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指南解读 | 董强教授: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

指南解读 | 董强教授: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

时间:2019-04-18 23:50:42

相关推荐

指南解读 | 董强教授: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出血性卒中之一,发病率为1/10万~27/10万人年。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风险增加,中国人群蛛网膜下腔出血年发病率在各个地区也不一致,在南北地区的发病率普遍较高。

10月17日,《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线上推广系列课迎来了指南的主编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他就指南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部分进行了讲解,本次指南解读由长颈鹿智能医学协同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

01

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的推荐意见:

1、突发的迅速达到顶峰的剧烈头痛应谨慎鉴别SAH(I类推荐,B级证据)。

2、怀疑SAH患者应首选CT平扫检查,若CT检查阴性应行腰椎穿刺进一步检查(IIa类推荐,B级证据)。‍

02

病因筛查的推荐意见:

1、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是CTA,因此建议急诊应配备CTA(Ⅰ类推荐, B级证据)。

2、不能行头颅CTA的患者,可依次选用增强MRA、3D TOF MRA检查,对于疑似动静脉畸形引起SAH的患者,应加做磁共振的SWI加权(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CT检查阴性或者可疑阳性的SAH的患者,在脑脊液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时,行磁共振成像(FLAIR序列、质子密度成像、DWI、梯度回波序列或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可能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C级证据)。

4、DSA可作为探查SAH患者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也进一步用于评估治疗,如介入治疗或者评估手术(Ⅱa类推荐,B级证据)。

5、首次造影阴性患者发病1~6周后,可考虑再次行DSA检查(Ⅱa类推荐,C级证据)。

03

临床症状评价:

Hunt-Hess量表

注:如患者有严重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动脉造影上有严重血管痉挛,则评级要加一级

WFNS分级

Fisher分级

改良 Fisher分级

Claassen分级

严重程度评价推荐意见:

1、使用临床分级系统如Hunt-Hess量表、WFNS分级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Ⅰ类推荐,B级证据)。

2、使用影像学分级量表对患者的迟发型脑梗死及血管痉挛风险进行评估,可选用较为简易的Fisher分级或改良Fisher分级(Ⅱb类推荐,B级证据)。‍

更多急性期管理、并发症管理指南推荐意见请观看视频了解!

下期预告:

10月24日 楼敏教授: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卒中组织化管理

如果觉得《指南解读 | 董强教授: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