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有哪些特征?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有哪些特征?

时间:2020-06-10 11:02:13

相关推荐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有哪些特征?

糖尿病会引起自主神经病变,胃肠神经病变就其中的一种。由于其多种多样,而且不是广为人知,因此有些糖友没有及时采取治疗而影响生活。今天就为大家说说“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

1、胃肠神经病变的主要特征

(1)食管运动失调 。呈低张状态,食管收缩力减退,原发性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迟。但是,大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感或胃部灼热感等。

(2)胃动力减低。表现为胃张力低下,胃扩张及胃蠕动减弱,胃内容物排空迟缓。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进食后恶心、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稍进食即有饱感,食后腹胀,个别病人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3)幽门痉挛。发生幽门痉挛的患者可表现出间歇性的恶心与呕吐。

(4)胆囊收缩力减弱。张力低下,患者一般多无临床症状。

(5)便秘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便秘的表现,主要原因是大肠的动力降低,慢性失水可能也与此有关。其中部分患者表现为间歇性便秘,也有某些患者表现为便秘和腹泻的交替出现。

(6)腹泻。有少数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腹泻,每日大便数次至20余次,多为水样便,无脓血。大便培养等检查无感染证据。腹泻多发生在餐后、黎明前或半夜时分。严重者可呈大便失禁。长期腹泻可导致患者极度消瘦,患者可呈恶病质表现。

2、糖尿病胃轻瘫

(1)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临床特征

在糖尿病导致的胃肠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实质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胃排空延缓。

临床调查显示,至少有5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胃轻瘫,尤其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发生于血糖长期未能有效控制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可进一步引起血糖的波动与控制不良,使病情恶化。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感、嗳气、食欲不振、呕吐、上腹痛、胃潴留或因消化不良的固体食物排空障碍形成胃石等,并可导致患者的体重下降。

糖尿病胃轻瘫不仅会因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影响到口服药物的吸收,由于进食后食物排空延长,可使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及时间与血糖波动不相匹配,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2)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因糖尿病胃轻瘫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所以,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时,应积极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样可部分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排空延迟状况。

②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治疗不但可以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而且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规律进食是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避免进食过饱,每日进餐要定时定量,进食以少量多餐为佳。患者可将每日3餐分解为6~7餐,待病情改善后,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症状减轻后,再重新改为每日3餐。停止一切能使胃排空延长的药物。

③促进胃动力药物的使用:因为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胃肠运动的神经所致,本质上属于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因此,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中,促进胃动力药物的使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上常用的促进胃动力药物包括: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胃动素、红霉素等。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性胃肠神经病变的基本特征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对相关的患者提供帮助。但无论如何,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才是预防糖尿病胃轻瘫的最佳途径。

如果觉得《“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有哪些特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