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管理成功案例分享:战胜高血糖!

糖尿病管理成功案例分享:战胜高血糖!

时间:2018-09-04 19:12:32

相关推荐

糖尿病管理成功案例分享:战胜高血糖!

大家晚上好,我是微糖健康管理师尚老师。今天,我将通过和大家分享糖友余女士的真实控糖经历,向大家介绍如何有效控制住空腹血糖。

糖友情况

余女士是名2型糖友,得糖已经近两年了,这次她在微糖的控糖过程可以说非常励志,从口服药完全无法控制,发展到使用胰岛素治疗,后期血糖平稳后,又逐渐达到撤掉胰岛素,回到使用口服药也能控好血糖,余女士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余女士是一位银行职员,平日里工作非常忙碌,吃饭也很难定时定量,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经常业务量一大就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而且几乎没有系统监测血糖的习惯,只是偶尔早上起床后测一个空腹血糖,经常在10以上。但是余女士以为早上高一点没关系,上午吃过药白天就好了,而且是“隔壁老王用啥她用啥”,因为都是糖尿病,所以用了家人服用的二甲双胍。后来在余女士家里亲戚的推荐下,佩戴了雅培瞬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心想终于不用惦记着每天扎手指头了,但是这第一天的血糖数据就把余阿姨吓得不轻,大家一起可以看看。

因为她一直在用微糖的APP记录血糖,看到自己血糖竟然这么高,就立刻买了我们的轻松稳糖服务,寻求我们的帮助。这是余女士购买微糖的稳糖服务之后,我首次电话询问到的健康状况,大家可以看一下。

最让我惊讶的是她觉得用药效果不明显,就自己擅自停了药。在我接诊余女士后,听了余女士的控糖经历,总的来说就是存在严重的鸵鸟心理,认为医生开的药物方案可以用一辈子,出院以后每天吃药就行了,说不定时间长了连药也不用再吃了。余女士在血糖监测上属于怕痛怕麻烦,能不测就不测,偶尔看见空腹高了,也当没事发生过;饮食上更是不重视,因为银行里工作餐经常叫外卖,米饭面条大鱼大肉,毫无忌讳,吃饭时间也紧张,十分钟左右扒拉扒拉完事儿。

听了余阿姨对她生活的描述,真的替她捏一把汗,多亏别人推荐她戴了动态,否则长久的回避自己的血糖问题,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大。

很多糖友都有这种误区的认为医生开的药物方案可以用一辈子,饮食上也不注意。

控糖经历

在了解了余女士的生活习惯之后,我对她的动态血糖曲线进行了分析,大家从动态可以看到,如果早上7点起床量空腹血糖的话,大约是在10左右,但其实她的凌晨1点的血糖已经高达16左右了。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空腹高血糖的发生原因,以便各位糖友对照自己,如果您的空腹也高,看看会是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第一种,前一天晚餐吃得不对。

晚餐是否吃了高脂肪食物,如红烧肉、川式火锅等,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这些食物的升糖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可以持续5-6小时,如果是胃吸收速度慢的糖友,升糖持续时间会更长一些。

那么这里又引出一个问题,您如何知道自己胃吸收是快还是慢呢?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在血糖降低的过程中加餐,比如,餐后2小时左右,血糖降到了4-6mmol/L,您可以吃一个水果,15分钟之后血糖不升反而还在降低,那么就证明食物还没有被吸收,您的吸收速率偏慢,从而容易引起空腹的偏高,消化吸收快慢因人而异,并不一定是糖尿病胃轻瘫,多数是体质差异的正常现象。

第二种,睡前不合理的加餐。

有很多糖友睡前会加餐,害怕夜间低血糖,这个想法本来是对的,但是睡前的加餐是需要根据睡前血糖来决定的。一般来说,睡前血糖的安全基线是6mmol/L,如果明显小于6mmol/L我们就需要为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而加餐。那参考前面讲到的食物升糖作用时间的知识,我们选择睡前加餐的食物一般是牛奶、未加工过的坚果等,因为它们升糖持久,能保证一晚上不低血糖。

第三种,黎明现象。

是由于凌晨3点以后体内升糖激素,比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开始释放,但是糖友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对抗,且夜间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作用不足,继而发生空腹高血糖。

第四种是苏木杰现象。

与黎明现象相反,原因是夜间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出现了夜间低血糖,机体在受到低血糖刺激后分泌大量升糖激素调节,使血糖反弹性升高,等到第二天早上一测发现空腹高血糖,以为是药不够,其实是药给多了。

第五种,早上在深睡眠周期中被闹铃突然叫醒,机体由抑制状态快速过渡到兴奋状态,体内升糖激素迅速升高,出现空腹血糖偏高。睡眠是诱因,不是原因,也不是一层逻辑,睡眠影响的本质是升糖激素。

回到余女士的控糖故事上来,这是用于对其进行行为分析的参考血糖图谱,可以说她的血糖全部不在控制目标范围之内,当时她使用的药物是盐酸二甲双胍片0.25g,一日3次,一次1片,这个药物方案肯定已经不适合她当时的血糖情况了,所以我们与医生、营养师联合会诊为余女士制定饮食、运动、药物综合控糖。

我们微糖诊所洛佩医生全面分析了她的血糖情况: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远远高于达标线,由平均血糖预估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9%,需要起始胰岛素治疗,让长期疲劳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休息,强化治疗结束后改口服药治疗。

余女士刚开始无法接受胰岛素的治疗,主要是听别人说只要用上胰岛素就是晚期了,一辈子都要打针,而且产生所谓的依赖,想想自己好不容易不用扎指头了,又得开始给自己打针,心里产生了对打针的恐惧,结果阿姨自己去医院开了格列奇特控释片。这个药属于磺脲类的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可以刺激自身胰岛细胞再进一步加班加点的分泌胰岛素,但是胰岛细胞会更加疲劳更加得不到休息,而且因为余女士胰岛剩余功能不够好,效果终究有限,所以服药后血糖改善一些,但是距离控糖目标3.9-10mmol/L还是差距比较远。后面经过多次的电话沟通,在多位同事的共同劝说教育下,阿姨去医院开了长效胰岛素-来得时,配合现有的二甲双胍和格列奇特进行强化治疗。微糖的洛医生初步给了来得时、二甲双胍和格列奇特用量并逐步调整。

这里有一个很多糖友的重大误区需要纠正,“医生开好药就好了,我按时喝就够了”,不管是胰岛素,还是口服药,都是种类繁多,剂量区间很大,都需要医生看血糖逐步调整,尤其像余阿姨这样的,高糖慢降,否则即使不出现低血糖,也会因为短时间内血糖快速下降而出现心慌、饥饿、手抖的“低血糖反应”。余女士也在我们实时跟踪,密切监测动态血糖的情况下,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血糖平稳降低。

“用上胰岛素就是晚期了”,也是很多糖友的误区,血糖短时间快速下降也不好哦,血糖需逐步调整。

宋明月营养师根据余女士情况制定了个体化菜单,指导余女士如何正确选择食物,不是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正确选择食物搭配,使营养和理想血糖兼得,而不是本末倒置,顾此失彼。营养师菜单如下:

对于生活习惯的调整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作为健康管理师,我在和余阿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她很多不良习惯和理解误区,并对它们进行一一纠正,因为只有在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下,药物治疗才有其意义,下面我把给余阿姨的部分饮食上的建议和大家做一分享,各位糖友可以进行参考。

(1)饮食注意干湿分开,切忌一口主食一口汤,主食选择杂粮最好,杂粮与精细粮的比例在1/3或1/2最佳,可以根据个人口感增加。

(2)建议饮食清淡,增加青菜摄入量,尽量少食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油、羊油、奶油等),同时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卵等),油最好选择橄榄油或茶籽油。

(3)粥,汤汤水水的东西容易升糖,一般不建议吃,如果实在想吃可以把粥放冷了再热,这样里面的淀粉老化,升糖速度慢点。

(4)肉汤,肉皮不要吃。

当然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饮食误区,如果您在使用我们的服务控糖,还会有专业的营养师,可以帮您制定一天三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饮食搭配,一天您需要的总热量的计算,等等,我们健康管理师也会也会根据您的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控糖知识教育。

很多糖友以为主食少吃些就可以了,其实饮食上的控糖技巧还是有很多的。

在服务近1个月时,余女士的血糖改善许多,过程中洛医生也在适时的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且告知如何合适预防低血糖加餐,另外格列奇特控释片使用完毕,已经建议停用,完全使用来得时和二甲双胍。

服务中后期,来得时使用完毕,出现餐后血糖偏高,洛医生将方案调整为使用二甲双胍和拜糖苹。配合合适的饮食和运动,血糖趋于稳定。

至此,余女士在微糖的调糖工程基本到了收尾阶段,从一开始的口服二甲双胍难以控制,到不接受使用胰岛素而用格列齐特,但控糖不理想,再到接受每天一针长效配合口服药,在过程中不断优化生活习惯,掌握饮食运动调整血糖的能力,最终撤下胰岛素,单纯使用最基础的二甲双胍和拜唐苹方案就能够稳定血糖,达到控糖目的。

整个过程持续一个月,除了听取我们的医疗建议之外,余女士对于不断改变自己所做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心得

余阿姨的控糖故事就讲到这里,我最后给大家分享几点控糖心得:

1:面对忽高忽低的血糖不要惊慌失措,及时找专业的医疗人员帮助控糖,心态调整好,将会事半功倍。

2:饮食、运动、药物,三者之间需要相互磨合,结合自身的生活规律,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掌握各种控糖技巧,从而摆脱血糖对您的控制,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3:面对突发的高低血糖,提前要有处理预案,血糖高要运动、要少吃、要调药;血糖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加餐食物。手里有办法,心中不慌张。

4:空腹高血糖的原因不一定是简单的药物剂量不够的问题,需要对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空腹血糖进行检测比对,分析饮食运动影响,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将问题连根除掉,而不是药越吃越多,血糖越来越差。

5: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相关检查,警惕并发症。

在最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里也写到,糖尿病的管理已经不局限于在医院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营养师、理疗师等专业医疗人员建设全方位的院外控糖体系,这也是我们微糖的初衷和方向,我们会继续把最新的知识、最权威的信息、最真实的案例与各位糖友分享。

了解这个轻松稳糖服务,请点击

如果觉得《糖尿病管理成功案例分享:战胜高血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