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

时间:2020-03-06 23:56:46

相关推荐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

在怀孕期间,胎儿对营养物质的提高,摄入大量糖分,导致孕妇在怀孕期间患妊娠糖尿病,那么妊娠糖尿病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跟着专家的解释一起认识。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 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

1妊娠糖尿病是到底是什么

在怀孕期间,胎儿对营养物质的提高,摄入大量糖分,导致孕妇在怀孕期间患妊娠糖尿病,那么妊娠糖尿病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跟着专家的解释一起认识。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 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 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生率为1%~5 %,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母子都有风险,应该给予重视。

可以根据上述所说,妊娠糖尿病在怀孕期间或者怀孕前都会有患病机率,所以如果已经确诊妊娠糖尿病的患者,请一定注意饮食,严重时请一定要上院检查

2糖尿病足发病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糖尿病足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较为关注的话题,很多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病因都存在一定的疑惑,那么糖尿病足是由于那些原因导致的呢?

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 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 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 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 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2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

下肢发生 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的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 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

3 、 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

神 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 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综合上诉文章,相信大家对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了解清楚发病原因可以在后期的治疗上面起到辅助的作用,望患者朋友对糖尿病足重视。

3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

糖尿病也会分为两型,今天主要讲的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病种,那么它发生的机率有多大,我们一起来了解。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通过上面介绍,二型糖尿病多发生在35-40岁之后,那么我们要在之前要多注意自身质量,多预防,这样才会在后面的生活活的更有质量。

如果觉得《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