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翁建平教授: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

翁建平教授: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1-12-17 18:35:49

相关推荐

翁建平教授: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允许。

6月中国慢病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翁建平教授就“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为主题进行了大会报告,他的发言对糖尿病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小编整理如下。

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

首先,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是造成死亡、疾病负担,以及医疗卫生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可以导致各种并发症,比如卒中、失明、心脏病发作、肾功能衰竭、下肢截肢等。

糖尿病对社会经济影响极大

中国糖尿病人数和占比均居全球首位,从地区来看,,全球50%的成人糖尿病居住在5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1980-中国、印度的糖尿病人数占比仍呈增长趋势,而美国则呈下降趋势。1980-,俄罗斯、日本、德国等高收入糖尿病人数占比排位下降,而印尼、巴基斯坦等低、中收入国家排位上升。

慢病管理的国际经验

首先,翁建平教授提到了WHO的“三级预防”理论,这个三级预防理论被运用在很多慢性疾病管理中,其中一级预防是指慢病预防,营造慢病管理的宏观和微观条件,二级预防是指稳定病情,建立筛查、监测等制度体系,三级预防是指促进功能恢复,包括自我管理、转诊制度、康复引导和临终关怀。随后,他介绍了国外相关的慢病管理经验。

美国:采用至下而上,基于保险、信息化的慢病管理模式,其医疗保障体系采用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公共医疗保险为辅的模式,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支付方分离的模式,这样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衍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弊端。

日本:采用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模式,首先国家层面制订方针政策,然后是各县市制订具体目标和方案,最后通过促进慢病认知,提高防控意识,带动全民参与慢病防控。我们国家的慢病管理也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我们应该比日本做得更细。

德国、芬兰:采用社区慢病管理模式达到慢病管理和控制目的,德国通过提高全科医生比例、收入来鼓励社区慢病管理。翁建平教授提出在慢病的管理中,全科医生非常重要。全科医生告知患者日常行为背后的健康风险,促成生活方式改善。

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中国也一直在探索糖尿病管理模式,目前有厦门和上海的实例。但是不同的城市规模、特点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慢性管理模式。

厦门:“三师共管”,慢病先行,采用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管理的模式。通过需求为导向,群众自愿和柔性引导,以慢性病为切入点,通过机制创新,通过“三师共管”模式把资源有效利用起来。

上海:“1+1+1”签约模式助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采取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让居民获得优先预约就诊、帮助其及时转诊大医院,可以提高就医获得感,同时享受慢病长处方、享受延伸处方,满足用药需求。其中签约人数超过480万,60岁以上达315万,就诊比例72%。

糖尿病管理困境和挑战

糖尿病教育是管理的核心之一:翁建平教授指出,目前,我们糖尿病专科医生一直强调,只要患者做好自我学习,管住嘴、迈开腿、规范用药,定期检查,糖尿病并不可怕,也不难治疗。然后,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一项对全国大中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统计表明:即使在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里,患者的控制达标率仅为26%(2型糖尿病)和20%(1型糖尿病)。而医生们该给的药物都给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基本了解,很难充分贯彻医务人员的饮食、运动建议和治疗方案,与医生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因此,持续、反复的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之一。

困难和挑战:然而有很多因素制约着糖尿病教育的发展,比如糖尿病教育不能收费;糖尿病护士的专业职责狭窄;对糖尿病教育项目的概念不明确;没有成熟的管理和岗位体系;各做各的,谁都可以做;教育者缺乏、没有完整的团队。

互联网创新模式也陷入了三大困境,比如没有明确支付方,而个人用户支付意愿很低;以医生为核心的慢病服务造成资源错配;单纯线上模式无法提高患者依从性。

在大环境中,糖尿病管理存在很多困境,从政策、医疗、患者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说。(1)政策上:政策尚未全面放开;医保在慢病管理的投入较少;对互联网医疗关注和投入少;基药制度的影响;双向转诊制度不健全。(2)患者:防病治病意识差,依从性差,已诊病人对治疗认识差,患者对医生不信任、对管理抱怀疑态度。(3)医院:失访(患者不接受服务,未主动跟踪),工作量大,漏诊(缺乏电子信息化流程),谁来管理患者(门诊、公卫医师?)缺乏绩效激励,付出如何体现收获?各地医疗水平不均衡等。(4)其他:缺乏职业化的糖尿病教育团队,慢病服务没有形成闭环团队,医疗信息破碎,缺乏保险支付方。

1型糖尿病的管理实践

最后,翁建平教授介绍了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管理项目,这个项目给出了1型糖尿病流行全景图。通过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数据部分可以反映出中国1型糖尿病现况:代谢控制中血糖控制差,达标率低,血压、血脂等达标率不佳;胰岛素治疗方案待规范,血糖监测频率低;急性并发症:起病时DKA高发,病程中DKA和严重低血糖风险较高;慢性并发症:平均病程不长,但肾病发生率较高。

那么,是否可以用科技手段解决糖尿病管理中的难题,采用糖糖圈的AAP的管理工具做到院内医院+院外患教模式,院内医生通过线上患教配合,更有效管理患者,解决个体治疗差异大,患者跟踪中断、依从性差的难题。院外患教通过规范标准化照护方案,弥补院内照护不足,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照护,协助医生收集系统医疗数据及制定更有效诊疗指南。这些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自由度提高,数据表明,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好转,有良好的血糖控制转归。

如果觉得《翁建平教授: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