caused by glucokinase deficiency: inborn error of the glucose-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J]. Diabetes, ,52(11):2854-2860.

[7] 沈贵兰, 郑芸, 孔海平. 1例新生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的护理[J]. 健康必读旬刊, (9):96-96.

[8] Byrne MM,et al. J Clin Invest. 1994,93(3):1120-30.

[9] Haeusler RA, et al. Mol Metab ,4(3):222-226.

[10] Haeusler RA, Camastra S, Astiarraga B, et al.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epatic glucokinase in type 2 diabetes[J]. Mol Metab, ,4(3):222-226.

[11] Basco D, et al. Nat Commun ,9(1):546

如果觉得《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传感器失灵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