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李荣山:终末期肾病和肠道微生态

李荣山:终末期肾病和肠道微生态

时间:2021-12-15 17:28:10

相关推荐

李荣山:终末期肾病和肠道微生态

►李荣山

撰写 |李荣山(山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对人体有几个重要的作用:

(1)抑制病原菌过生长,调节肠壁细胞内PH值,促进IGA的产生;(2)产生短链脂肪酸,作为肠壁细胞的能量来源;(3)上调肠道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维持肠壁细胞的紧密性;(4)代谢不吸收的植物多糖、蛋白和脂肪;(5)参与胆汁酸的生物转化;(6)促使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7)抑制炎症反应;(8)促进肠道免疫调节等。

终末期肾病(ESRD)是长期的慢性疾病,发病率达10%,其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以下原因改变了ESR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

(1)ESRD患者低钾、低膳食纤维的饮食要求,降低了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2)ESRD患者的低膳食纤维摄入、便秘等特点延长了结肠通过时间;(3)ESRD患者的蛋白消化吸收能力受损;(4)胃肠动力的减慢、胃酸减少、小肠细菌过生长、胰腺功能下降等因素均导致ESRD患者蛋白消化吸收能力下降;(5)ESRD患者血浆中的尿毒素对肠道上皮细胞以及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有所损伤,提高了肠道的渗透性;(6)ESRD患者肠道中氨的浓度及肠腔的pH值升高;(7)特殊治疗如经常使用抗生素、口服铁剂等。上述因素都改变了肠道微生态,抑制了共生菌的生成,促进了病原菌的过生长。

我们的试验研究收集了50例4~5期慢性肾病患者(CKD组)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HCs组)的粪便和血清,使用16SV3-4区高通量测序和血清测定炎性因子。α多样性分析(反应组内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显示,CKD组PD_whole_tree指数较HC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β多样性分析(反映样本组间的菌群组成差异)采用了相似性分析(ANOSIM)和主坐标分析(PCoA)的方法。基于Unweighted Unifrac的结果显示,CKD和HCs组相比(ANOSIMR=0.2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oA二维坐标图显示,CKD组和HCs组肠道菌群之间呈现显着分离。门水平上,CKD组与HCs组相比,疣微菌门的丰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比3.1%,P=0.0006);而放线菌门的丰度在CKD组中较HCs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比1.1%,P=0.036)。属水平上,CKD组中Akkermansi菌属,(0.96%比3.08%)、Parasutterella菌属(0.47%和0.93%)、乳酸菌属(0.07%和0.48%)的丰度较HCs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P=0.007,P=0.0008);CKD组的拟普雷沃菌属(0.41%比0.04%)、梭菌属Ⅳ(0.6%比0.1%)丰度较HCs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5)。

我们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也进行了相关的检测,结果显示:与HCs组相比,CKD组的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4、IL-6、IL-10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呈负相关。属水平上,Akkermansia菌和乳酸杆菌丰度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呈显着正相关。Akkermansia菌与IL-10显着负相关,乳酸杆菌丰度与IL-4呈显着负相关。

ESR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且与ESRD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相关,但是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机制以及在ESRD中的治疗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第16期

如果觉得《李荣山:终末期肾病和肠道微生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