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箕门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结穴 大横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箕门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结穴 大横穴...

时间:2020-05-13 15:19:31

相关推荐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箕门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结穴 大横穴...

三阴交穴(sān yīn jiāo xue)

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

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

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

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

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取穴位置】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

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相关解释】

三阴交穴意义: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

运行规律:穴内天部之气的运行分为三支,

干燥偏热的气态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经上炎,

湿热的风气循肝经向上横行,滞重的湿冷之气循肾经下走筑宾穴;

功能作用: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

漏谷穴(lòu ɡǔ xue)

别名:太阴络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位置】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

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功能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穴位治法】

直刺1~1.5寸。

地机穴(dì jī xue)

别名:脾舍穴,地箕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阴陵泉穴(yīn línɡ quán xue)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取穴位置】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

【理疗方案】

1、按揉

阴陵穴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使患者解小便自如,而且对肛门松弛的治疗也有效。

阴陵泉穴位在胫骨内上髁下缘,胫骨内侧缘凹陷处(将大腿弯曲90°膝盖内侧凹陷处)。每次按摩100~160下左右,每日早晚按摩一次,两腿都需按摩,一般按摩两周见效。

2、针灸

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

【养生建议】

经穴现代研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阴陵泉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强刺激多引起抑制过程;弱刺激则半数引起兴奋,半数引起抑制。对健康人弱刺激,多数引起兴奋过程;而强刺激影响较小。对于降结肠及直肠不蠕动或蠕动很弱者,针刺阴陵泉穴可使之蠕动增强。针刺急性菌痢患者的阴陵泉配外陵穴,凝集素平均效价值最高并且增长最快。阴陵泉穴有调节膀胱张力的作用。

血海穴(xuè hǎi xue)

别名:百虫窝穴,血郄穴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

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膝股内侧痛。

【取穴位置】

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配曲池穴治瘾疹。

【主治功能】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1.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

2. 隐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3. 膝股内侧痛。

【临床运营】

1. 治疮疡 本穴可以清血利湿,治血液中血浊血毒血热引起的疮疡。

2. 治血疾病 统治凡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

3. 治皮肤痒 血虚、血躁,血稠引起的皮肤痒,用拍穴法。

4. 治荨麻疹 风寒外侵肌表引发一连串皮肤丘疹,用拍穴法。

5. 脱发秃头 本穴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毛囊微循环,使发易长少油不脱落。

6. 治膝盖痛 例如退化性关节炎、风湿性膝关节炎,多与风湿有关,

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此穴可以祛风清热、疏筋活血与阳陵泉穴同按效果更好。

7. 治月经不顺 包括月经有血块、经期提早或延后、血崩、

经血淋沥不断、闭经、痛经。

8. 腹股沟湿疹 病因多为湿热下注,本穴可利湿清热。

9.治疗阴囊湿疹和股癣 采用放血疗法,配合拔罐。

箕门穴(jī mén xue)

【取穴位置】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解剖位置】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

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功能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穴位配伍】

配太冲腹股沟疼痛。

【穴位治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冲门穴(chōnɡ mén xue)

别名: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

【取穴位置】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解剖位置】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功能主治】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穴位治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府舍穴(fǔ shě xue)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位置】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功能主治】

腹痛,疝气,积聚。

【穴位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穴位治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腹结穴(fù jié xue)

别名: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位置】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功能主治】

腹痛,泄泻,疝气。

【穴位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穴位治法】

直刺1~2寸。

大横穴(dà hénɡ xue)

别名:肾气穴,人横穴

【取穴位置】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解剖位置】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功能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穴位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穴位治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艾灸:每天艾灸10-30分钟,可以代谢水湿。

版权声明

如果觉得《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箕门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结穴 大横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