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消渴苏胰饮减轻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

消渴苏胰饮减轻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

时间:2022-09-16 17:01:46

相关推荐

消渴苏胰饮减轻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

临床观察

邹毅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武汉(430061)

E-mail:yiyi2001@

摘 要:目的:探讨消渴苏胰饮对减轻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选择2 型糖尿病

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卡波糖(拜糖平)50mg Tid,随餐服

用,同第一口饭嚼服;罗格列酮(太罗)4mg Qd;消渴苏胰饮250ml,每日一剂,早晚各一

次。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的拜糖平和太罗。疗程均为8 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

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两

组病人经治疗后均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使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诸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 或P<0.O5);治疗后两组间各项

指标相比较,诸项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消渴胰苏饮联合西

药降糖药与对照组单纯西药降糖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其能更有效降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消渴苏胰饮;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1]指的是胰岛素产生低于预期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即靶器官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所表现的病理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体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

了抵抗。2 型糖尿病90%以上的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可以说胰岛素抵抗作为2 型糖尿病的

基本病理现象贯穿于2 型糖尿病的全过程。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本文就中药制剂消渴苏胰饮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

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我院 年12 月— 年7 月住院病人:

1.1 诊断标准

采用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

1.2 纳入标准

(1)符合1999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 型糖尿病患者;(2)年龄49—72 岁; (3)

愿意接受临床试验且依从性较好,并且最近2 周血糖血压基本稳定;(4)临床观察中无使

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水杨酸类,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等可能对血糖产生影

响的药物。

1.3 排除标准

(1)需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 型糖尿病患者;(2)有并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及倾向者;

(3)糖尿病并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病史或近期有心绞痛,心力衰竭或脑血管意外等;(4)

肝肾功能不全及胃肠功能不良时有胀气者;(5) 对罗格列酮过敏者或全身中重度水肿者;(6)

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症等。

1.4 一般资料

http://www.

- 2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 例,对照组26 例。治疗组男性21 例,女性13 例,年

龄49—72 岁,平均年龄(59.6±3.2)岁,平均病程(8±2.5)年;对照组男性12 例,女性14 例,年龄

52—70 岁,平均年龄(57.8±2.5)岁,平均病程(7±3.2)年。其中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

经χ2 检验或t 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本方组成

淮芪 30g,当归25g ,赤白芍各15g,片姜黄12g,丹参15g,酒军9g,全瓜蒌12g,陈皮15g,

云苓15g,生地15g,粉葛根20g,天花粉20g,淮山药25g,山萸肉15g,川连12g,甘草15g。

2.2 给药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在治疗期间均予以糖尿病饮食,按标准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并适量运动。

治疗组予消渴苏胰饮250ml,每日一剂,每日2 次:阿卡波糖(拜糖平)50mg Tid,随餐服

用,同第一口饭嚼服;罗格列酮(太罗)4mg Qd;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的拜糖平和太罗。

疗程8 周,治疗前后检查全部观察指标。

2.3 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FB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空腹胰岛素(FINS),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其中胰岛素敏感指数采用李伟光等[3]引进的方法,取空腹血糖与空腹

胰岛素乘积倒数的自然对数即:ISI=ln(1/FBG*FINS)。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3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 及HbA1c 变化情况比较:

项目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

FPG 治疗组34 9.16±2.32 6.63±1.72※△

(mmol/L) 对照组26 9.25±2.16 7.55±1.99#

2hPG 治疗组34 11.49±3.22 9.15±2.19※△

(mmol/L) 对照组26 11.35±2.99 9.68±2.34#

HbA1c 治疗组34 8.28±1.95 6.97±1.36#△

(%) 对照组26 8.37±1.88 7.41±1.42#

注: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

项目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

FINS 治疗组34 22.19±5.23 18.83±4.04#△

(mU/L) 对照组26 23.33±4.79 20.35±3.88#

ISI 治疗组34 -6.63±1.34 -5.39±0.89#△

(--) 对照组26 -6.69±1.49 -5.71±1.01#

注: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从表 1、表2 可以看出,两组病人经治疗后均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使血浆胰岛

http://www.

- 3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素水平下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诸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

或P<0.O5);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相比较,诸项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治疗组消渴胰苏饮合西药降糖药与对照组单纯西药降糖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明其能更有效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

素抵抗。

4 讨论

胰岛素抵抗是联系多种代谢相关疾病[4](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共

同病理基础。2 型糖尿病是最具典型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脂代谢紊乱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也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目前西药虽然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但对治疗和阻止并发症却疗效不

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表明,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水平,

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等。

中医认为,2 型糖尿病的病机在于阴虚燥热,耗伤脾气,脾虚生痰或久病不愈,络脉瘀阻,即

“气阴两虚,痰瘀交阻”。本方是在滋阴补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和治疗消渴经典方玉液汤的

基础上加减而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功效。

许多临床实验报道还证实,六味地黄丸[5]有人参样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

作用,对体内的抗衰老量变有一定贡献。而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玉液汤[6]对于链脲佐菌素造

模的糖尿病大鼠,玉液汤均可以明显降低其血糖值,增加胰岛素、C 肽的分泌,降低胰高血

糖素的含量,并且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脂代谢情况。

本方重用黄芪、当归、山药为君药。其中黄芪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又活血;而山药为平

补三焦气阴之良药,兼有敛阴之效。白芍、萸肉性酸甘,能补血又可滋肝肾之阴;生地养阴

生津、清热凉血;粉葛根、天花粉生津润燥而止渴;赤芍、丹参清热凉血又活血;姜黄配伍

酒大黄,活血行气祛瘀之力功更强。全瓜蒌清热化痰,兼可润肠通便;陈皮为燥湿化痰之要

药并可行气,避免重用黄芪补气后过于滋腻碍胃。上述十一药共为臣药。黄连清热止呕除烦,

云苓利水渗湿,助陈皮、全瓜蒌化痰之效。上述两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能补气和中,

为使药。纵观全方,气血兼顾,扶正祛邪并行,用药合理,立法明确,补而不腻且去邪不伤

正,名为“消渴苏胰饮”,取其顾护胰脏,使病变衰损胰脏功能得以苏复,从而水谷精微得

以散布,消自止、渴自消之意,故名。

经过此次临床观察,初步证实了本方具有降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及增加胰岛素敏感

指数从而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减轻胰岛素抵抗等。其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从而为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秀钧、钱荣立,胰岛素抵抗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63-166.

[2]钱荣立,摘译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3]李伟光,潘孝仁,Lillioja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标[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660

[4]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第1 版:94.

[5]徐继群,新编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3-84.

[6]梁晓春,郭赛珊,王香定,糖尿病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0):587—590

如果觉得《消渴苏胰饮减轻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