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孙教授看望韩女士。张可欣摄

孙教授看望韩女士。张可欣摄

时间:2020-04-02 07:25:40

相关推荐

孙教授看望韩女士。张可欣摄

一家人少了哪个,都不是完整的家51岁女子割肝救夫

2月25日上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室门口,杜家一双儿女焦急地等候着:肝脏移植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将51岁母亲的一半健康肝脏取出,移植到身患重病的父亲体内;昨天,父亲、母亲躺在同一间病房的两张病床上,他们的体内,被一分为二的健康肝脏正在快速“长大”。

孙教授看望韩女士。张可欣摄

“我们全家都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事,我只能给所有医生护士鞠个躬,谢谢你们!”昨天,在鼓楼医院,小杜先生动情地说。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彦

一家四口,感动医生

肝炎恶化,生命倒数一个星期

杜先生是安徽和县的一位农民,今年52岁,患有慢性肝炎,但从未接受长期规范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今年年初,杜先生突然出现疲劳乏力、腹胀腹痛的症状,在儿女的再三敦促下,杜先生这才到当地医院接受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肝炎急性加重,建议转到南京的大医院进一步就诊。春节前夕,杜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入住了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2][3]下一页尾页

术后第三天,韩光曙院长、孙倍成教授在ICU主任顾勤陪同下探望杜先生,他向鼓楼医院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张可欣摄

然而,各种药物保守治疗无法改善杜先生的症状,其病情继续恶化,胆红素已超过500umol/L,是正常值的20多倍,凝血功能差,并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肝胆胰中心主任孙倍成教授会诊后认为杜先生的病情已经进展为肝性脑病。留给杜先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有些病人病情发展比较快的话,都熬不过一个礼拜。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进行肝脏移植。”孙倍成教授说。

谁来献肝?没一个往后躲

众所周知,在中国,肝源十分紧张,许多亟待肝脏移植的患者会在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中离开这个世界。当时又恰逢春节,肝源更是少之又少。家人在与孙倍成教授的沟通中了解到,还可以进行活体肝移植,即配型成功者将自己健康的肝脏捐出一部分,移植到患者的体内。

2月24日下午3点,杜先生的妻子韩女士及儿子、女儿三人一起找到孙倍成教授,都表示愿意捐出自己肝脏来!小杜先生说,他的父母亲都是普通农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从他和姐姐很小的时候起,就目睹了父母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和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小就受到父母言传身教。“这次父亲病危,家中任何人都愿意捐肝,因为家人无论少了哪一个,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肝脏捐献的配型比骨髓移植等配型要简单,除了肝脏健康等指标,基本上只需满足血型相同的“硬杠杠”,同时,O型血可以给任何血型捐肝。杜先生和韩女士都是A型血,儿子是0型,女儿A型,三人血型都能够作为供肝者,最后是妻子韩女士坚决要为丈夫献肝。首页

如果觉得《孙教授看望韩女士。张可欣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