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患者勿忘调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

糖尿病患者勿忘调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

时间:2018-11-29 04:57:26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勿忘调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

此项研究共有3300人参与,平均年龄69岁,研究期间共有244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研究者发现,与没有糖尿病的人相比,患病在5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风风险增加70%;患病5年—,危险增加

1患糖尿病越久 中风风险会大

此项研究共有3300人参与,平均年龄69岁,研究期间共有244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研究者发现,与没有糖尿病的人相比,患病在5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风风险增加70%;患病5年—,危险增加80%;超过时,中风风险增加3倍。“总体上说,得糖尿病的时间越长,患中风的可能性越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病学博士米切尔·艾尔金德分析道,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同时很多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而血压高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提醒道,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糖友更应该积极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脂水平。调整饮食、积极锻炼、定期看医生,都有助于糖友预防中风。

2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 远离中风应知道的事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中风而永久致残。目前,中风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专家提醒,目前中风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避免熬夜、烟酒、激动

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好发于50岁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风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有的病人也就30出头。如偏头疼、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等也是中风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年轻人。

年轻人出现中风一般与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包括抽烟喝酒、熬夜、少运动、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大等。

目前已经进入中风的高发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血管较难适应天气变化时就容易发生中风。另外,重要的比赛日也是中风的高发期。太激动太紧张的情绪也是导致中风的诱因。

4.5小时是黄金抢救期

“通常一些老年人发现自己中风时,第一选择是待在家里,等儿女回家再去医院,恰恰错过了黄金抢救期。”专家表示,中风病人4.5小时内(以前的标准是3小时)只要到达有溶栓技术的医院,一般情况下都能治好并且不留下偏瘫等后遗症。

对于中风高危人群,现在提倡的做法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美国医师协会有个权威研究,40岁以上的正常男性隔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多年后跟踪发现,患中风的比例下降了20倍。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发生心梗的几率下降61%,脑梗的几率下降58%,服用超过后,心脑血管疾病下降36%。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到医院咨询医生后服用进行预防。

中风的7大危险因素 不可不知

专家介绍,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

1、高血压

是目前公认的引起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且血压的高低和高血压持续的时间与中风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中风的发生机会,即使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亦是如此。

2、心脏病

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等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许多心脏病包括心肌梗塞、房颤等,都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原因。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心脏病,无疑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现在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抗凝疗法,都证明可以有效的预防中风的发生。

3、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确认为中风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导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

4、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到颈动脉系统,可以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也容易引起微拴子脱落而导致中风。现在医疗技术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很准确的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狭窄超过了管腔的百分之五十,则应该早日外科治疗,对预防中风是很必要的。

5、高脂血症

血液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将促进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度。故降低血脂是中风防治的重要一环。

6、饮食与肥胖

高脂肪、高盐、低钙饮食对脑血管是不利的。食用过多胆固醇和脂肪酸饮食将造成高脂血症,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高盐饮食能导致高血压是比较明确的。近年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低钙饮食不但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还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

7、吸烟与饮酒

烟草中的成分尼古丁可导致高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并使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并且饮酒可引起高血压、高凝状态、心律不齐,这些情况对中风都是危险因素。所以还是少饮酒或不饮酒为宜。

专家提示:有规律的锻炼可以降低冠心病危险性,降低血压,防治肥胖和糖尿病。

3糖尿病与高血压常“狼狈为奸” 降压药别乱服

2型糖尿病栏目综合 说起糖尿病,不少糖友已经“牙痛咁声”了。当糖尿病和高血压“打孖上”时,情况更是让人感叹“屋漏兼逢连夜雨”!糖尿病和高血压“狼狈为奸”,经常一起出现,这是因为高血糖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促进或加重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且又会加快和加重动脉的硬化。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壁增厚变硬、缺乏弹性、动脉管径变小,又会反过来引起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对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积极控制血压可以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这是较为理想的水平。

另外,有些降压药物对血糖或糖尿病并发症有影响,例如普萘洛尔(心得安)会掩盖糖尿病患者的低血(整理)糖早期症状,患者感觉不到饥饿、心慌和出汗等;利血平、可乐宁可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前者还会加重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大剂量利尿药物氢氯噻嗪可以使患者血脂、血糖升高。所以,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应避免使用上述降压药。

4糖尿病患者勿忘调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现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俗称“三高”人群)已不再是中老年患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饱受其威胁,甚至是一些体重超标的青少年患者。事实上,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伴存在,一项中国的高血压研究显示,5000多名高血压患者中有67%的患者合并有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据统计高血压的发生率在糖尿病人群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高血压占28~40%。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这与中国人群中不健康生活习惯的流行有分不开的联系。根据最近的全国性调查,普通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意味着中国有超过2亿的高血压患者。

一项研究发现: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4.3%。事实上,在临床中不难发现,高血压经常伴随着糖尿病,而且两者并存可以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许多危险因素都可以诱发血管中形成的斑块破裂,糖尿病就是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至少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因此,在高血压患者中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对降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尤为重要。

糖友监测血糖时莫忘管理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当二者并存时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更大危害。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伴有高血压,降压治疗均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发生心脏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关心自己的血糖监测,却往往忽略了血压的管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血脂的同时常常还会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同样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除了实现血糖、血脂达标,还需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从而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血压≥140/90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超过这一标准,进行降压治疗,能降低血管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高血压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于其发生,我们应正视且重视,但无需恐惧惊慌,给予及时综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两者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5高血压患者要警惕中风

■ 受访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四科主任杜宝新

中风的相关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年纪比较大的病人,一般说五十多岁,比较容易发生中风。还有一些是高血压,血糖高、有糖尿病的病人,或者胆固醇高、有心脏病、有血管硬化的病人,这类病人特别容易发生中风。加上现在工作节奏、压力、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人工作时间比较长,不注意休息,或者是个人空闲的时候打麻将、喝酒等等,这也会引起中风。有些人长期的吸烟喝酒,这一类人也容易发生中风。

以上这一类病人如果出现了以下的一些征兆,那就要引起自己的注意,最好是到一些专科医院去就诊。比如出现突然讲话不清楚,待会又好了,又或者突然表达能力下降,跟很熟悉的人讲话都一下子讲不出来,或者突然出现一些肢体的麻木无力,很快又恢复正常,这些情况在医学上就称这个人出现了中风先兆,或者叫小中风。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四科杜宝新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中风先兆有一些情况不一定是讲话不清楚、手脚活动有问题。”并谈到他接到过的一个病例,病人是一个患有高血压的七十岁老人,他在入院的前一天,乘地铁准备出站的时候看着地铁的指示牌,没办法认出上面的(整理)字,很熟悉的字如a出口、b出口,他就是认不出来了,他老伴叫他出去,他就好像反应比较呆滞,站在这里,说:“我不知道怎么出去。”按理说这指示牌是很明晰的,他应该明白。这就是表现为一个短时间的认知能力的下降。也是中风的一种征兆,像是一些老人家,包括一些瞬间的记忆的丧失,这也是中风先兆的表现。后来老人家入院后,经过医生检查发现是一种小中风,还没形成血管堵塞,经过治疗已经完全康复了。实际上,小中风能很快恢复,这时病人如果对此不大注意,很可能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后,他又产生了相同的症状。因此,这些有中风先兆的患者应该对这些症状引起足够的重视,到一些专科医院去就诊。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勿忘调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