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灵枢微言》之五——针之道-1-19

《灵枢微言》之五——针之道-1-19

时间:2018-11-22 09:20:08

相关推荐

《灵枢微言》之五——针之道-1-19

作者:穆超,陈立新先生的入室弟子。高级工程师,生于三代中医世家,自小受家庭环境熏陶,佛道医儒武,山医星卜相均有涉猎,自18岁始为人调病,先后跟随多位中医老师学习。于创立泰和堂医馆,开展中医全科诊疗。

导读: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九针十二原》作为《灵枢经》开宗明义的第一篇首先就是确立整个灵枢经的基调和意义。编者以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高调推出九针,希望传于后世,可以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

第二:提出十二原,确立医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众生疾苦,探寻生命之原!

第三: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准则!也就是今天和大家探讨的针之道!

当然在整个灵枢经中几乎全是关于针刺的描述,因为篇幅有限,不想大家看的厌烦,咱们只是把《九针十二原》中是如何提纲挈领的叙述针之道的帮大家归纳出来!

针刺的时机

“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善于把握病家的病机,找寻疾病背后的真相,而不是被病名所迷惑,盲目的头疼医头,应该通过对患者整体气血的旺衰、经气运行逆顺的把控,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准确的针刺。

针刺的目的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这句话告诫医家针刺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和”字,通过补虚泄实,以通为用,不贪天之功,不一味的补或泄,见好就收,达到身心和,志意和,阴阳和!

针刺的手法与技巧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俞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有异议的地方就是“坚者为宝”的解释。很多医家解释“坚者为宝”指的是刺手要坚定有力或者针具应该刚硬不易弯曲!编者以为另有深意,纵观整部内经,与“坚”字相连的不外乎“肉”“脉”等字,比如“肉之坚脆”、“脉大而坚”,后面又有一句“血脉者在俞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所以联系上下文可以得出这两段文字实则指的是针刺的手法和经验技巧。他告诉我们针刺的时候,我们要非常注意比较坚硬的结节、条索和暴起的血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或者直接解决的,临床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阳性点是非常高兴的,就像破案时我们在犯罪现场找到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一样,对于这样的蛛丝马迹我们会像宝贝一样重视的!而对于犯罪现场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的刑事案件警察们都是非常头疼的!所以对于和疾病有关的条索或者筋节我们要“正指直刺,无针左右”,对于“在俞横居”的血脉我们要“刺之无殆”!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聚精会神于针下的感觉,明察秋毫。同时还要凝神注意病者神态的变化,并细心观察病人血脉的虚实,惟有这样去进行针刺,才不致发生不良的后果。“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是指针刺的手法和要求,一个“推”字用的妙极,不仅告诉我们进针不是飞针,更不是靠寸劲,而是慢慢的挤进去,既告诉我们进针的手法,又告诫我们要宁慢勿快!并且针刺时要两手配合,一阴一阳,“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标幽赋》)。写到这里,既感叹古人用字之巧,又感动古人用心之苦!想到自己以前扎针时单手进针、貌似插秧还自以为潇洒自如的手法,不禁汗颜!唉,简直羞死宝宝了!

针具的选择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这段话告诉我们古人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针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视的,因古人知道“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只有选择合适的针具才能在治疗中事半功倍,才能各任其所,而这才是真正的“为刺之要”。

针刺的深浅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这段话主要提醒医家注意针刺的深浅,如果“疾浅针深,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从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临床中为什么病人容易反复,也不难理解把病人扎起个大包的尴尬了!

有效的标准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这句话主要是讲气至与否直接决定针刺的效果!那么这个气至指的是针灸的针感吗?是出现酸麻沉胀的反应吗?绝对不是!至于到底是什么,我们会在以后的篇章重点论述!

针刺的禁忌

“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针灸的禁忌很多在此不一一论述,而编者把这个禁忌单独放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只是因为这个禁忌直接关乎病人瞬间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慎之又慎!

如果上述这些要领和注意事项都做得很好,就可以如书所言“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如果还是解决不了病人的痛苦这说明“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那就需要好好研究灵枢经后面的章节,从分论中去找寻答案,把整个针之道细化整合,真正的做到效若桴鼓、风之吹云!

回复“灵枢微言”,收看本栏目系列文章

如果觉得《《灵枢微言》之五——针之道-1-19》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