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高发 过分“恐糖”不如科学“控糖”

糖尿病高发 过分“恐糖”不如科学“控糖”

时间:2023-05-17 16:30:03

相关推荐

糖尿病高发 过分“恐糖”不如科学“控糖”

不少人下意识地将糖尿病与糖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吃糖造成的糖尿病”。虽然都有个“糖”字,其实糖尿病是人体协调系统出了问题,是一个“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

因而,预防糖尿病也必须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不能简单以“吃糖“和”不吃糖“来解决。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究竟怎么防治此病?我们今天就来仔细聊聊。

全民进入“恐糖”时代

根据中国调查数据,2002年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2.6%,增长为10.9%。,约9千万中国人患糖尿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周脉耕等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中青年(15-49岁)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加,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

其实,人体内有一套血糖的控制系统。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被分解成葡萄糖,它们进入血液后成为血糖,升高的血糖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但是,如果“控糖系统”出现问题时,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成为糖尿病了。

由此看来,糖尿病虽然表现在“血糖“上,但实际上是人体协调系统发生了问题,并不是简单”吃糖”或“不吃糖“可以解决的。导致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因素是日常不良生活方式 :过量吃肉、吃高油高脂的食物、吸烟酗酒、运动量不足等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经过日积月累,导致了体内代谢异常,引起糖尿病。

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戒烟少酒才是预防糖尿病的“大招”。

恐糖陷人于两难之境

不少年轻人“谈糖色变”,“恐糖”情绪不断蔓延,甚至达到“戒糖”的地步。真所谓过犹不及。其实,甜食是人类本初想要追寻的味道。

专家指出:

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并刺激神经末梢,让人感到兴奋,进而产生渴望;

当能量供给受限时,糖能快速令人体恢复体力,维持血糖稳定;

适当的糖摄取,可以节约蛋白质,避免脂肪大量分解产生的酮堆积和酮中毒。

此外,甜食还能缓解压力,提高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效果与抗抑郁药等同。

正因为糖带来的这些快乐,令人在情感和理智间难以取舍。不快乐地割舍糖?内疚地享受甜?怎样做才能健康美味兼得呢?

过分恐糖不如科学控糖

找到“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点,科学控糖,理性享用甜食,才是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而以下一波“控糖小贴士”可以助你享受甜蜜的同时,轻松摆脱“负罪感”。

查明白:糖摄入指标

控糖第一步,即先要明白控的“量”具体是多少。很多食物中天然含糖, 而“添加糖”是指除了食物中天然带有的糖分外,在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50克糖,带来一天的甜蜜小确幸,你了解了吗?

看清楚:食品含糖量

想要避免糖和热量摄入过多,还要有一双慧眼明察秋毫。我国法规要求,几乎所有食品包装上都标注营养成分表,公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钠的含量,以及这些营养素占每日参考量的百分比。一般营养成分表都以100克或者100毫升为单位,可以根据食用的总量轻松计算摄入的能量和含糖量。

慧选择:低糖、小包装

如果觉得《糖尿病高发 过分“恐糖”不如科学“控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