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时间:2022-06-09 15:26:39

相关推荐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很复杂的妇科疾病,对于它的治疗也是十分有难度的。病情程度的不同可以通过分期方法来体现,这对于具体治疗也很有意义。那么到底临床是如何对内异症进行分期的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下子宫内

1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很复杂的妇科疾病,对于它的治疗也是十分有难度的。病情程度的不同可以通过分期方法来体现,这对于具体治疗也很有意义。那么到底临床是如何对内异症进行分期的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一) 常用分期方法及其评价

1、1973年Acosta首次推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标准,根据病变侵犯的程度和部位,分为轻、中、重三度,其特点为简单,但无单侧或双侧的区别,不甚确切。

2、1979年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制订的评分法。即AFS分期法,设计了统一形式的表格,按病变累及部位、大小、侧别及粘连程度打分。根据积分多少,制定临床期别,1~5分为Ⅰ期(轻度),6~15分为Ⅱ期(中度),16~30分为Ⅲ期(重度),31分以上为Ⅳ期(广泛)。这种分期方法内容全面,定义明确,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但未能突出病变的深浅,子宫直肠窝粘连程度和输卵管病变对预后的关系。

3、1985年Buttram再次修订AFS分期,即RAFS分期法RAFH为4期,Ⅰ期(微小) 1~5分,Ⅱ期(轻度) 6~15分,Ⅲ期(中度) 16~40分,Ⅳ期(重度)>40分。强调按异位病灶深浅及粘连范围评分,子宫直肠窝完全粘连者为40分,划为重度。这种分期法缺点是仍反应不出盆腔外和阴道直肠隔病变程度。

(二) 分期的实用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属良性疾病,但有向盆腔、腹腔内、外扩散种植的行为,与某些妇科恶性肿瘤的转移行为有相似之处。为确定病变程度,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以便根据不同期别及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判断与比较不同疗法,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希望我们上面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于内异症的分期有更好地了解,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不同的分期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疾病得到很好的恢复。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的常见疾病,对于它的发生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它的发病机制是怎么样的呢?那么它的病理表现又是什么呢?这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内异症并且做好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具体介绍一下。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以Sampson经血倒流种植、体腔上皮化生以及诱导学说为主导理论。

2.子宫内膜在宫腔外需经粘附、浸袭和血管形成的过程,在种植、生长后发病,在位内膜的特 质可能起决定作用。

3.异位内膜完成上述过程中,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状态和功能,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等均起决定作用。

4.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

5.外界环境污染(如二恶英,Dioxin)可能有一定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高,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患者发现有此病;在因不孕而行腹腔镜检患者中,12~48%有内膜异位症存在。此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初潮前无发病者,绝经后或切除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女性直系亲属中患此病的可能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此病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但可因病变发生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大家对于内异症有更好地认识,女性更要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抵抗力等健康意识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这对于减少它的发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鉴别检查介绍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它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危害,对于它的临床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不但需要对于病情有很好的诊断而且还要和一些容易发生混淆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使疾病得到对症的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鉴别检查介绍。

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时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临床上尚需借助下列辅助检查 ,特别是腹腔镜检查和活组织病检方能最后确诊和确定期别。

(1)B型超声检查: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偶能发现盆腔检查时未能扪及的包块。超显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壁较厚,且粗糙不平,与周围脏器特别是与子宫粘连较紧。囊肿内容物呈囊性、混合性或实性,但以囊性最多见。由于囊肿的回声图像并无特异性,故不能单纯根据超图像确诊。

(2)CA125值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l25值可能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O0U/ml。虽然卵巢癌患者的CAl25值远较内膜异位症为高,但两者间的升高值有一定范围的重叠,故临床上无法单独利用此测定值将两者加以鉴别。CAl25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内膜异位症病变活动情况,若药物或手术治疗有效时,CA125值下降,复发时又升高。

(3)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对盆腔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不育或腹痛患者更是唯一手段,往往在腹腔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即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也只有在腹腔镜检或剖腹探查的直视下方可确定。

子宫内膜异位症易与下列疾病相混淆,应予鉴别:

(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发展迅速,腹痛、腹胀为持续性。检查除扪及盆腔内包块外,常发现有腹水。B超图像显示肿瘤包块以实性或混合性居多,形态多不规则。凡诊断不明确时,应尽早剖腹探查;

(2)盆腔炎性包块: 以往多有急性盆腔感染和反复感染发作史,疼痛不仅限于经期,平时亦有腹部隐痛,且可伴有发热。抗炎治疗有效。

(3)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甚至更剧烈。子宫多呈对称性增大,且质地较正常子宫硬。经期检查时,子宫压痛明显。应注意此病亦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存在。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及临床诊断有了很好的了解,对于出现了上述不适症状的患者应该积极进行相应的检查,使疾病得到确切的诊断从而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恢复。

如果觉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