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怎么会突然消失

糖尿病怎么会突然消失

时间:2024-03-01 22:19:32

相关推荐

糖尿病怎么会突然消失

任何事物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对于糖尿病来说,如果在生活中没能早期发现糖尿病的症状,并且不多加配合医生治疗的话,是很容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从而造成对自身健康带为严重的伤害的。在这里,需要提醒您的是

1解析糖尿病脚肿的原因 糖尿病脚肿怎么办

任何事物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对于糖尿病来说,如果在生活中没能早期发现糖尿病的症状,并且不多加配合医生治疗的话,是很容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从而造成对自身健康带为严重的伤害的。在这里,需要提醒您的是,一旦出现糖尿病脚肿这种并发症,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找到糖尿病脚肿的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影响多种脏器和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下肢浮肿的十分常见的原因。一方面,肾脏病变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血浆渗透压随之降低,使体内水分集聚而出现水肿;另一方面,肾脏受损也可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水分滞留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患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人,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受损,站立位时下肢血管不能正常收缩,于是出现淤血并导致水肿。

糖尿病脚肿的原因

据了解,脚肿是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主要原因是,高血糖致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硬化、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增,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蛋白低下,肾脏代谢紊乱,造成水钠潴留,形成水肿。受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通常由脚肿,发展到下肢水肿,同时,也有患者常伴有颜面部浮肿及眼睑浮肿。

具体来说,糖尿病脚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情况下,就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当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时是容易引起一些血管炎症的,这样容易造成血管闭塞,也容易使足部引起水肿。因此,糖尿病人睡觉时,可将腿抬高,以减轻浮肿的程度。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影响多种脏器和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下肢浮肿的十分常见的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肾脏病变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血浆渗透压随之降低,使体内水分集聚而出现水肿;另一方面,肾脏受损也可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水分滞留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患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人,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受损,站立位时下肢血管不能正常收缩,于是出现淤血并导致水肿。再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液体渗入组织间隙。

如果是早晚肿的一样按之无坑属于淋巴系统疾病,如果是晚上腿脚肿的严重早晨消肿的且按之有坑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严重的心脏病及肾病也可出现腿脚肿。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心脏病或肝病病人也可出现浮肿的情况,部分病人可因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出现药源性水肿。因此,糖尿病病人出现水肿时应首先明确病因,再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糖尿病脚肿怎么办?

1、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脚肿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并接受正规治疗,不要在家里自己治疗。同时,糖尿病病人还要注意每天自我检查双脚,注意足部卫生保健;不到公共场所修脚。

2、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双脚,如果烫伤或鞋袜穿着不当,都会造成局部皮肤溃烂感染,且伤口愈合较正常人慢。患糖尿病如果超过5年以上或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其足部就容易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原因。

解析糖尿病脚肿的原因 糖尿病脚肿怎么办?要知道糖尿病肾病是相当严重且复杂的肾病,想要解决糖尿病脚肿的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治疗——降糖。在饮食方面,糖尿病肾病本身就是比较多尿的一种症状性疾病,因此,必须多喝水,并选择一些水果调理。例如黄瓜、西红柿。但是西瓜的话,就千万不可饮用,因为西瓜的含糖量比较高,这一点需要多加注意。

2糖尿病脚肿是怎么回事?看糖尿病脚肿原因

糖尿病脚肿是怎么回事呢?糖尿病脚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关心的问题,糖尿病到一定时间由于末梢神经坏死血液不能有效的流通,脚部负荷太大,血液不流通产生浮肿。晚上睡觉时将脚步抬高,能减轻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影响多种脏器和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下肢浮肿的十分常见的原因。

这是因为,一方面,肾脏病变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血浆渗透压随之降低,使体内水分集聚而出现水肿;

另一方面,肾脏受损也可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水分滞留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患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人,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受损,站立位时下肢血管不能正常收缩,于是出现淤血并导致水肿。

再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液体渗入组织间隙。

如果是早晚肿的一样按之无坑属于淋巴系统疾病,如果是晚上腿脚肿的严重早晨消肿的且按之有坑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严重的心脏病及肾病也可出现腿脚肿。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心脏病或肝病病人也可出现浮肿的情况,部分病人可因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出现药源性水肿。因此,糖尿病病人出现水肿时应首先明确病因,再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3糖尿病脚肿处理方法 你做对了吗?

糖尿病到一定时间由于末梢神经坏死血液不能有效的流通,脚部负荷太大,血液不流通产生浮肿。晚上睡觉时将脚步抬高,能减轻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影响多种脏器和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下肢浮肿的十分常见的原因。

这是因为,一方面,肾脏病变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血浆渗透压随之降低,使体内水分集聚而出现水肿;另一方面,肾脏受损也可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水分滞留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患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人,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受损,站立位时下肢血管不能正常收缩,于是出现淤血并导致水肿。

再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液体渗入组织间隙。

如果是早晚肿的一样按之无(整理)坑属于淋巴系统疾病,如果是晚上腿脚肿的严重早晨消肿的且按之有坑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严重的心脏病及肾病也可出现腿脚肿。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心脏病或肝病病人也可出现浮肿的情况,部分病人可因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出现药源性水肿。因此,糖尿病病人出现水肿时应首先明确病因,再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脚肿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并接受正规治疗,千万不能在家里自己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每天自我检查双脚,注意足部卫生保健;不到公共场所修脚;不自行修鸡眼、胼胝,选择舒适的鞋和袜子,正确修剪趾甲;不用过热的水烫脚,泡脚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发现皮肤有破溃,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尽早找糖尿病足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千万不要久拖,以免小毛病拖延成大问题。

糖尿病患者脚肿怎么办?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而最为常见的就是足部疾病,医学上也被称作糖尿病足,因此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更加有效的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4糖尿病

常见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归纳为“三多一消瘦”,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

1.多尿

一日夜可达20余次,夜间多次起床,一日总尿量在2-3升以上。

2.多饮

喝水量及次数增加,一日可多达7-8升,甚至更多。

3.多食

食欲亢进,一日进食五六次,主食有时0.5-1公斤,菜肴比正常人多1倍,仍不能满足。

4.消瘦乏力

Ⅰ型轻症患者因多食而肥胖,但Ⅰ型及Ⅱ型重症患者消瘦明显,体重下降可达数十斤、面容憔悴,精神不振。劳动力下降。

5.其他症状

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萎不育、月经失调、便秘、视力障碍、皮肤瘙痒等。

此外,有些Ⅱ型轻症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偶在体检时发现本病。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可分以下3型辨证论治。

1.肺胃燥热

症见烦渴多饮,善饥形瘦,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脉滑数。

治宜: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合益胃汤加减。

石膏20克 知母10克 甘草10克 党参10克 沙参10克 麦冬10克 生地10克 玉竹10克 花粉10克

成药可服:琼玉膏、雪梨膏、二冬膏、玉泉丸

2.肾阴亏损

症见尿频清长,稍置后上有如浮脂,腰酸无力,口干,舌红、苔少,脉沉细数。

治宜: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15克 熟地15克 山药20克 茯苓10克山萸肉10克 丹皮10克泽泻10克 五味子10克

成药可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参麦地黄丸、黄精丹等。

3.阴阳两虚

症见尿频清长,尿上有如浮脂,面色白或黑,浮肿腹泻、阳萎、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阴阳双补。方用金匮肾气丸。

熟地10克 山药20克 山萸肉10克 茯苓l0克 丹皮10克 泽泻10克 肉桂5克 附子8克

成药可服:右归丸、参茸补丸、桂附八味丸、金匿肾气九、蛤蚧大补九等。

常用西药

1.降糖灵

每次25毫克,分3次服用,1-2周后如无明显疗效,亦无不良反应,可渐增至每日150-200毫克,分3-4次服。副作用有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产生时应停药。

2.D860

开始时每次1.0克,每日3次,第2日起每天减少0.5克,直至维持每日1.5克,待尿糖消失,血糖基本正常后,减至最少维持量,每日0.5-1.5克,可长期服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皮疹、黄疸、粒细胞减少等,出现反应时立即停药。

以上两药可联合应用。

3.胰岛素

本品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有普通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等,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5糖尿病概述

一、概述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场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

二、分型

医学上将糖尿病分为Ⅰ型、Ⅱ型、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四种类型:

1、Ⅰ型糖尿病是胰腺中的胰岛受损后胰岛素分泌功能方面产生缺陷使血中胰岛素水平降低或缺失,造成体内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胰岛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胰岛炎),是细胞和体液机制或其他不明原因导致β细胞破坏和功能缺陷。

2、Ⅱ型糖尿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是由胰岛后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体内胰岛素受体缺陷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共同造成的原发性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分子病因的糖尿病和胰腺内外其他病因造成的继发性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只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糖尿病患者,而在妊娠前后耐糖基本正常。

三、糖尿病早期信号

1、视力下降

糖尿病可引起 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2、皮肤瘙痒

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

3、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4、尿路感染

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5、胆道感染

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6、排尿困难

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7、腹泻与便秘

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8、阳痿

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三、糖尿病并发症

1、 感染:皮肤感染以疖痈多见,严重可酿成全身性败血症,易并发结核,肾炎、膀胱炎、真菌性阴道炎、坏死性肾乳头炎、胆囊炎、牙周炎、牙龈溢脓、鼻窦炎等。

2、 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4) 低血糖

3、 心血管病变

(1)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心肌病

(2) 脑梗死、脑出血

(3) 下肢坏疽或发生溃疡(糖尿病足)

4、 微血管病变:

(1) 糖尿病肾病

(2) 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

5、 神经病变:影响运动、感觉、自主神经

6、 糖尿病伴随情况:高血压,血脂异常,骨关节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等

四、诊断标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公布的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

1、血红蛋白A1c水平≥6.5%

2、空腹血糖(FPG)≥126 mg/dl (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五、自我监测

空腹血糖:隔夜禁食8小时测。

餐前血糖:利于检出低血糖

餐后血糖:进餐后2小时血糖值(从进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

凌晨2-3时血糖:人体一天中血糖最低点

需经常测量:体重、腰围(男85cm以下,女80cm以下)

测血糖频率:病情不稳定、更换药物,胰岛素强化治疗者、一型糖尿病应一天测3-7次

血糖仪测量注意:用酒精消毒皮肤,预防感染;手指需干燥,防止血液稀释;不宜过分用力挤血;及时记录监测结果

六、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项目

良好

一般

不良

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至少8h)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6.2

6.2-7.5

>7.5

血压(mm/Hg)

<130/80

130/80-160/95

>160-95

体重指数(kg/m2)

男<25

男<27

男≥27

女<24

女<26

女≥26

总胆固醇(mmol/L)

<4.5

≥4.5

≥6.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1.1

1.1-0.9

<0.9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2.5

2.5-4.4

>4.0

甘油三脂(mmol/L)

<1.5

<2.2

≥2.2

如果觉得《糖尿病怎么会突然消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