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灵枢微言1》浅谈九针-11-3

《灵枢微言1》浅谈九针-11-3

时间:2019-11-16 22:41:45

相关推荐

《灵枢微言1》浅谈九针-11-3

开栏寄语:

吕蒙正在《寒窑赋》中曰:“时也,运也”。在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也迎来了祖国医学复兴之机,而失传了千年的古九针在这一时代亦应运还原!让世人赞叹的是,立新七针创始人陈立新师父,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参悟到的针理、针法传授于后学之辈。俗语曰:“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弟穆超虽然只跟师学习了九天,经过一年多立新七针的运用,凭借自身的聪慧、超凡的悟性、扎实的临床功底,掌握了立新七针的精髓,更因其与生俱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心,愿引领更多人学习内经,提高医技,帮助病患。用《灵枢微言》与大家进行交流学习。今日《灵枢微言》积于跬步,相信明日必凌于高峰。

吕英

穆超,高级工程师,生于三代中医世家,自小受家庭环境熏陶,佛道医儒武,山医星卜相均有涉猎,自18岁始为人调病,于创立泰和堂医馆,开展中医全科诊疗。先后跟随多位中医老师学习。现正式成为立新七针入室弟子。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数千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东方,照亮了全球。我们睿智的华夏先哲们留给炎黄子孙一部受用无穷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经典浩瀚如海,里藏明珠无数,历代医家擢取一二便各领风骚数百年!近年来,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针法层出不穷,虽各有所长,但终不究竟。尤其西学东渐,各种解剖理论大行其道,让我等中医学子心有不甘,想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竟被二三百年的西学所打败?立志重回经典,怎奈文章晦涩难懂,参考注解,眼花缭乱,有的言之凿凿,却与临床不符,有的前后矛盾,避重就轻。不免抚文轻叹,大有入宝山而空回之憾!直至跟随恩师陈立新先生,方恍然有悟,恩师将十数年之体悟倾囊相授,犹如醍醐灌顶,自此方有宝藏之钥,泛海之舟。今把最近跟师所悟略述一二,敬请斧正!

自看灵枢以来,开篇就有莫大疑问,篇名九针十二原,何为九针?缘何为九?十二原又是什么东东?又有何为?为何放置卷首?临床又有何用?(此处下回分解)后面又有“欲以微针通其经脉”,“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凡刺之要,官针最妙”,前有九针,微针、小针、官针又是什么样的针?是九针之一?还是另有所指?这一连九问,是不是大家有点蒙圈?诸位莫急,且听不才一一道来!

何为九针?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九针就是九种大小尺寸不同的针具!有人说了,这不废话吗?顾名思义,九针就是九种针具嘛!这点语文常识还是有的!那为何偏偏是九不是八呢?

缘何为九?

其实不光是你,就连黄帝也有此疑问!此话怎讲,有据为证!《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黄帝问了,九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九?黄帝一问,岐伯答了。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岐伯说了,为什么用九呢?因为九是天地之间最大的数!看看古人对针是多么的重视,和皇帝一样尊贵(皇帝是九五之尊)!为什么对针重视,因为针是救人用的,著名医家窦汉卿要求医者做到“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扯得有点远,言归正传!黄帝是比较较真的人,可能嫌岐伯回答得太简单,所以又问:“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又答:“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岐伯说古代圣人发明了天地的数理,从一到九为基本数,所以据此建立了九州的分野。若将九与九相乘,九九八十一,便创立了黄钟之数,九针正与此数相应。为什么非要与黄钟之数对应呢,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古时以黄钟定五音中的宫音,应于土(土能生金,土生万物)。用竹制成,管状,长九寸,而古时定寸乃是以九粒黍排列的纵长度为准,所以黄钟长为八十一黍,故黄钟数即八十一。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古人对针是多么的推崇,又是多么的严谨!那既然这么推崇九针,又为何出来个微针、小针、官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微针之微: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九针十二原开篇就说要以微针通其经脉,这和标题不搭边呀,微是微小的微吗?还是精微的微?这时候有人就开始搬出厚厚的康熙字典,抑或是权威的说文解字,查的不亦乐乎!莫急莫急,再往下看,咦,有了,“刺之微,在速迟”,我相信这句话稍微有点语文常识的都知道啥意思了吧,前后贯通,恍然大悟,微针之微在这里是形容词,微针实指微妙、精微的九针针法!看到这里,有人就说了,你说微针不是指微小的针,那“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的小针就是微小的针了吧(有人更是理解成毫针),对于您这样的想法我真是想和您拥抱一下,因为您和我当初想的是一样一样地,不过现在不同的是我有明师指点,略有小悟,不再断章取义,听我详解小针之小!

小针之小:

《灵枢·玉版第六十》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岐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惟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看到这句话,我想大家已经很明白了,小针之小是与五兵之大相对而言,五兵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五种兵器,有说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有云五兵者,谓矛、戟、弓、剑,戈。关于五兵到底是哪五兵与本文没有太大关系,就像孔乙己回字的五种写法一样没有意义,不必纠结,且看这段话的言外之意,“五兵者,死之备也,非生之具”。古人再次推崇九针是生之具,是济世救人的,“夫治民者,亦惟针焉”!所以本章最后黄帝说了“善乎方,明哉道,请著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顺便科普一下,玉版是指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黄帝不仅把九针刻在玉版上,还制定了严格的官方标准,再看官针之官。

官针之官:

《灵枢·官针第七》凡刺之要,官针最妙。此处之官,有两层意思,一是官方制定的标准九针,二是管理,分管之意,为什么这样解释?因为后面说了“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俞。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这句话大体意思就是说这九种针都是国家任命、官方认可的,每种针负责的都不一样(“九针之宜,各有所为”),不同的病用不同的针,如果是脉的病就用鍉针,筋的病就用员利针等等。就像交警管交通,刑警管治安,法警管执行!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感觉到古人的用心良苦了,古人虽然惜字如金,但又怕今人有误,总是前面设疑,后面详解!就怕后人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纵观内经,确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但是这样就能看懂内经了吗?其实不然,没有明师(这里是明白的明哦)指点,缺少临床上的反复印证,更没有世事练达的通明,我想自己的解读恐怕也有风马牛不相及的尴尬吧!

如果觉得《《灵枢微言1》浅谈九针-11-3》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