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心血管病 隐匿的杀手——高血压

糖尿病心血管病 隐匿的杀手——高血压

时间:2020-11-10 17:20:11

相关推荐

糖尿病心血管病 隐匿的杀手——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其脂质及蛋白质糖化与氧化过程势必加剧,而这一过程亦参与了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就已经有冠心病。在糖尿病易患人群中,胰岛素抵抗

1警惕糖尿病心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其脂质及蛋白质糖化与氧化过程势必加剧,而这一过程亦参与了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就已经有冠心病。在糖尿病易患人群中,胰岛素抵抗是最早出现的变化。它可发生在临床糖尿病之前15?25年。胰岛素抵抗与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有关,它可在临床糖尿病出现前许多年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和公众认可。

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病

有病理解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无论在冠状动脉还是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都存在较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后,管腔部分或全部被阻,导致靶器官缺血、缺氧产生病变。如病变阻塞在冠状动脉,即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和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前者一般多支冠脉血管受累,而且病变弥散广泛,有更多的斑块溃疡和血栓形成。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龄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这在世界各国情况类似。

糖尿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单就高血糖而言,既可形成不可逆的糖化蛋白与糖化脂蛋白,增加氧化损害的程度,也可引起血管壁与内皮损害,促使血栓形成。

糖尿病也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出现内皮损害、基底膜增厚、蛋白质非酶糖化、自由基活性增加、前列腺素异常等情况。

糖尿病心血管病有哪些早期表现

“糖尿病心血管病”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尤以冠心病为多见。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静息时心动过速可能是常见的一种早期表现。患者可在早晨觉醒时自测心率。糖尿病心脏受累者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常每分钟大于90次,甚至可高达130次。

这是因为心脏本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使心率加速,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从而调节和协调心率,以适应人体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早期常先损害副交感神经,故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心率遂增快。到了糖尿病晚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都受损害,心脏几乎完全失去神经支配,心率则相对固定。

体位性低血压也较常见。正常人体位变化时,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从而使血压维持正常。糖尿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受损,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如果测量病人从卧位起立时的血压,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时,就可确诊为体位性低血压。

不典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甚至可无任何症状,危害性更大。

糖尿病心血管防早治事半功倍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早期发现无症状性的心血管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对某些有心血管病变证据的可开始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早期筛查还可以识别出需要通过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血管并发症患者。从一些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发现,积极的治疗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应仔细检查,以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

1. 有典型或非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2. 基础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或梗死。

3. 有周围血管或颈动脉闭塞性疾病。

4. 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年龄在35岁以上,计划开始强烈的体育锻炼时。

5. 除糖尿病外有以下2种以上危险因子存在的患者:

①总胆固醇≥6.24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4.16 毫摩尔/升,或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0.91毫摩尔/升。

②血压>140/90毫米汞柱。

③吸烟。

④有冠心病家族史。

⑤尿中有微量或大量蛋白者。

对于2型糖尿病有冠状动脉性疾病危险因子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调脂、降压和给予阿司匹林等是有效的手段,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对于已有冠心病,且左室功能受损者,即使患者的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正常,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有益的。若患者是诊断明确的无症状性冠心病,应及早治疗,预防心肌缺血。

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一般处理

1. 戒烟

2. 适当的体力活动根据病情许可,最好每周有3次以上为时30?60分钟的中等程度活动(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3.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5 千克/米2左右。特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

4.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6.1 毫摩尔/升,HbA1c应≤6%。

5.控制血脂 首要目标LDL≤2.6 毫摩尔/升,争取HDL>0.91 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 2.2毫摩尔/升。

首先进行饮食控制。对血LDL和胆固醇升高的患者应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及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骨髓、蛋黄、蟹黄、鱼子、动物脂肪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墨鱼、鳗鱼等。对血TG升高的患者同时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糖和甜食。建议多吃蒜、葱、蕈类、海带、蔬菜、豆类等。如饮食控制无效,则应选用调脂药物。

6.控制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内。

7.生活细节不宜过饱,减轻精神负担,避免过度劳累,不饮酒。

8.抗血小板与抗凝可选用阿司匹林,一日75?150 毫克,心肌梗死后患者不能用阿司匹林者,可用华法林。

9.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反复心肌梗死、心功能差、有心力衰竭症候、心律失常)建议应用,亦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而隐匿的过程,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已有一定的功能损害。因此,一旦2型糖尿病获得确诊,就应该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认真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低血糖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患者安享天年。

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临床特点

1.休息时心动过速由于糖尿病早期累及心脏自主神经,心率常有增快倾向。一般说来,凡休息状态下心率每分钟大于90次者,应考虑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

2.无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远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高达30%?50%。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痛觉不敏感,心肌梗死发生时常呈无痛性,因其症状不典型常易漏诊或误诊。

3.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对血压调节反射失常,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会因为血压突然减低而出现头晕,甚至意识丧失等。

4.猝死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功能紊乱,糖尿病心脏病者可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导致猝死,表现为严重心率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病人仅感短暂胸闷、心悸后迅速发展为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以至死亡。

2专家教你防治糖尿病与心血管病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也是做好“健康功课”、为全年健康夯实基础的好时节。关注健康或者正在受到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困扰的市民朋友们,近日就有一个让您迈出家门、学习健康知识的好机会:4月16日(周六)上午9时,广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将在黄花岗剧院(越秀区先烈中路96号)举办“畅享健康人生——医学专家健康社区行”系列大型健康教育讲座及义诊咨询活动。届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定宇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万根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广原副主任医师等广州市的医学专家,将携手为您带来科学而真实的养生保健知识、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预防治疗知识以及最新医疗科研成果,旨在帮您有效预防和管理疾病,让您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长寿。

在讲座现场,您除了能聆听到医学专家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预防、治疗的专业指导,还可就生活中遇到的健康养生疑难问题向医学专家进行咨询,同时还能与病友中的健康榜样一起分享他们的自我管理经验、心得和体会。活动现场将免费派送《糖尿病周刊》、《心脑血管周刊》等科普资料、免费派送各种精美小礼品,进行幸运大抽奖、专家义诊咨询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定会让您不虚此行。

欢迎广大市民参加!

3心血管病变成糖尿病终极杀手

尽管他汀类药物调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降低已明确,但考虑到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的特殊性,临床上医生面临的不再是调脂与否,而是调脂时,该独钟他汀,还是因“脂”制宜,抑或是联合作战?此外,当我们关注大血管病变是否因调脂而获益时,是否还应注意调脂药应用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病之所迫!势之所归!——糖尿病降脂迫在眉睫

脂肪——糖尿病恶化最危险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迅速增加,人类老龄化趋势的严(整理)峻,代谢性危险因素对人类重大器官的危害日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即是以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为主,而其血脂的异常更加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机体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导致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疾病危险性的升高。然而,人们对血脂的关注尚显不足,有调查显示50%的高血脂症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血脂水平,治疗率仅为20~30%,而达标率仅为8~18%。而且,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直以来治疗措施着重于强调降糖、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等,使人们关注的目光未对调脂治疗多做停留。但是美国医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诱发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的最危险因素不是糖而是脂肪。研究负责人美国大学理查德·瑟威特教授说:糖尿病患者坚持接受低脂饮食,将脂肪摄取量减少到较低水平,糖尿病将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微血管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威胁

糖尿病患者因脂质异常而受累的血管,除了近来人们较为关注的大血管外,还有微血管。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表现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的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第二位死因,病程超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5%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在我国位居糖尿病并发症之首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47%,因其而致的失明,较正常人高出了近10倍,是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现在研究普遍关注于心血管的病变,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能否从调脂治疗中获益,缺乏临床数据的支持。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资料都说明,糖尿病患者进行调脂迫在眉睫。而且,调脂给糖尿病患者的保护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就糖尿病患者血脂的临床处理方案却尚无定论,而且因为成本因素而使糖尿病患者的调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里所指的调脂临床成本包括病人和健康专家的时间代价,医疗中心的运作和时间安排,实验室监测,而其中药物的成本最大。现今,令医生举棋不定的不再是调脂与否,而是如何调脂。

心血管病变——糖尿病终极杀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约80%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其微血管病变患者也有一部分最终因累及心血管而死亡。这些数据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高血糖本身就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加之许多糖尿病患者伴随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心血管方面的危险因素,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和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延长,罹患心血管疾病(CVD) 的风险也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危人群中的糖尿病患者主要冠脉事件发生的绝对风险与已患有冠心病但无糖尿病的人群相似,更重要的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到了心血管疾病后期,同时患有糖尿病的病人预后比未患糖尿病的病人预后差,因此,在决定一级预防的强度时,对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后,必须考虑到其更差的预后。此外,在心肌梗死阶段兼有糖尿病的病人的死亡率比没有糖尿病的病人的死亡率高2 倍;而且,发生心肌梗死后,在急性期中幸存的且同时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的长期死亡率比未患糖尿病的病人亦高出2 倍。故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ATPⅢ中已明确提出糖尿病等同于冠心病(CHD)的危险度,对糖尿病人所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与已确定患有CHD 病人的处理方法一样。而CHD病人现代预防策略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调脂治疗。近年来的大型干预性临床试验令人信服地说明:对于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调脂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糖尿病病人中疗效也是确定的。

4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病

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的5倍。为此,糖尿病已被公认为冠心病的等危症。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血管病呢?

国内外公认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的5项危险因素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血压、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升高。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病的4大焦点是:

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

内容包括减少脂肪摄入,降低饮食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使体重下降5%-7%。时甘油三酯升高、HDL-C降低的患者,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血糖控制、减轻体重、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并适当采用单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或多不饱和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不超过总热量的5%-7%)。为了降低LDL-C,摄入总能量中,饱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应<7%,反式脂肪的摄入应<1%,胆固醇应<200毫克/日;饮食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以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为主;每1 000卡热量食物中,食物纤维应>14克;限制饮酒量,按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女性为一份/日,男性2份/日。一份的含义是,葡萄酒150毫升,啤酒350毫升,白酒30毫升。甘油三酯升高时应更严格限酒。钠的摄入量为3-6克/日。

血压控制

血压<130/90毫米汞柱为达标。当血压在130-139/80-89毫米汞柱范围内,即应调整生活方式;如3个月不能达标,即开始药物治疗。所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应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可使急性心梗发病率降低63%,卒中发病率降低24%。必要时尚可联用其他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老年患者应逐步降压。如多种降压药仍无法达标者,应请专科医生处理。

控制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每年应检测一次血脂。对于40岁以下,血脂正常者(LDL-C<100毫克/分升,HDL-C>5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150毫克/分升),可两年检测一次。年龄>40岁,没有明显的心血管病,但有1项或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者,应首先将LDL-C降低至<100毫克/分升(2.6毫摩尔/升)。他汀类药物可降低LDL-C30%-40%。如基础LDL-C<100毫克份升,应根据临床及危险因素决定是否用他汀类。如单用他汀类不能有效降低LDL-C,可联合应用贝特类药或烟酸类药。对甘油三酯升高并HDL-C降低的处理意见尚未统一,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意见是:甘油三酯应控制在<150毫克/分升(1.7毫摩尔/升),HDL-C男性应提高至>40毫/分升,女性>50毫克份升。

血糖控制及抗血小板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目前公认衡量血糖达标的金标准,HbAlc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增加37%,糖尿病死亡率增加21%。目前,国内外把HbAlc控制在6.5%-7.0%作为靶目标,目标过低,引发低血糖的危险加大。对心血管病危险增加(年龄>40岁、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用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作为预防用药。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阿司匹林应在血压控制良好(<150/90毫米汞柱)的前提下使用。否则不利于预防脑出血。

(整理)

5多吃粗食少患心血管病

食物越没经过加工,就能保留较多营养成分,吸收也容易。大多数人只知道多食用粗食可减少大肠疾病,其实,粗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帮助。

粗食的原则是指,烹调的食物没有化学添加物、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序少,采当季食材,吃食物的原味。

每天都需平均摄取的五谷根茎类、奶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六大类食物中,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就达粗食标准。而长期粗食可帮助排便、减少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主食选全谷类糙米、什谷米、全麦面包等,未去谷皮、去胚芽,可保留较高营养素,含丰富维生素B、糖类、蛋白质等,摄取足够可加速身体新陈代谢。但纤维素高较难消化,肠胃不佳者少吃。全谷类可先泡30分钟再煮,煮时1杯米加1.5杯水较好。

奶类挑选原味奶类及蛋豆鱼肉类提供蛋白质、钙质。奶制品要符合粗食原则应以原味、低脂为主,可选择牛奶、乳酪等,含糖分较少。蛋豆鱼肉类的烹调方式尽量选择清蒸、凉拌,不要油炸、少油脂。豆腐类的豆制品尽量不要选择油炸豆腐。蛋制品也尽量不要选加工品,如卤蛋。

当季蔬菜水果宜生食蔬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如钙、钾等。夏天可选当季蔬菜清汤或做生菜沙拉;而四季都产的叶菜类,可稍微清烫,加点酱油调味,可尝原味,也减少热量负担。

水果提供维生素C、维生素B、矿物质及部分糖类,若缺少维生素C跟B易感到疲累,矿物质钾、镁对血压控制有帮助。当季水果尽量不要榨果汁,直接食用可吃进去较多纤维素,帮助排便。而糖尿病患者或体重控制者,建议一天摄取水果不要超过2个拳头大小。

多选植物油脂 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质,但建议以植物性油脂为主,建议每天油脂食用量约为30~45克。尽量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

粗食中因有丰富膳食纤维,可使粪便的体积增加,缩短通过肠道的时间,能使废物迅速排出体外。膳食维可使食物停留在胃的时间延长,且在胃部时体积膨胀,较易产生饱足感,减少吃过多食物。进食时又需较长时间咀嚼,可避免吃饭速度太快。而符合粗食原则的食物,热量和油脂也都偏低。

符合粗食原则的食物中含有许多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可预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因为累积较少的油脂对于心血管威胁较小。而膳食纤维能促进排便顺畅,排便顺畅能排出体内不好的物质。若不好的物质被吸收后易产生致癌物,多吃粗食也可预防大肠直肠癌。

如果觉得《糖尿病心血管病 隐匿的杀手——高血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