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患者昏迷要如何救治

糖尿病患者昏迷要如何救治

时间:2021-07-04 12:25:53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昏迷要如何救治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存在有性功能的障碍。男子性功能包括性欲、阴茎勃起和射精,其中勃起功能功能障碍(英文简称ED)占男性性功能障碍中的大多数,也就是说在超过25%的性交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

1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持“性”趣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存在有性功能的障碍。男子性功能包括性欲、阴茎勃起和射精,其中勃起功能功能障碍(英文简称ED)占男性性功能障碍中的大多数,也就是说在超过25%的性交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时间的勃起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据统计,糖尿病患者ED的发病率为35%~75%,发生年龄比非糖尿病患者提前出现10~。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虽然没有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明显、频发,但也有许多患者表现为性高潮障碍、性欲减低、阴道分泌物减少、月经异常等性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及相关表现

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导致其产生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合成一氧化氮功能下降,同时平滑肌结构、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改变,可导致广泛的独特的神经、血管病变和平滑肌病变,尤其是中小血管、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内分泌改变,如睾酮水平下降、血浆泌乳素水平升高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明显减少等,使得睾酮的生物效应不能充分表达,从而造成勃起功能的异常,出现ED。

正常阴茎的生理勃起需要有充分的血流和神经刺激。糖尿病常引起血管神经病变,尤其是中等和小的血管产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海绵体内平滑肌和血管的张力更多受神经冲动和化学物质的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张力升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仅包括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且包括胆碱能神经,乙酰胆碱的合成受到破坏。所以阴茎的血管反应性差,流入阴茎的血流量少,从而造成ED的发生与发展。随着病程的延长而恶化,中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加重阴茎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血糖控制不好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存在可加重ED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管和神经方面的并发症似乎是引起ED的关键问题,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对患者的详细分析表明:血管和神经病变占糖尿病患者中ED患者的89%,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占39%,血管病变可能还受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如嗜烟、饮酒、高血压等。

大约40%~70%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六类药品中,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五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男性患者产生ED,只有α-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患者阴茎勃起功能影响较小,甚至可能还有一定有益作用。

另有研究发现,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神经病变和心理影响因素,并且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时较心理障碍致ED发生少,程度轻,心理因素所致的ED在糖尿病患者中约9%~36%,其他患者可能有混合的器质、心理因素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理因素所致ED的发生率为28%,1型糖尿病患者占26%。

除此以外,许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可能直接影响中枢神经冲动,释放抑制性的泌乳素从而抑制性功能。除糖尿病外,有32%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雄激素、甲状腺素或泌乳素的异常。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及临床表现

20世纪70年代初,有人对125例18~42岁之间的糖尿病女性性高潮频率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并与非糖尿病者进行比较,发现糖尿病女性性高潮缺乏者占35%,非糖尿病者仅占6%,在44例无性高潮者中40例在过去曾经有过性高潮,大部分患者是在患糖尿病后逐渐出现性高潮障碍。

原因如下:

(1)性高潮障碍与糖尿病病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并发症无明显关系;

(2)女性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异常:这些患者可有性欲减退、性交疼痛和性唤醒力下降,同时伴有阴道液分泌速度缓慢或不足,本能的性欲、阴道液分泌的频率和速度、生殖器兴奋、性高潮和阴道痉挛,糖尿病患者阴道液分泌可出现两个极端,即分泌不足或过多,与男性阴茎勃起相比,女性的生理变化最直接的是外阴和阴道血管充血,这与阴道分泌有关;

(3)与其他女性糖尿病患者对照比较,有自主神经病变者在性生活过程中非生殖器兴奋有所减少,在对女糖尿病患者及其丈夫所作的一系列测试,诸如性吸引力、性唤醒力、性爱、控制力、性交能力及一般评价测定中,这些患者的丈夫其能力的评价明显降低。

热文推荐《《《

糖尿病常见的4种皮肤病变

纠正对糖尿病的八种误解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2糖尿病患者昏迷要如何救治?

糖尿病会发生种种并发症,其中特别要警惕发生糖尿病昏迷。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大,如不及时抢救治疗,昏迷超过6小时就会造成不可恢复的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

酮症酸中毒昏迷

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有:1。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2。各种急慢性感染;3。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4。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其早期症状多为疲劳乏力、口渴、多饮多尿,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有心慌气短。酸中毒加重时有头晕嗜睡、烦躁,继而意识逐渐模糊、反应迟钝而陷入昏迷。此时患者呼吸深而大,呼气中可闻到烂苹果样气味。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否则可危及患者生命。

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在低血糖昏迷发生前,病人常常感到心慌头昏、饥饿手抖、冒冷汗等,这时立即进甜食便可化险为夷,否则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烦躁、抽搐、精神失常,最后患者陷入昏迷。由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最为常见,所以糖尿病病人宜随身带几粒糖果和糖尿病卡片,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状,可及时自救和被他人急救。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率虽不高,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必须及早识别,尽早治疗

3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目前是国内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糖尿病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患者每天都生活在疾病的困扰着,生活苦不堪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疗疾病使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了解怎么保护眼睛是很有必要的。

1、出去锻炼应在保护眼睛。强烈的阳光,应戴防护眼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照射的环境,避免阳光视网膜。冬季户外活动也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雪紫外线损伤视网膜,造成所谓的“雪盲”。

2、应避免剧烈运动。喜欢跑步,玩,因此不适合糖尿病眼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期,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壁薄和脆弱,容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破裂和出血。当头部的振动过大或长时间剧烈运动,玻璃体视网膜增大,牵引网,引起视力下降或轻,给病人造成(整理)不可弥补的损害。

3、应选择适合的场地。不论是何种眼病,通常都会造成视力的减退。因此,在选择运动场地时,要求地面尽量平坦,没有较大的起伏落差,光线要充足,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在室内健身器械上锻炼,以免发生摔倒等意外事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可选择的运动器械如跑步机、空气自行车等。

4、糖尿病眼病的保健,应避免引起眼压升高的运动。如举重物、蹲马步等这些运动项目,均不适合糖尿病眼病患者。此外,还应避免头部低于腰部水平线以下的各种活动,如系鞋带、俯卧撑、倒立等。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保护眼睛的介绍,糖尿病的保健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以上的知识可以帮助到各位患者,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4糖尿病患者该如何保护肾脏

但是很多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比较有限,并不清楚糖尿病肾病的病因。

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原因

1、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发生无直接关系,但原有高血压或病程中至微量蛋白尿期时血压升高后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

2、高血糖。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3、肾血流动异常。高血糖时,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使系膜细胞扩张,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和产生致密小滴,肾小球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肾小球基膜Ⅳ型胶原信使糖核酸增高,使基膜增厚,最终形成系膜的弥漫性、结节性病变,发生肾小球硬化。在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蛋白滤过增加,亦可沉积于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促进基质增生,形成恶性循环,并可造成结节性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患者及早保护好肾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血糖达标

既然患了糖尿病,就必须治疗,治疗必须达标。因为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如出现症状而就医时,患者或多或少地已经出现了并发症,这对患者治疗和预后均不利。所以,我们主张控制达标,不达标等于没有治。不稳定的血糖水平或偏高的血糖仍对心、脑、肾、眼等人体最重要器官进行着慢性损害,促使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可引起肾脏早期隐匿性、不可逆性的损害。

控制血压到正常水平

大凡糖尿病患者多伴发高血压,双重性地加重了肾脏负担,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应该注重血压的控制。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在降压方面首选转换酶抑制剂。其次是钙离子拮抗剂,它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长效制剂或短效控释剂,与转换酶抑制剂类联合应用为较佳方案。

减少钠盐摄入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肥胖,食量大,摄盐量较多。专家发现,摄盐量过高可加速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减退。

早期干预性治疗

糖尿病患者早期干预性治疗效果明显。没有出现糖尿病肾病和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中药六味地黄丸等进行干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血压不在理想水平的可配合应用降压药,一方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减少已有蛋白尿患者尿蛋白的滤出,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5糖尿病患者缺水危害大

体内的水并非纯水,有很多固体物质溶解其中,其化学组成类似于海水,有严格的容量和组成成分要求。一个成年人,占体重%的水位于细胞内,与细胞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长期缺水状态,可诱发和加重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典型病例】

75岁的王阿婆,身体一直很好,从不到医院看病。不过从春节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她排尿次数突然增多,白天8~10次,夜间3~4次,一周内体重就减轻了4千克,与春节前比较,简直就是判若两人,精神大不如前。整天萎靡不振,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就诊时自己已不能起床,反应迟钝,眼窝凹陷,唇干舌燥,皮肤干燥且皱纹又多又深,一点弹性也没有。化验血糖28毫摩尔/升,而正常人空腹不会超过5.6毫摩尔/升,任何时候不应超过11.1毫摩尔/升。

当得知自己得了糖尿病时,她怎么也不相信,她说自己没有口渴,不想喝水,而且之前胃口一直不错。家中也没有人有这种病。

王阿婆这次生病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糖尿病,高血糖引起多尿,同时带走体内大量的水分,而且因为丧失了口渴的感觉,没有及时补充失去的水分,导致机体陷入了严重缺水的困境。不过幸好王阿婆就诊及时,否则过不了多久,就可能昏迷。

在糖尿病患者中,类似王阿婆的患者不少。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口渴多饮”,可是有此典型表现者不足1/2,在老年病友中此比例更低。所以不少病友得病多年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因其他疾病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急诊或常规体检时才被诊断,此时方感震惊和难以置信。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等众多原因引起的多尿导致体内大量水分丢失,如果不能及时充分地补充,势必造成机体缺水,长此以往,不仅会引起或加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会引起急性高血糖昏迷甚至死亡。

体内的水并非纯水,有很多固体物质溶解其中,其化学组成类似于海水,有严格的容量和组成成分要求。一个成年人,占体重40%的水位于细胞内,与细胞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占体重20%的水位于细胞外,作为沟通组织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分布在细胞之间的细胞外的水占体重的15%,位于血管内的细胞外水占体重的5%。细胞外的水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分泌液如胃肠分泌液等。机体缺水会改变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水分比例。细胞缺水就会出现功能障碍。血管内水分不足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导致血压下降。不过机体在缺水时会让最重要的器官首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如大脑在水的分配中就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别的器官的水分供应就会不足。

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长期缺水状态,可诱发和加重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缺水可导致昏迷乃至死亡,如高血糖昏迷时,机体极度缺水会引起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血管阻塞;极度缺水还会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细胞内缺水特别是脑细胞缺水则引起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即使能够获救,1/3患者可能会遗留后遗症如一侧肢体瘫痪、失语等;脑体积因脑细胞缺水显著缩小,颅骨与脑表层之间的血管可因拉扯的力量过大而被撕裂,导致脑部出血 ;机体极度缺水时,皮肤水分蒸发减少,散热受阻,导致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千万别小瞧水,它是机体内含量最多的重要构成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水参与了人体几乎是所有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多种代谢。普通人如不喝水几天就会出现严重的功能紊乱,完全断绝水的供应一周左右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糖尿病患者缺水危害更大。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昏迷要如何救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