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不可怕 知己知彼 一样活出甜蜜人生

糖尿病不可怕 知己知彼 一样活出甜蜜人生

时间:2023-11-22 11:54:28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不可怕 知己知彼 一样活出甜蜜人生

糖尿病是一种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疾病,大家平时能从很多医疗广告或者卖药的那里获取一些关于糖尿病的知识,那些内容我不做评价,在此篇文章中,本人作为一名内分泌科的医生,从专业角度与大家详细地谈论一下糖尿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

绝大多数内科疾病都有个进展的过程,糖尿病也不例外,简言之,糖尿病患者会经历从“糖代谢异常”到“糖尿病”这么一个过程。具体过程很复杂,在医学发达的今日,科学家尚未彻底搞清楚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出现了糖代谢异常或者糖尿病呢,在未进医院之前,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皮肤瘙痒、乏力、伤口破溃不易愈合、容易感染、肢体发麻等等,要注意考虑是否得了糖尿病,但是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见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糖尿病的最终确诊需要到医院抽血化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WHO(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实验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11.1mmol/L。需重复确认一次,诊断才能成立。

大家会想,世界那么多人,为什么我得了糖尿病呢?凡事有果必有因。

前面说过,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研究清楚,你也不必太过纠结,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一、原发性糖尿病:

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就是以目前的认识高度和技术手段还无法弄明白真正原因的称之为“原发性”,也可以说“原发性”是医生们给自己个台阶下的说法。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性糖尿病。

虽然原发性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

1、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了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的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的侵害,并发生自生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2、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热量摄入太多、活动量下降、体重超标、吸烟、熬夜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

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容易使人得糖尿病。

二、继发性糖尿病

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原因,如胰腺疾病合成胰岛素合成障碍,分泌不出来,或者是由于其他内分泌原因导致的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就是说生产胰岛素的车间出问题了或者胰岛素的对头们出现的太多了。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什么是1型与2型糖尿病?他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变?

1型与2型糖尿病不是同一类疾病,它们的病因和病理改变截然不同,之间也很难相互转变。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而出现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出现血糖代谢紊乱的一种糖尿病,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发病于青少年。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可以肯定的说1型糖尿病是不会转变为2型糖尿病的。

但是2型糖尿病会不会转变为1型糖尿病呢?

随着病情的进展,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大量被破坏并最终导致胰岛素功能损害,发展为胰岛素绝对不足。从这个角度上讲,此时2型糖尿病从现象上就转化为1型糖尿病了,也叫牙买加型糖尿病。

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什么是血糖增高阶段?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上文已经提到,需要注意的是,血糖的检查和血压一样,不是某一次就可以下定论的,发现血糖异常的朋友需要在身体状况相对健康的情况下至少两次检查(建议每次都完成空腹加餐后2小时的血糖)才能确诊。

因为当发热、外伤、腹泻等应激状态下,血糖水平很有可能受到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

血糖增高阶段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主要包括2种情况:

1、空腹血糖损害:英文缩写为IFG,意思是指空腹血糖在6.1-7.0mmol/L;

2、餐后血糖受损:是指餐后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升高,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状况,他们的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

血糖增高者已不再是正常人,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上,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此时如果加以注意,大多数人可以不发展为糖尿病,所以说这不是糖尿病的最后关口。

可以说,处于血糖升高阶段的人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什么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是指血糖完全正常,但是得糖尿病得可能性较大的人群。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兄弟姐们、或其他家属有糖尿病者,肥胖者,曾经有过高血糖或糖尿病阳性者,生过4千克(八斤)以上的巨大胎儿者。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代谢综合征”,简单的讲是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如果患有代谢综合征,即使目前血糖不高,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因此有代谢综合征者也应该算作糖尿病高危人群。

另外,还有人把吸烟者列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范围,还有熬夜者、心理压力过大者等等。高危人群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节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得糖尿病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多的多。

所以说高危人群是防治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重点对象。

糖尿病为何被称为终生性疾病

糖尿病目前被定义为终生性疾病得原因是医学界尚未找到有效的方式将其彻底根除。

以2型糖尿病举例分析:

1、国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淡漠是使2型糖尿病成为终生性疾病的关键因素。如果所有人在30岁开始便每年检测2-3次血糖,发现糖耐量异常时便着手治疗,很多时候无需服用任何药物,只靠饮食和运动疗法便可以将糖尿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2、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又一关键因素。吸烟、饮酒、睡眠不规律、工作及生活压力过大均可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促使生产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凋亡,最终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疾病到了这一步便无法挽救。

3、滥用降糖药物。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用药时机均存在差异,如果盲目用药很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愈发难以治愈。

4、没有从根本上找到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为啥现在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造成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数急剧增多的原因主要包括:

1、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较强(中国人的“体质”易得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及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华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0%-15%,达到或超过其他人种的水平,这说明中国人不是不容易得糖尿病,而只是由于过去比较贫困,不具备糖尿病的营养条件而已。华人与我们同宗同族,遗传特点一样,他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2、经济状况迅速改善。原来中国人比较贫穷,多数人处于温饱状态,体型也比较瘦。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多数人可以随意吃喝,这给糖尿病提供了物质条件。

3、老年化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高,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我国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结果可想而知。

4、对糖尿病的警惕性及检测手段的提高。现在只有说想不到的糖尿病,没有查不出的糖尿病,甚至凭一滴血就能查出糖尿病,这也使得糖尿病的发现率有所提高。

5、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迅速提高,但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相对匮乏,首先是对糖尿病的知识缺乏了解,老百姓为无知付出代价,其次是大吃大喝、摄取热量过多,再次是体力活动太少,“上楼坐电梯,出门就打的,整天看电视,少动多休息”,从而引起肥胖,最后是生活节奏快,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情况比较普遍。改变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主要着眼点。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是什么?

有人说,肥胖对人而言,百害而无一利,这话不为过!

1、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是固定的,胖人由于脂肪细胞变得肥大,细胞体积越大,受体密度越低,结果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容易升高,就好比保龄球,本来远处有10个球瓶并排,1个球可以击倒10个球瓶,现在10个球瓶很分散,1个球就很难击倒 10个球瓶。病人的胰岛细胞就不得不拼命工作,多放出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累垮了,功能衰竭了,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就升高,甚至得了糖尿病。

2、肥胖者活动不便,体力活动往往减少,这不但造成体重进一步增加,而且活动减少本身就会使糖代谢减慢,血糖水平升高。

3、肥胖者往往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血液粘稠度增高,,它们都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实际上,国内外多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也已证实,超重或者肥胖者得糖尿病得机会要比体重正常人高数倍。所以,我们预防糖尿病必须从热量控制、加强锻炼和避免肥胖开始。

哪些疾病可能继发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是指那些由于其他疾病造成的糖尿病。引起继发性糖尿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胰腺疾病: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胰腺发炎或胰腺切除,当然会影响胰岛素的产生或分泌,进而造成糖尿病。

2、其他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除了糖尿病外,还有不少内分泌疾病可以导致人体胰岛素分泌受影响,或者使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糖尿病,比如说人脑内垂体长瘤子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所造成的肢端肥大症,肾上腺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引起的库欣综合征,或者分泌过多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或者胰岛长了胰高血糖素瘤,分泌过多的对抗胰岛素的胰高血糖素,甚至甲状腺功能亢进,都可能给病人带来糖尿病,所以得了这些疾病的病友更需要常常检测一下自己的血糖。

以上知识让大家大概了解糖尿病的概貌,知道体检报告单上血糖的意义,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从而获得最好的结局。

说了那么多,给大家总结一下:一个人如果出生之前父母过于肥胖,出生之后好吃懒做,肥胖,高血脂等等,他就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过程比较隐匿,常常不知不觉就得病了,所以体检很重要。我觉得现在大家都有这个条件,你可以为了一顿饭去花上几百元,为何就不能每年去体检一次呢!几乎所有的病,发病早期给予干预和治疗,花钱少、预后好,何乐为不为呢?

出现以上不适要及时去医院,挂内分泌科的号就诊。

小提示:去医院的时候不要吃饭。

如果觉得《糖尿病不可怕 知己知彼 一样活出甜蜜人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