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长期并发症:及时防范可避免四种潜在风险

糖尿病长期并发症:及时防范可避免四种潜在风险

时间:2024-03-24 11:42:49

相关推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和管理,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然而,早期防范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饮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伍俊妍

我们可能有听过一些由糖尿病引起的耸人听闻的并发症,如某某因糖尿病足而截肢了,某某因糖尿病失明了,某某因糖尿病引起肾衰竭需要透析了。的确,这些悲惨的故事都是因为放任糖尿病发展的真实结局。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就相当于血管浸泡在高浓度的糖水中,久而久之,血管的损害就不可避免。一开始,受到侵蚀的只是较为脆弱的小血管,比如视网膜、肾小球微小血管;到了后期,大的血管也可受到损害,比如冠状动脉、脑动脉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从理论上来讲,全身各个部位、各个脏器都有可能发生。只不过,有的多发一些,有的少些。有的发生早一些,有的发生晚一些。糖尿病并发症很多,以下逸仙药师只介绍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是致盲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视网膜的小血管受损,液体从血管渗出到周围组织,形成眼底出血,如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最终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甚至可能发生永久性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为视力模糊或下降、闪光感、眼底出血。糖尿病患者的定期眼底检查非常重要,可及早发现、预防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镜所见有: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絮状白斑,晚期可有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病变。

通常,未患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进行一次眼底检查,非增殖期的患者应每3-4月检查一次,增殖前期的患者应每1-2月检查一次。

羟苯磺酸钙能降低血液的高黏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能减轻或阻止视网膜微血管的渗漏,改善微循环,临床证据显示其可改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和复方血栓通胶囊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辅助治疗作用。

2、糖尿病性肾病

因血糖升高,肾脏的微小血管受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逐渐衰退,蛋白质漏出逐渐增加,进一步可发展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症状是水肿,常发生于脸部、踝部、腹部等。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低钠低蛋白饮食。糖尿病患者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如非禁忌均应服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普利类药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药物),因为此类药不仅能降低高血压,而且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持续,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利用,不仅损害神经细胞输送营养的血管,过剩的葡萄糖还会转化为山梨糖醇储存在神经细胞中,影响神经正常的传导功能,进而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这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假说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在疾病发展中最早出现的,是众多并发症中最容易被患者感知。

糖尿病神经病变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或异常,对称性疼痛;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

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的治疗药物有甲钴胺、α - 硫辛酸、西洛他唑、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芪丹通络颗粒等。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理性疼痛,常用的止痛药物有度洛西汀、阿米替林、普瑞巴林等。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对血糖控制不良等原因,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进而导致足部神经细胞缺血,再导致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疼痛、溃疡、坏疽、间歇性跛行和(或)有感染等,严重者需要截肢。

如果觉得《糖尿病长期并发症:及时防范可避免四种潜在风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