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二型糖尿病根本不是病 二型糖尿病是不是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根本不是病 二型糖尿病是不是糖尿病

时间:2020-02-11 10:28:31

相关推荐

黄种人一般含有2%~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这也造成了东亚人二型糖尿病比例人口的最高。[捂脸][捂脸][捂脸]//@彭梦源的爸爸1:黄种人基因里没有尼安德特人

北斗维斟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这是藏族的父系基因构成,可以看出藏族主要是古羌人和矮黑人融合的民族。矮黑人,是早期到达南亚、东亚的现代人类,父系单倍群为D,主要的代表民族有印度的达罗毗荼人、安达曼人、日本的虾夷人等。他们的个子比较矮,皮肤较黑。为什么日本人过去身高矮,因为矮黑人基因占据了三分之一。后来,黄种人的O系到达了青藏高原,形成了古羌人。古羌人又和矮黑人融合,形成了藏族。在语言学上,汉语和藏语同出一源,叫做汉藏语系。而DNA检测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每一个民族的基因成分都是非常复杂的。例如我们身上都有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这说明现代人和古人也有交融。而藏族同胞身上有丹尼索瓦人的一种特殊突变点,这种突变点有利于他们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生存生活。

我己七年不吃晚饭,早餐牛奶鸡蛋炒葆主食吃饱,午餐炒菜和主食八分饱,二型糖尿病不用吃药了,晚上胃返流没了,上个月做了个胄镜检查胃溃疡的病也好了,坚持每天6千步健走,体重由220斤降到185斤,高血压、高血脂等病都有所好转,精神头也上来了。不吃晚饭好处太多了。

糖尿病是不是很容易得癌症?王先生有2型糖尿病,一直在饮食上特别注意,加入了病友群后,群里一直有人说糖友确诊胰腺癌,连续两三个了,看得王先生坐立不安,晚上睡不着觉,难道是真的吗?

王先生最近在医院查出来患有2型糖尿病,一直再结合药物治疗进行控制,平时在饮食方面很是注意,每天计算所需摄入的热量,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有时候需要频繁去医院取药,一来二去的,医院的的糖尿病病人慢慢的相互认识了,有时候还在一起进行交流,怎么样吃更健康。还在相熟的人的介绍下进入了病友群中。

每天大家在一起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最近王先生在群里聊天的时候发现有好几个糖友确诊了胰腺癌,本来就是一个人说,没有两天的时间又增加两个人,询问下来也是2型糖尿病,在医院接受治疗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平时也喜欢锻炼,好端端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有得了胰腺癌。

越看群里的消息,王先生是越慌张,整个人很是坐立不安,毕竟自己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害怕自己会不会也会得癌症?

自从知道这个消息后,整个人坐立不安,晚上总是思来想去,睡不着觉。

王先生也不敢医院,害怕结果自己无法承受,三天时间的考虑,确定到医院进行检查,要相信权威,糖友的话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王先生还找到经常给自己看病的主治医生进行复查,并进行相关的询问。

王先生:医生,最近总感觉身体很是不舒服,特别是腹部中上的位置上,这是不是病情恶化了,还是怎么回事?

医生对王先生进行常规的检查,还是那几个方面的问题,多尿,多饮,血糖的情况在控制的范围内,整体来说还还有减轻的趋势。

医生:王先生,最近的身体状况跟之前相比,好转了许多,坚持饮食方面的控制,注意进行锻炼,药物治疗还是不能停,慢慢进行恢复。

王先生眉头紧皱,总感觉身体最近变差了结果却是好多了?

王先生:医生,我会不会得胰腺癌?有许多跟我情况差不多的人,这几天都被检查出来得了胰腺癌!我感觉我也有这方面的症状,这可怎么办?

医生:王先生,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不能说病症相同就可以一概而论,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有所不同。

你的情况跟胰腺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得胰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浓度的胰岛素不断促进胰腺细胞的生长,细胞数量会增多。

有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一直降不下来,这会为胰腺癌细胞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癌细胞的生长。

作为病患,免疫系统的功能有所下降,不能及时的对变异的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会导致变异的细胞越来越多,到最后诱发癌变!

医生又对王先生补充到:您不用有着方面的顾虑,身体恢复的比较好,病症还有不断减轻的迹象,虽然不能完全的好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力会慢慢的提高,身体指标慢慢恢复正常,像正常人一样上下班,生活等等。

听完医生的解释,王先生总算是放下心来了,但是需要定期复查。

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要在那些方面进行注意呢?

第一,不断提高自己身体的免疫力,免疫力过低可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病毒入侵身体造成感染,免疫力过低也有可能由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二,及时进行血糖方面的检测,控制含糖量的摄入,不能吃含糖量过多的食物,特别是蔗糖和葡萄糖,例如:奶茶,点心,蛋糕等,这些都含有大量的糖分,会是患者的血糖升高;

第三,自律性要强,时刻控制自己的饮食,多运动,勤锻炼,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第四,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己给自己用药,或者私自断药,可能会使血糖的含量发生变化。#守护健康呼吸#

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合并症

躯体合并症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发生率更高,包括但不限于肥胖、2 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和炎症性肠病。此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较高,这与肥胖、接触精神药物和既往情绪发作次数有关。

这种较高的躯体合并症率是该人群中危险因素聚集的结果。例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相对较少获得及时、优质、初级和预防性医疗保健。此外,他们更有可能报告经济、住房和粮食不安全,每一项都与不利的身体健康结果有关。据报告,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有不良的童年经历,这些经历与肥胖、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有关。

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不健康行为和精神疾病合并症(例如,吸烟、物质和酒精使用障碍)是非传染性和传染性躯体疾病的额外危险因素。吸烟也被确定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不良临床结果的预测因素。双相情感障碍疾病发病机制的模型涉及免疫炎症系统、胰岛素信号、线粒体功能、自主调节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紊乱,每一种都可能导致共病的躯体疾病。

文献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例如,在患有这种疾病的年轻人群中,已发现亚临床血管疾病的发生频率增加。另据报道,该疾病是基于免疫的非传染性疾病(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及传染性疾病(例如COVID-19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双相情感障碍与甲状腺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相互影响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快速循环和难治性抑郁症有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尤其是女性,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偏头痛。

某些共病身体状况(例如,肥胖、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一个确定的可改变风险因素是暴露于精神药物(例如,锂、丙戊酸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肥胖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有可能出现自杀倾向、奖励处理受损、复发和慢性过程。还确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与认知功能障碍、混合特征、生活质量受损和社会心理功能障碍有关。

心血管疾病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过早死亡和预期寿命缩短的最常见原因,约有8-12 年的寿命损失。在未受影响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未观察到较短的预期寿命,这提示了与该障碍特别相关的因素。

应评估所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躯体合并症的危险因素。有几种风险因素计算器可用,它们可以告知和量化心血管疾病的预后风险——例如,弗雷明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FRS-CVD)、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估(SCORE)。一些风险计算器能够预测2 型糖尿病的风险,进而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应强调身体合并症的一级预防,尤其是在新诊断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教育、睡眠卫生和压力管理应该是对任何被诊断患有这种疾病的人进行的更广泛的心理教育计划的组成部分。

大约50-70% 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每天或定期吸烟。这与抑郁症状、自杀倾向、酒精和物质使用障碍以及较短的预期寿命有关。吸烟的上述危害导致需要戒烟计划。

现有证据表明,尽管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从戒烟计划中退出的比例较高,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合理地预期在与上述治疗干预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戒烟。

作为全面评估的一部分,所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应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血压、体重和体重指数。还鼓励测量腰围,因为与体重指数相比,它对心血管风险具有更大的预测效用。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评估脂质参数、胆固醇分级、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于患有快速循环和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特别建议评估甲状腺功能。

当存在躯体合并症时,应与精神疾病同时进行管理。患者的护理路径应整合多学科专业知识并纵向实施最佳实践建议。应采用针对伴随身体疾病的药理学策略,同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应优先考虑不会对并发躯体状况的风险和病程产生不利影响的精神障碍治疗。

躯体合并症的有效管理对双相现象学的临床过程和结果具有有益影响。——《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对悠闲风sW君,和朴实白云9O君说的有同感,因为我也是二型糖尿病。

我已经得过了,二型糖尿病患者,没事儿。一天退烧,四天转阴,除了吃两粒泰诺,就是喝水睡觉。那会儿我在美国,也没去医院,也没药,朋友给了我四粒,没舍得都吃,哈哈。

关于二型糖尿病人的自我救赎之路!

自从诊断出有二型糖尿病之后,病人感觉整个人生都笼罩着一股黑烟,那段时间真的整个人都没有了生气一样,生活工作都是一团糟。

虽然很难以接受,但是也要配合治疗,希望不会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这个是病人最担心的。好在这个二型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好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就可以避免并发症的情况出现呐!

这些年为控制血糖也付出了很多,一直在控制血糖的路上折腾了3年多,吃了不少苦,但好在血糖都控制得挺稳的!

降糖药,这个是我每天都要按时服用的,能够帮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个降糖药一定以汤医生开得为准!

平时也会使用群泰降糖贴来进行调理,是按照中医穴位进行灸疗的,贴在脚底的涌泉穴就可以,能够辅助治疗手脚出现的麻木、肢体疼痛、肢体胃寒等问题!

血糖血脂高的,也可以用哦!每天晚上贴着脚底下,也不会太麻烦呐!

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会导致岛素分泌不足,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低糖低脂饮食!饮食上真的要好好控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也要按时检测血糖哦!

平时也要注意不能太懒了,需要适当地出去跑跑步,这样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好心情,当心理压力过大时会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哦!

虽然糖尿病真的很烦人,但是只要克服下去,你就会发现,糖尿病也没有那么恐怖啦!加油哦!糖友们!

@长城心血管健康周@心血管@高血糖

你有高血压吗?切掉糖和精制淀粉,而不是盐。你有2型糖尿病吗?减少糖和大部分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你有脂肪肝吗?减少糖和大部分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它们都有相同的根本原因。

最新研究显示过去30年里,年轻人患2型糖尿病几率飙升。这是对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数据统计。从1990年至,全球青少年和年轻人患2型糖尿病发病率大幅上升,表明中低经济水平国家和30岁以下女性尤为严重;高体重指数是主要风险因素。研究认为控制体重对降低2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Ⅱ型糖尿病90%会胖,胖人得糖尿病有几何?】

糖尿病、肥胖,有多大关联?

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一方面,身体越胖Ⅱ型糖尿病发病率越高。

中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同年龄正常体重的4倍,

高度肥胖者,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的21倍。

另一方面,Ⅱ型糖尿病患者90%呈肥胖状态。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

由于体脂堆积引起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肌肉及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

容易发生糖耐量减低,会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

·

#糖尿病管理# #减脂减重# #我国超一半成人超重或肥胖#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

肥胖“毁”的不仅仅是外表,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肥胖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自己的体重。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那就要用到身体质量指数,即BMI(Body Mass Index)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²。(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正常值:18.5kg/㎡≤BMI<24kg/㎡,超重:24kg/m≤BMI<28kg/㎡为超重,肥胖:BMI≥28kg/㎡。体质指数适合所有由18至65岁的人士使用。

另外腰围的大小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它可用来确定腹部脂肪分布引起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增高的超体重者。具体标准:男性≥90cm,女性≥85cm时为内脏脂肪型肥胖。

体脂肪含量也是重要的健康指标,它根据体脂肪在体重中所占的比例来判断肥胖。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体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为20%~25%;成年男性身体里的脂肪比例不能超过总体重的25%,女性不要超过30%。需要用带有体脂测定的体重秤或者医院的人体成分测量仪来检测。

年仅22岁险些失明,糖友引以为戒!

高三学生小李,体检空腹血糖8mmol/l,被诊断出二型糖尿病,父母很焦急,想尽各种办法,也打过胰岛素,但是他很抵触测血糖,因为扎手指很疼,就很少监测,甚至还叛逆的和同伴一起,喝可乐,通宵上网吧,药物也是断断续续的吃,血糖控制情况可想而之。

上大学以后,视力出现下降,看不清东西,他也知道可能是眼睛出了问题,但就是抵触去医院,不愿就诊,结果越来越重,刚步入大三,眼睛就近乎失明,被父亲强拉着来医院,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已经非常严重,药物效果甚微,打激光也只能让视力不再加重,而且,检查发现他的肾脏也出了病变。真是令人可悲又可恨!

人们对糖尿病的意识和之前相比,要进步的很多,不重视血糖导致严重并发症的例子却屡见不鲜,糖尿病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啊!

我是肾内科赵进喜医生,有问题你就在评论区说一声,我都会帮你解决。#健康##关注糖尿病#

58岁女子。十余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不过,一直以来,她都没怎么重视控制血糖,就这样血糖一直忽高忽低,女子想着也就血糖高,身体又没啥大反应,也没有太在意。可在一个月前,女子突然觉得左眼视力下降,伴有黑影飘动感,起先以为是用眼过度引起的,休息一下就好,但是最近情况越来越严重,左眼甚至都无法看清楚东西了,女子这才意识问题不对,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平日里眼睛也没啥毛病,最近一个月我这左眼无缘无故的看东西模糊了起来,是不是得了什么眼疾啊?”女子见到医生,便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得知来意后,医生详细询问了女子既往史,得知女士十余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这期间未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最近感觉到视物模糊,才前来医院就诊。

考虑到女子有糖尿病,医生先为女子查了血糖。查空腹血糖14.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50%,显然数值高出正常太多,说明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病情较重。

随即医生又为女子进行了详细的眼睛检查,发现女子右眼视力相对较好,有0.5的视力,但是眼底状况并不理想,存在全视网膜散在出血点,黄斑区中心凹反光不见;左眼视力较差,仅眼前指数15厘米,玻璃体血性混浊,眼底无法窥清。结合女子既往病史和系列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左眼玻璃体积血。

得知结果的女子显得有些不安和不解:医生,糖尿病怎么还会影响眼睛呢?我这情况严不严重?

对此医生耐心解释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就在于糖尿病。如果患了糖尿病后不加以控制,长期的高血糖会对我们身体中毛细血管级别的微血管有特殊的亲和力和破坏性。而我们身体当中富含毛细血管的组织,便是眼底的视网膜和肾脏。所以视网膜和肾脏就是糖尿病最容易攻击的靶器官。长期的高血糖会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的破坏,引起视网膜内的出血及渗出。还有可能造成广泛的毛细血管的闭塞,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从而继发异常的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造成更加严重的眼底并发症,比如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由于你的左眼玻璃体积血严重,已严重影响到视力,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的话,发展下去眼睛最终将面临失明。

听完医生的耐心解释后,女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来糖尿病控制不好,会给身体带来那么多伤害。此时的她内心自责,为了保住视力,她只想尽快接受治疗。

在得到女子及家人积极配合后,医生开始为女子讨论了治疗方案。在确定手术方案后,医生为女子施行了左眼玻璃体切除手术,清除积血,恢复屈光介质透明,剥除后极部粘连紧密的玻璃体后皮质和视网膜前增殖膜,并进行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最终,手术顺利。术后女子进行了降糖等辅助治疗。治疗第一天,女左眼视力恢复至0.3,恢复良好。治疗第九天,女子病情稳定,血糖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给予办理出院。出院时,医生再次嘱咐她一定要坚持服药,继续巩固治疗,定期复查。

大家对糖尿病肯定很熟悉,但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有些陌生,该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是该病发生发展最相关的危险因素。本例女子便是因为长期没有规律用药,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从而诱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飞蚊症、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诱发因素。

1、高血压: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下,眼部血管更易受损,引起并发症。

2、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和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增高的危险性亦增加。但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从长期高血糖迅速降低可能会增加第1年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临床发现一过性棉絮斑数量会暂时增多。因此,当患者血糖控制的较正常时,也要经常进行眼底检查。

3、血脂:血脂升高会增加血液的黏滞度,减慢血流速度,加重视网膜组织的缺血和缺氧,导致其微血管内皮损伤,管腔堵塞,从而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二、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此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此病是可防、可控、可避免的,所以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预防措施如下:

1、糖尿病患者做到健康饮食,尽量避免摄入高糖食物,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2、有高血压的患者也需要控制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风险。

3、需要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视力下降。如果视物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医做相关治疗。

所以提醒大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规律服药,积极控制血糖,定期随访,如果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如果觉得《二型糖尿病根本不是病 二型糖尿病是不是糖尿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