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妙招

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妙招

时间:2023-11-07 08:54:21

相关推荐

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妙招

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妙招,由于糖尿病疾病发展缓慢,而且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多的人会忽视糖尿病疾病的存在。了解糖尿病常见最明显的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尽早治疗。但是生活中很多的人对糖尿病常识不了解,预防并

1早期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哪些

现在也有很多的人们都是会死于一些并发症的手下,这个人们也都比较担心的,因为一些1型糖尿病的出现会给病人们照成比较重的影响,所以病人也是要多了解一些并发症的危害,那么,早期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哪些?下面咱们解答吧。

1、皮肤瘙痒:1型糖尿病在确诊前有时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皮肤疾患,多数易生疮害疖、四季皆可发生。皮肤表面常有难 以根治的体癣、股癣及外阴瘙痒等。女性的外阴或肛门部阴瘙痒更为多见。这是因为内分泌紊乱使皮肤抵 抗力下降之故。

2、视网膜病变:1型糖尿病大多于病后10~合并单纯性非增殖型视网膜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密切关系。轻度的视网膜病变可随血糖的控制而好转。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是微血管病及新生血管形成。眼底可见水肿,渗出,絮状斑,微动脉病及出血,也可有黄褐病变。

3、白内障:1型糖尿病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5年致盲率为50%左右。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内多元醇代谢亢进,造成山梨醇蓄积,使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高血糖所致的非酶糖基化反应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壁细胞损伤,形成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也有少数患者可发生白内障。

专家健康网温馨提示:由于疾病的常见性和易忽视性,患者往往在就医时得不到规范的治疗。因此患有疾病务必到专业的正规医院,尽早接受专业规范的治疗。

2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妙招

由于糖尿病疾病发展缓慢,而且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多的人会忽视糖尿病疾病的存在。了解糖尿病常见最明显的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尽早治疗。但是生活中很多的人对糖尿病常识不了解,预防并发症发生应该从何入手呢?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经常锻炼(每天适度锻炼30分钟左右)、多喝水少吃盐等。

保护皮肤:注意保护皮肤,及时处理溃疡和创伤,以防发生严重的感染。

每天刷牙并使用牙线:定期去检查口腔,以防发生牙龈疾病。

每天洗脚并注意检查:对于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别剪破周围皮肤。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定期检查视力: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该去医院检查眼睛,医生会告诉你关于糖尿病是否对眼睛产生了损害。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青春期过后5年就该开始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要大意,应与眼科医生更好的交流,增加检查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早期治疗,防止失明。

定期检查肾功: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及血肌酐水平的检查,以便确定肾功情况。另外,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测血压,因为血压控制的好,就能延缓肾脏疾病发展进程,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如果糖尿病人总是腿或脚肿,这时一定要要注意去看病,很可能是合并肾脏疾病的征兆。

定期查血压、血脂:尿病很容易合并心脏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经常血压、血脂,还要查心电图。

注意感觉异常情况: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务必及时就医,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

其他:另外,糖尿病患者要提防糖尿病一些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一旦感觉异常,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对于糖尿病,我们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免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

3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呢

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呢?1型糖尿病的危害是很大的,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做好1型糖尿病的预防工作,1型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失明、截肢,甚至是死亡,而据数据显示,近年来1型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的几率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具体的预防方法。

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呢?

1、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经常锻炼(每天适度锻炼30分钟左右)、多喝水少吃盐等。

2、定期查血压、血脂:

尿病很容易合并心脏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经常血压、血脂,还要查心电图。

3、定期检查口腔:

每天刷牙并使用牙线,定期去检查口腔,以防发生牙龈疾病。

4、注意保护皮肤:

注意保护皮肤,及时处理溃疡和创伤,以防发生严重的感染。

5、定期检查视力: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该去医院检查眼睛,医生会告诉你关于糖尿病是否对眼睛产生了损害。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青春期过后5年就该开始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要大意,应与眼科医生更好的交流,增加检查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早期治疗,防止失明。

6、注意足部检查:

对于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别剪破周围皮肤。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7、定期检查肾功:

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及血肌酐水平的检查,以便确定肾功情况。

提示: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测血压,因为血压控制的好,就能延缓肾脏疾病发展进程,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如果糖尿病人总是腿或脚肿,这时一定要要注意去看病,很可能是合并肾脏疾病的征兆。

4如何避免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诊断糖尿病,要是患上糖尿病会有很大的危害,慢性糖尿病的影响是很多的,糖尿病疾病的症状表现也是很多的,人们要注意了解糖尿病预防,那么,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并发症发生应该从何入手呢?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经常锻炼(每天适度锻炼30分钟左右)、多喝水少吃盐等。

保护皮肤:注意保护皮肤,及时处理溃疡和创伤,以防发生严重的感染。

每天刷牙并使用牙线:定期去检查口腔,以防发生牙龈疾病。

每天洗脚并注意检查:对于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别剪破周围皮肤。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定期检查视力: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该去医院检查眼睛,医生会告诉你关于糖尿病是否对眼睛产生了损害。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青春期过后5年就该开始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要大意,应与眼科医生更好的交流,增加检查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早期治疗,防止失明。

定期检查肾功: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及血肌酐水平的检查,以便确定肾功情况。另外,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测血压,因为血压控制的好,就能延缓肾脏疾病发展进程,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如果糖尿病人总是腿或脚肿,这时一定要要注意去看病,很可能是合并肾脏疾病的征兆。

定期查血压、血脂:尿病很容易合并心脏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经常血压、血脂,还要查心电图。

注意感觉异常情况: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务必及时就医,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

其他:另外,糖尿病患者要提防糖尿病一些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一旦感觉异常,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对于糖尿病,我们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免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

51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表现

很多人会患了1型糖尿病,初期型糖尿病的特征不明显,人们要注意了解型糖尿病的小常识,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很多症状是人们难以发现的,下面我们看看型糖尿病有哪些症状。专家对糖尿病并发症做出了如下介绍: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表现:

1、心血管疾病。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脑血栓。调查表明,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可使血液变得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同时,体内各种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几种因素互相协同作用,最终发生脑血栓。

3、糖尿病性肠病。糖尿病性肠病是其中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但也有不同意见,主要表现为肠道功能紊乱,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用抗菌素无效。

4、白内障。据统计,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眼内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偏高,葡萄糖在代谢中转变为山梨醇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完全混浊,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5、肾病、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肾脏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一般发生于患糖尿病5~之后。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常无任何肾病症状,一旦出现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说明患者已有持续性蛋白尿,其肾脏内的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此时的糖尿病性肾病已进入中、晚期,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三五年后将发展成肾衰。

健康网温馨提示:其实1型糖尿病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1型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护理,正确的预防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生活中1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很多的症状.

如果觉得《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妙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