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治疗

时间:2023-01-15 09:30:17

相关推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治疗

据统计,目前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人,其中56.6%的患者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能完全明确。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表

1近60%糖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日常生活该如何预防?

据统计,目前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人,其中56.6%的患者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能完全明确。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的多样化,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认识程度的差异性,以及患者就诊时表述的不准确,患者往往丧失最佳诊疗时机。所以,糖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预防神经痛!

不挑食

平衡的饮食应包括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奶制品、肉类、禽类、鱼类和健康的脂肪。

少食多餐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和疼痛会让食欲下降,同时味觉也变差,因此少食多餐更可行。建议每天吃3次少量的正餐,外加3次健康小吃,分别为早饭和午饭之间一次、午饭和晚饭之间一次和一次夜宵。

勤练单腿直立、踮脚尖都能预防神经痛

运动是缓解糖尿病神经痛,避免糖尿病足提前出现的一剂“良药”。但要注意,巧练比“猛练”更有效。近日,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就为糖友介绍了三个增强双脚敏感性,预防神经痛的“妙招”:

“金鸡独立”。缓缓地抬起一只脚,保持30秒,再换另一只脚,动作熟练后可增加时间。这项平衡运动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练习。

“走钢丝”。像走钢丝那样两只脚并排成一条直线向前迈步,双臂张开呈水平直线,膝盖保持一定曲度,并可尝试倒着走增加难度。

踮脚尖。靠近某个物体做支撑,慢慢抬高脚后跟,然后保持不动。每天3次,每次努力多坚持一会儿。

适量补充维生素B

专家建议,除了加强血糖的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外,还应补充B族维生素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口服复合维生素B,或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牛肉、薏米等;症状严重时,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两周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吃“健康的糖”

“健康的糖”指的是全麦谷物、水果、蔬菜和低脂牛奶。去超市,要选新鲜的食物,少买罐头、盒装食品和冷冻食品。要挑选加工程序最少的食物,不买已加工好的或半成品食物。

避免饮酒

酒精有神经毒性,还会导致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会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女性每天不要超过1杯,男性每天不要超过2杯。另外,千万别空腹饮酒。

2糖友脚痛脚麻小心患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很多人对于糖尿病的症状的了解,大多局限在血糖高、尿量增多、体重下降等,但却不知原来下肢、足部各关节经常疼痛,也是糖尿病的继发性症状。专家提醒,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久而久之还会因为神经变性出现损伤性足部溃疡,甚至发展到糖尿病足,后果十分严重。

脚痛脚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学上称之为周围神经病变。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受损的根本原因,是小血管的受损。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感觉神经是糖尿病病人中受累最早最多的神经。大多起病隐匿,早期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只是在做肌电图检查时发现异常(如发放神经冲动的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逐渐出现:

1、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灼热感等;

2、感觉减退:似戴手套、袜套样感觉,严重者感觉丧失,对冷、热、痛的刺激毫无知觉,即使受伤也浑然不知,由于病人缺乏自我保护反应,因而很容易受伤;

3、感觉过敏:对冷、热、触摸极为敏感;

4、疼痛:有的病人表现为自发性疼痛(静息痛),似刀割火燎,夜间疼痛尤甚,让人彻夜难眠,痛不欲生。上述症状主要发生在四肢,但下肢更多见且症状更明显,病变部位通常双侧对称,最初局限于手指或脚趾,以后逐渐向上发展,症状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当病人出现运动神经病变时,由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萎缩,运动时肌无力,甚至瘫痪,比如面神经病变时可出现面瘫,动眼神经病变可引起眼睑下垂、复视等。

什么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主管心跳、呼吸、血压、胃肠蠕动和膀胱排尿、各种腺体的分泌等生理活动,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一组神经。当植物神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心动过速、心慌气短、直立性低血压、胃部胀满、嗳气、呃逆、顽固性便秘、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尿无力、尿潴留、尿失禁、阳痿、月经紊乱、性欲冷淡、皮肤出汗异常。

糖友应每年检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手术并不能解决糖尿病代谢异常带来的神经本身病变。但即使是这样,如果在神经受压的早期和中期即接受减压术,就可以恢复神经的血运,使麻木和刺痛的症状消失,并使肌力得到恢复;若等到神经的压迫损伤已经很严重时才进行治疗,恢复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病,应特别保护丧失感觉的双足,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截肢的风险。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由于其受累神经纤维的直径不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若细小纤维受累,是以感觉障碍及疼痛症状为主要特征,常有感觉过敏,表现为怕冷、麻木、烧灼感,甚至不能忍受衣被的摩擦。疼痛可以有钝痛、烧灼痛至抽痛和刀割样痛不等,大都夜间明显。客观检查有袜子、手套样感觉障碍。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如少汗或无汗,()皮肤温度过高或减低,皮肤营养不良等。如是以大纤维受累为主,约半数患者轻触觉减退。可表现为行走不稳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的症状。当大小纤维及C纤维均受累称为混合型。临床可同时表现为大小纤维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以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是远端对称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特征为慢性起病,两侧对称,下肢比上肢重,症状通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感觉障碍突出,运动障碍相对较轻。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肾阴虚血瘀型

(多见于小纤维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灼痛,渐至整个肢体,夜间加剧,甚则不可近衣被,盗汗自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思饮,大便偏干不畅,舌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涩。

证候分析:消渴日久,肝肾阴亏,气血不周,肢体无以濡养故见肢体麻木,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因而肢体灼痛,夜间加重,不可近衣被;盗汗自汗,五心烦热;阴津不足故见口干思饮;大肠津亏导致大便偏干不畅;舌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涩为阴虚内热兼有血瘀之征象。

治法:补肾滋阴活血

方剂:知柏地黄丸加桃红四物汤

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 泽泻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

加减:若以阴虚为重者加旱莲草20~30克,女贞子10~15克,以养阴清热;以血瘀为主者加川芎10~30克,六路通10~20克,鬼箭羽30克,以活血通络;以肾精气虚为主者加用菟丝子30克,肉苁蓉10~20克,以益肾填精;肢痛重者可加细辛3~5克,元胡10~15克,以通络止痛。

肾阳虚血瘀型

(多见于小纤维受累者)

证候:肢体麻木疼痛,遇冷加剧或夜间加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淡不渴,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阳痿早泄,舌淡暗体胖苔白厚或腻,脉沉细或沉迟。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阴阳两虚,温煦不足,阳气不达四末故见肢体麻木,遇冷则痛;命门火衰导致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腰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肾阳虚衰不能温脾,脾失健运因而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淡暗体胖苔白厚或腻,脉沉细或沉迟为阳气不足导致血瘀之征象。

治法:补肾温阳活血。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桃红四物汤

处方:附子15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药10克,山萸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

加减:以血瘀为重者加水蛭10克,全蝎3克,以破血行瘀;肾阳虚为主者加用仙茅、仙灵脾各10~20克,鹿角霜10克,以温肾助阳;然后再结合症状用药,肢体麻木、怕凉、疼痛重者加用元胡10~15克,桂枝加至20~30克,以温经止痛;出汗多或汗出不均者加用浮小麦30克,五味子10~15克,白芍10~30克,以固摄止汗; 阳痿不举者加阳起石15~20克,巴戟天10~15克,锁阳10~15克,以填精助阳;腹胀腹泻者可加用四君子汤助脾运化。

肝肾阴虚,肝凤内动型

(多见于大纤维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或酸楚,走路不稳,头重足轻,腰酸腿软,头目眩晕,舌红少苔,脉沉细弦。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故见手足麻木酸楚,走路不稳,头重足轻;肾阴虚损则腰膝酸软;轻窍失养故头目眩晕;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弦为肝肾阴虚动风之征象。

治法:滋补肝肾,养肝熄凤

方剂:一贯煎加镇肝熄风汤加减:生地30克,沙参10克,枸杞10克,麦冬10克,当归15克,川楝子6克,牛膝15克,龟板10克,天冬10克,生牡蛎30克,元参10克,白芍15克。

加减:以走路如踩棉花者加生石决明30克,生龙骨30克,以镇肝熄风;如伴有肢体疼痛者加用生蒲黄、五灵脂各10~15克,以活血止痛。伴有大便不畅者加用生白术30克,郁李仁10克,以调畅大便。

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

(多见于大小纤维均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疼痛剧烈,或夜间加重,感觉异常,或怕冷或恶热,腰膝酸软,下肢沉重,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遗精或阳痿或早泄,舌体胖苔厚腻,脉沉细或沉涩。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脾肾两虚,脾虚生痰,痰湿阻滞故见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下肢沉重;肾虚则见腰膝酸软,遗精或阳痿或早泄;痰瘀互阻,脉络不通故见肢体麻木疼痛;舌体胖暗有瘀斑或瘀点,苔厚或腻,脉沉细或沉涩为脾肾不足痰湿血瘀之征象。

治法:补肾温阳活血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桃红四物汤

处方:附子15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药10克,山萸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

加减:以血瘀为重者加水蛭10克,全蝎3克,以破血行瘀;肾阳虚为主者加用仙茅、仙灵脾各10~20克,鹿角霜10克,以温肾助阳;然后再结合症状用药,肢体麻木、怕凉、疼痛重者加用元胡15克,细辛3克,以活血通经止痛。

中成药治疗

金匮肾气丸(水丸) 由桂枝、附子、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山药组成。每次服20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肢体冷痛,麻木不仁之神经病变。

活血止痛胶囊 每次服4粒,每日3次,适合于血瘀阻滞,筋脉不同,肢体麻木者。

筋脉通胶囊(协和医院内部制剂)由生黄芪、生地、丹参、葛根、桂枝、菟丝子等组成。每次服5粒,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肾虚血瘀,筋脉不通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治疗

体针 可取肾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三阴交、太虚等穴。以中等刺激为主。亦可采用灸法,隔日1次。

耳针 可取肝、脾、肾、坐骨神经等,以强刺激为主,留针15~30分钟。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治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生最早,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或疼痛。麻木表现为双下肢或双上肢对称性的麻、木、蚁走感、发冷感等,从足趾开始,随着病情发展,至足及小腿,可有袜套样感;疼痛多表现为下肢远端、大腿内侧和小腹自发性灼痛、闪电样灼痛,上肢一般较晚累及。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还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检查可发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表现异常。因其病变范围广,致残率高,故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辨证施治

该病的临床治疗,要不忘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要因症施方治疗痹痛,又要注意调整血糖,根据其病因病机进行论治。

我们曾采用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组证患者53例,取得良好效果。主症四肢麻木,或四肢疼痛;次症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白汗、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舌体胖,舌质暗,或有瘀斑,或舌下有青筋紫暗怒张,舌苔薄白,脉弦涩,或细涩。

患者口服木丹颗粒,一次7克,一日3次,饭后用温开水冲服,连用8周。结果表明,木丹颗粒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四肢麻木、疼痛、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肌肤甲错等均有显著的改善。

木丹颗粒治疗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总有效率为62.26%,提示木丹颗粒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他疗法

除内治法采取辨证论治外,亦可通过辨证采取中药熏洗、针灸、按摩、耳穴、敷贴等不同的外治法,从不同的途径,通过不同的作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如中药熏洗疗法可通过热力和药力的作用,直达病所,熏洗药物亦可通过临床辨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配伍。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内外治法结合,采用多种疗法,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病因病机

本病病机总体上属于经脉气血运行不调、瘀阻脉络,和气血亏虚不濡四肢经脉肌肉这两大方面。但究其本质,消渴病之痹症不同于风寒湿所致的痹症,多为因虚而致。其实质是源于消渴病日久的因虚致实,如其所变生的痰浊瘀血等是由于消渴后气阴为之耗伤,阴虚血瘀,气虚血滞;或是由于脾虚不运内生痰湿,阻滞经络血脉。病久内生之邪又可耗气伤血,或化热伤阴,使血脉经络更失濡养,继而又进入由实致虚的过程,而表现出其多样性。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害有哪些?

目前,我国有糖尿病病人近9000余万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1991年1月-2000年12月对24,496例DM患者的分析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占60.3%,其中Ⅰ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4.9%,Ⅱ型糖尿病发病率为61.8%。在糖尿病诊断后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什么?

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病变,致使患者远端血管出现动脉硬化,时间才能会使神经受损,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痛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神经病变,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是目前临床上最复杂、最难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一。其疼痛机制目前医学界也尚未完全阐明。

糖尿病神经痛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之一,但能认识到这个并发症并主动求医的患者并不多。因为该并发症引起的是四肢的疼痛,患者难以联想到是糖尿病所致。在症状出现的初期出现麻痹时,以为只是年老功能衰退引起,往往采取"忍"字功,拖到后来疼痛难忍了就吃止痛片,但症状并不因此消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病人一种常见和令人痛苦的并发症,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糖尿病神经病相比比其它糖尿病并发症的住院率要高,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7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害有哪些?

1、手脚/或四肢,麻木、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重,不能碰被单等物体,可多次痛醒;

2、肢体无力,走路不稳,尤其是夜间行走困难;

3、脚有形成顽固性溃疡的危险,甚至因此而截肢。DPN病人的截肢危险升高1.7倍,如果已有足畸形则危险性升高12倍,既往有足溃疡史则截肢危险上升36倍。在非创伤性截肢中50%(整理)~75%病人是DPN患者。美国每年约有85,000人因此病而截肢,平均每2分钟有1人截肢,在87%的病人中,神经病是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觉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