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喝酒脸红变“关公”不一定是酒量不好哦

喝酒脸红变“关公”不一定是酒量不好哦

时间:2020-09-27 10:26:32

相关推荐

脸红,正给了咱们一个很好的警示,一杯起两杯止,见红即收。牛饮而脸不改色心不跳的人或许“天生丽质”,但若放纵酗酒,也不见得比“关公们”安全。

有人说喝酒脸红是因为酒气散得快,代表酒量好,可以喝得更多;也有人说喝酒脸红的人身体缺乏某种酶,“关公脸”正是停杯的警号。到底面泛红霞,是应该驻杯还是可以继续?让高级营养师给你一个说法。

许多人喝酒都会脸红,包括我,小时候偷喝爸爸的国产干白,只喝了一小杯就脸红得像关二哥似的,行藏败露。有人说喝酒脸红是酒气散发得快,会脸红的人酒量好;也有一种说法是,脸红是中毒表现,喝酒脸红的人容易罹患食道癌……这两个极端的说法,真让人找不着北。

其实,我们体内所有的消化和代谢活动都需要各种酶的参与,例如淀粉酶和蛋白酶,酒精也不例外,需要相应的酶帮助。喝一点酒就变“关公脸”原来是东亚人特有的徵状,究其原因,是我们比其他人种多了些东西——杜康基因,又少了些东西——乙醛脱氢酶2。

杜康基因(ADH1B)

严格来说,“杜康”只是一个戏称,指的是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李辉课题组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解酒基因,这种基因赋予了人体变种的乙醇脱氢酶-1B(ADH1B),这种酶有助于加快乙醇,也就是酒精的分解速度(约为其他人的13倍),同时能够分解与酒精中类似于乙醇结构的毒素。

研究显示,这种基因最早出现在2800年前的夏商时代,也就是中国人学会酿酒之后,被认为是自然淘汰的结果,70%的汉人拥有这种基因。历史上的汉人如今已经分散为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等,因此,杜康基因是东亚人特有的。

乙醛脱氢酶2(ALDH2)

当乙醇在肝脏被代谢为乙醛,需要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2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乙醛毒性高于乙醇,是造成宿醉的主要原因。而且乙醛被怀疑具有致癌性,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乙醛脱氢酶2在大多数西方人种中普遍存在,然而,在东亚人种中却有很多人体内存在这种酶的缺陷,约三分之一中国人拥有不能生成活性乙醛脱氢酶2的基因。

酒精(乙醇)进入胃部后逐步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在肝脏代谢,首先经乙醇脱氢酶(ADH)催化转化为乙醛,进而在乙醛脱氢酶2(ALDH2)的帮助下转化为乙酸。乙酸是体内较常见的代谢产物,并最终转换成水和二氧化碳。

正因为“关公一族”身上多了杜康基因,乙醇很快就被代谢为乙醛,可是偏偏我们又缺失了能有效代谢乙醛的酶,乙醛在身体里面堆积,造成毛细血管扩张,“刷”的一下就脸红了。有的人甚至会感觉到心跳加速、恶心。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东亚人身上,被称为“AsianFlush”,或“AsianRed”。白人并非完全不会脸红,当喝酒达到相当的量,体内来不及代谢,也会面泛桃花。

“关公脸”看来是源于两个极端——拥有优势基因,同时也有劣势基因。基因探究起来极为复杂,总而言之,基因与生俱来,终身不变,锻炼酒量什么的都只是幻想罢了。乙醇、乙醛以及乙酸三者当中,乙醛对人体的威胁是最大的,乙醛的堆积确实会增加肝脏或消化道产生癌症的风险,不过危险与否跟个人的自制能力也很有关系。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果觉得《喝酒脸红变“关公”不一定是酒量不好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