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

时间:2018-12-05 02:59:04

相关推荐

糖尿病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其中糖尿病眼底病变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主要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四大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人日渐增多,因糖尿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与防治

糖尿病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其中糖尿病眼底病变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主要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四大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人日渐增多,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者也呈上升趋势。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大约为2.5%,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8%;6~者为36.4%;11~者为58%;以上者为7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能早期发现并有效控制吗?失明了还能通过手术复明吗?有哪些治疗方法,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Q: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病)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四个阶段:

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早期阶段,患者视网膜出现小的微血管瘤——微小的视网膜血管中出现小面积的球形肿胀、小片出血。

中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随着病情的发展, 视网膜出现渗出、部分营养视网膜的血管出现闭塞。

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闭塞血管大量增加,视网膜出现大面积无灌注区域。视网膜受损区域增加分泌促进新生血管生长的各种生长因子。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在这个阶段,视网膜受损区域会代偿性生长出大量新生血管以增加对视网膜的供养,这些新生血管生长状况异常,同时结构脆弱。新生血管会沿视网膜及眼球内部的玻璃体生长,并可能形成增殖膜,这些膜牵拉收缩。 这些血管本身不会造成任何眼疾症状、也不会使患者视力下降。然而由于这些血管的血管壁非常薄,一旦破裂,就会让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更有甚者,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

Q:如果我是个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去保护眼睛呢?

A:控制血糖是防病前提,定期查眼做到早发现。其实,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加强眼睛保健、积极预防、及时治疗,视残、失明等严重病况完全可以避免。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饮食、多做运动、坚持服药,保持血糖正常,这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前提。

2、有眼底改变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半年或一年定期查眼。

3、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4、积极治疗高血脂。

5、戒烟。

6、如果已有糖网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潜水。

7、密切关注视力变化,即使轻微改变,也应尽快就医。

Q:我虽然是糖尿病患者,但视力很好,也需要定期检查眼底吗?

A:是的,往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此时检查眼底就可能看到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如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以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变的加重,逐渐出现视力下降或视力骤降,眼底的病变可能就已经很严重。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出现视力下降后才就诊,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的病情往往发展较快,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性视残甚至永久性失明。因此,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做到定期去正规眼科专科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好。

专家建议:患者在确诊糖尿病的同时应该到眼科门诊进行相应的检查,了解的眼部病变情况。没有眼底病变的可以1~2年随诊一次;已经发生病变的应该每半年或一年复诊一次。

Q:我们看到每天排队进行眼底激光治疗的病人有很多,它是如何保护眼睛的呢,会提高视力吗?

A:当前,激光和手术是糖网病这一最常见的糖尿病眼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激光将封闭眼底缺血、缺氧组织,并破坏刺激新生血管生成的物质,减少非正常新生血管生成,同时使已生成的新生血管退化。由于眼底缺血、缺氧组织被激光破坏,视网膜耗氧减少,且不再生成新生血管,保证了视觉敏感部位——黄斑区的正常工作。大多数患者激光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临床上,很多患者询问激光治疗后,视力可提高到什么水平。实际上,糖网病与白内障不同,很多情况下,其受损视力不可逆。糖网病激光和手术治疗的目的,对有些患者不是恢复视力,而是控制病情,阻止视力继续下降。由于激光治疗是一种“丢车保帅”的破坏性疗法,少数病人在治疗后短时期内,还会出现视物模糊、夜间视觉差等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恢复.有少数早期糖网病患者,激光治疗后视力会有所提高。

Q:糖尿病视网膜眼底出血了,只能等瞎了吗?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吗?

A: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提高,很多原来让医生束手无策的严重糖网病患者得以重见光明。手术治疗适用于重症糖网病,如严重不吸收的玻璃体出血、致密视网膜前出血、白内障合并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早期黄斑牵拉等。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视力,手术治疗后,也可有效控制病情.

很多研究表明,血糖的控制良好会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我们在此也提醒病人在患病后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配合内科医生的治疗。但专家指出:“激光和手术的作用绝非药物所能取代”,药物只能改善微血管循环,且多数为血管扩张药物,不能改善因血糖过高引起的血管通透性障碍,以及血管变细、扭曲、闭塞等异常。药物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单纯药物治疗不可能完全控制病情,更谈不上治愈。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

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4 000万人,而由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眼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率很高的眼病。

据统计,患糖尿病5〜9年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10%,糖尿病病史者发病率约为50%,25年以上者则高达90%。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不少患者直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才到眼科就诊,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避免致盲的关键所在。

糖尿病为何侵害眼睛

眼睛里的视网膜犹如相机的底片,是人眼接受光线的重要组织结构,一旦视网膜严重受损,则会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直至失明。视网膜上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是人体内最容易受到糖尿病危害的组织之一。较高的血糖首先会引起体内微小血管的病变,最先受到损害的器官就是视网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只是通过散大瞳孔检查发现部分患者眼底出现一个个散在的红色小圆点,和出血点很像,称之为视网膜微动脉瘤。它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些人可以逐渐出现视力缓慢下降、视物扭曲变形,这往往与视网膜中心部位即黄斑区出现出血、渗出有关。这些症状和眼底表现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增生期。

如果血糖不能得到控制,非增生期会很快发展到增生期。患者可诉说眼前突然出现大片黑影、视力丧失,散瞳后检查可发现眼底出现大量异常的新生血管。这些脆弱的新生血管十分容易破裂,并且会有血液流到眼睛的中间部分而阻碍视力。疤痕组织也可能在视网膜周围形成,最终会使它从眼睛后方分离,将可能发生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是永久性的失明。新生血管的出现是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标志。

怎样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病变的发展。由于早期症状不容易发现,因此1型糖尿病确诊后,即便视力是1.0也应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倘若一切正常,应每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视网膜病变,一定要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来说,可能在糖尿病发病五六年后才被查出,此时视网膜可能已经有病变,因此这部分病人更应及时检查,定期扩瞳检查眼底。

有条件的医院还配备有眼底照相机,把每年的眼底情况用照片保留下来。必要时可以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这种检查是通过静脉将造影剂注射至患者体内,同时通过特殊的眼底动态照相机,记录下视网膜血管的情况。这样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到用肉眼无法识别的“隐形”病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一旦出现这种病灶,患者眼底的病情往往会发展迅速,加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非增生期向增生期发展。只要患者没有过敏体质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佳等情况,都应该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该项检查。造影检查一般一年随访一次,如果造影发现眼底有无灌注区或者新生血管,就必须3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如果出现眼内出血,甚至眼底都无法看清时,就必须通过眼科超声波来判断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有无视网膜脱离,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控制血糖是根本措施

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根本的措施。因为,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得好坏关系极为密切,当血糖控制不佳时,视网膜病变发生早、发病率高、病变程度重。有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后有80%以上发生了视网膜病变,而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巨大。控制好血糖水平,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进展,甚至终身无需治疗。其综合治疗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监测。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糖尿病病人,也是治疗糖尿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在重视控制糖尿病的同时,也有一些针对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的药物,如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和一些传统中药等。

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如果发现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就必须做视网膜激光治疗。即把激光光束聚焦在视网膜病变组织,以封闭渗出、出血及新生血管病变,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一般局部光凝目的主要是封闭视网膜局灶性的无灌注区,阻止其范围扩大;全视网膜光凝,是在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后所做的范围更大的光凝,其目的是破坏患病的组织、阻止视网膜病恶化。一般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需分4次完成,2次治疗之间间隔1〜2周。事实上,该治疗方法可以将严重的视力损伤减少60%。晚期增生期病变可口服或注射促血块吸收药物,等出血消退后能看清眼底时,再予以激光凝固治疗。眼底激光治疗后3个月要复查眼底荧光造影,以判断其治疗效果,如果无灌注区扩大或者发现别处的新生血管必须再补充光凝治疗。

少数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包括一些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会因为眼睛内部大量出血而失明。现在,眼科专家可以去除眼睛中间部分的血液和疤痕组织,这项手术称为玻璃体切除术。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后,病人通常可以看得很清楚,并且可以自由走动。有些手术后视力恢复较好的病人可以重新阅读或驾驶。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病程长、发病缓慢而不易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的治疗效果往往很不尽如人意,最终导致患者失明,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挽救视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才能防患于未然。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及预防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状态的变化、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下面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诊断方法、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病变,累及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小血管扩张、微血管瘤。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病变。新生血管的出现为不良预兆。新生血管容易破裂致使视网膜前和玻璃体积血,血凝块机化后,由于纤维组织牵拉,造成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整理)膜病变的症状

1、夜间视力差,视力减退。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若黄斑区受到侵犯,可有视野中心暗影、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表现。

2、视物模糊,眼前有块状阴影漂浮。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3、双眼的视力范围(视野)缩小。

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方法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可动态了解病情进展、估计预后和为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方法是应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注入血管后随着血液进入眼底,在蓝色光波激发下荧光素钠发出黄绿色荧光,此时通过电脑可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各种特征性形态。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作用在于:

1、医生用检眼镜观察不到的视网膜病变可通过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出来。视网膜的一些早期病变,肉眼可能看不到或疏漏,往往造成漏诊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眼底血管造影可以充分显示病灶,使患者得以明确诊断。

2、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以了解眼底全貌,对病情的动态观察起到重要作用。

3、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以用来鉴别微血管瘤、出血等,以排除其他眼底病的可能。

4、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还可判断有无非灌注区新生血管增生,为激光光凝提供客观依据,对估计预后也有重要价值。

5、眼底血管是全身血管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全身血管的情况和糖尿病对全身微循环的损害程度,反映了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

1、在确认患有糖尿病后,所有患者都应该前往眼科进行检查。

2、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

3、增加运动量。

4、戒烟。

5、有视网膜病变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

6、定期进行眼科随访。早期可以应用药物延缓它的发展,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激光治疗,如果发展到晚期,那就需要做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病情最好的方法是积极控制糖尿病,控制血糖,这对发生病变的视力有很大的影响。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各种病变症状随之而来。

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引起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可出现突然视力下降。此外,其引起的眼底症状多表现为:

1、视网膜水肿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视物模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等。

2、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3、随着纤维组织增殖,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

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临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血管扩张,管壁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进而发生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大量出血。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则出现头痛、眼痛、眼胀等高眼压症状。

5六招教你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近日一56岁女性,由于和家人吵架,情绪激动,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急来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就医,经大夫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长时期的高血糖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决定因素。视网膜最早表现为出现微血管瘤和出血,可进一步发展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出血量增加、棉絮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改变,持续无灌注可导致视网膜血管闭塞和病理性增殖,产生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若新生血管破裂,形成疤痕组织,收缩可牵拉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据北京友谊医院眼科高立新主任医师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依据,可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个阶段。糖尿病的病程和高血糖的程度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国内一组数据显示,糖尿病病程10-的患者约26%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上高达63%。除高血糖是产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外,高血压、高血脂均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 。

高大夫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血糖是关键

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逐渐恶化,视力在不知不觉中模糊起来,因此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才能稳定眼底病变。

2、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可引起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改变,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美国的一项研究已证明,积极控制高血压,将血糖和血压有效控制接近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3、 控制血脂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其血脂代谢紊乱更加严重,血脂代谢异常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4、 合理饮食

高蛋白低脂低盐富含食物纤维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因此主张饮食中钠盐不宜过多。对于肥胖患者来说,要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

5、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

运动可使心血管系统舒缩趋向正常化,各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于肥胖者来说,可减轻体重,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度和脂质的含量,缓解动脉硬化。当然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易引起眼底血管破裂,从而加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一般以散步、打太极拳、轻度的肢体活动等较为适宜。

6、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整理),早治疗

定期查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以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糖尿病患者眼部检查时间间隔建议:1型糖尿病:发病后5年首诊,以后每年一次;2型糖尿病:确诊糖尿病时首诊,以后每年一次;如在检查时有异常发现,应更频繁的进行随诊。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早的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蛛丝马迹,一但出现眼部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以便保护现有的视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觉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