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胎毒是什么?如何祛胎毒?

胎毒是什么?如何祛胎毒?

时间:2023-11-16 19:00:54

相关推荐

胎毒是什么?如何祛胎毒?

01

胎毒是什么,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

现代着名儿科专家朱锦善先生对胎毒做过一些研究,他认为胎毒是父母体内的热毒,遗传给胎儿导致的各种疾病。

另一位儿科专家汪受传则认为,胎毒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指胎中所禀热毒,与多种后天热性疾病发病有关;广义则可指与后天发病有关的各种先天致病因素。

西医里没有胎毒这一说法,但中医儿科病因学把胎毒作为小儿病三大病因之一,认为近80%的新生儿疾病都是胎毒引起的,而且小到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大到四五岁的孩子都会因胎毒引发各种病症。

比如新生儿的痘疹、黄疸、口疮、丹毒、疖肿、疥癣等都属于“胎毒”的一种表现。

02

古人比较注重祛胎毒,在古籍里也列举了不少祛胎毒的方法。

方法一:“拭口祛毒”

即用棉帛裹指,揩去新生儿口中和舌上 的秽恶污血,以免阻塞喉间造成窒息。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如不立即擦干净,婴儿一旦发出哭声,秽恶污血就会进入腹内,容易造成许多疾病。这在《幼幼集成》《千金翼方》《景岳全书》《备急千金要方》《婴童类萃》《育婴家秘》中均有相关论述。

“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

——《育婴家秘》

方法二:“打口药”

方法之二就是用“打口药”,打口药有很多种,比如甘草、姜汤、黄连汁、朱砂蜜、豆豉汁等,这需要根据胎儿的虚实寒热,并结合母亲的体质来调配,具体可以咨询专家。这些打口药中,甘草汁最平和,可以通用。

“甘草之法自古称,能解诸毒性味平;浓煎频令儿吮服,免使 胎毒蕴腹中。甘草性平,平和五脏,解百毒之药,故有‘国老’之 称谓。四时皆可用,虚实皆可服。取生甘草中指长一截,用水浓煎, 以绵蘸水,让新生儿吮吸,则胎毒自解。”

——《医宗金鉴》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鸡蛋清按摩法来祛胎毒。

小宝宝初生三日内, 用鸡蛋清自风门穴至尾闾穴(长强穴),按节细摩,周而复始,会出现像头发一样的黑毛。尾闾部位要多按摩,越按摩出得越多,将这些黑毛拔 尽,对痘、疹等皮肤病都有预防的作用。

这个方法出自《鬻婴提要说》,群里有妈妈试过以后,反馈说对孩子的睡眠改善有帮助。

03

最好的祛胎毒的方法还是防患于未然,即在孕期中去防护。中医认为胎毒的形成原因,和孕妈妈的生活习惯、体质和情绪密切相关。

胎儿居于母体的子宫之中,“母热则子热,母寒则子寒”,就是说胎儿具有与母亲相似的体质,母亲的体质偏热,胎儿的体质就偏热,母亲的体质偏寒,胎儿的体质就偏寒。此外,如果孕妇怀孕期间饮食习惯偏激,如嗜食辛辣,并且房事不节制等,也容易引发孩子的胎毒。

“小儿在母腹中,其母罔知禁忌,或好食辛辣之物,或恣意淫欲,以此蕴毒,流注小儿经络,他日发为疮疡痘疹,职此之由。”

——《博集方论》

因此,妈妈要重视怀孕乃至备孕期间的饮食,避免吃一些辛辣、大鱼大肉、油炸、烧烤、味道厚重的食品。要知道这些可以满足自己一时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会产生很多湿热,而生冷食物过多也会引发胎毒。“儿在母体内,一寒俱寒,一热俱热”,导致宝宝出生后各种过敏、红疹,苦不堪言。

还有一点是孕期尽量不要同房,西医认为怀孕3个月到8个月期间可以有性生活,只要不要太剧烈伤害到胎儿就没问题。而中医建议孕期从头到尾最好都要禁欲,正如我们在《牛妈古法育儿启蒙》第四章里提到的:怀孕期间妈妈如果有性生活,会加剧阴阳不平衡的情况,也会影响到胎儿。

此外,孕妈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尤其是平时脾气火爆的准妈妈。肝属木,在志为怒,发怒的时候会肝火过旺,肝火旺会伤到脾土,脾胃受伤则运化不利,引发胎毒;也不要思虑过度,要知道脾在志为思,思就是思考、思虑。如果思虑过度也会伤害到脾,吃下去的东西得不到很好的运化会转化为痰湿水饮;孕妇在怀孕期间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忧伤等也会形成胎毒,影响胎儿的体质。

“成胎之后,其母之关系尤紧。凡思虑火起于心,恚怒火生于肝,悲哀火郁于肺,甘肥火积于脾,淫纵火发于肾,五欲之火隐于母胞,遂结为胎毒。”

——《幼幼集成》

总之,预防小儿常见病,关键一步是祛胎毒,而要想真正祛胎毒,最好的方法就是遵从孕期的养护禁忌,防患于未然。

本文摘自《牛妈古法育儿启蒙》第七章 新生宝宝就像刚萌芽的小草

如果觉得《胎毒是什么?如何祛胎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