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从中医角度谈谈糖尿病的真相

从中医角度谈谈糖尿病的真相

时间:2020-03-02 10:36:08

相关推荐

从中医角度谈谈糖尿病的真相

降糖药的真相是什么?

降糖的中成药也好,还是西药也好,如果是降糖的效果很好,里面一定是加了西药的成分(因为降糖这个思路就是错误的)。

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消渴丸,它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以及优降糖组成的,所以真正能把血糖降下去的是优降糖(10粒消渴丸相当于1片优降糖)。优降糖有很多副作用,比方说还有胰岛素的促泌剂。这是什么东西呢?打个比方说,胰岛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就好像是一头老牛在干活,这头老牛干活已经很累了,你如果拿鞭子轻轻去抽它一下,它可能还能干;但是等到它实在累得干不动活的时侯,你还拿鞭子去使劲抽它,它就会被累得趴倒!所以说像这些优降糖也好,胰岛素的促泌剂也好,就好像是赶牛的那条鞭子子,刚开始吃的时候,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得到控制;但是,很快的胰岛B细胞的功能就会衰竭!患者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医院越盖越高,药物使用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因为血糖代谢综合症被治疗成糖尿病的越来越多!

还有双胍类的西药片——它是把血糖转化成为脂肪酸,沉积在循环的末端,同样的是表面的行为。

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法只注重维持外在的指标,服用药物的量越来越大,邪气就没有去除,反而会抑制脏腑功能并使之加速坏死,消耗患者的元气,使人逐渐得消瘦、无力的主要原因,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糖的真相其实就是体内缺糖!

首先搞清楚,糖尿病人一定糖分过剩吗?按医院通常的诊断,认定了血液中的糖分偏高,就一定能得出人体糖分偏高的结论吗?在传统道医看来,糖尿病也分实证和虚证,对于虚证来说,血糖值偏高并不等同于人体营养过剩,脸通红的,是真的气血足吗?很可能其实他(她)的脚是冰冷的,这是所谓的真寒假热。

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如果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偏高的话,那么这些多余的糖分从何而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体的糖分总共只有那么多。不可能凭空冒出吧?当然由于饮食过度,不正常大量摄入糖分的情况,有,但不是全部。那有没有可能是原本应该存在于其他肌体组织的糖分,来到了血液中,被简单地认为是“多余”呢?那如是这种情况,再进行降糖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否合理?在道医看来,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降不降糖,节不节食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平衡问题。人体所有的问题,无非是失衡。

所以结论就是:并不是人体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有糖!真正有效的的治疗思路不是降糖,而是要终极解决糖的吸收代谢的问题!

血管里的血糖太多了,不外乎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进入的太多,第二是,排出的太少。

试问一下我们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的其他人要高吗?与其他饮食相同的朋友也好,亲人也好,怎么就不得糖尿病呢?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是低糖的饮食,却仍然无法缓解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这个误区我们要认识。

所谓的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当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的载体,它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那血管相当于是自来水的水管,血液就相当于是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每个器官就好像我们每家每户,每天都从自来水的水管当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自的功能;

如果糖都停留在血液当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只能说少量的)从血液中吸取到糖份。所以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血液当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就太少了!

所以说高血糖的糖尿病,体内竟然是缺糖的!-——天呐!这种说法是多么的惊世骇俗话!多么的打破常规,毁坏三观,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的病人是缺糖的。

血糖到底能不能降?

如果说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一定不是正统的中医,再举个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样的放一勺糖,哪个浓度高?肯定是半杯糖,肯定是半杯水的。但请问,是糖多了,还是水少了?再问,西医是否有检测(血液)的多少?如果说没有,你怎么知道是你的水不足,还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却用降糖的方式来治疗,会有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觉养血加水,糖尿病就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缺水的直接表现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的时候,是因为你的热量不够了,这就从高水平的不平衡,变成了低水平的不平衡,人越来越虚,越来越疲劳,肥胖了。前面只是缺水,现在连火,就是阳气(提供身体生长发育的热能)都不够了。再降下去的话,热能完全消耗完,人就死翘翘了。所以最先表现就是脚的发冷,渐而就是麻木无知觉。这就是西医所说的“糖尿病足”。其实就是一个热能不足的表现。所以中医里面把糖尿病从阴虚到阳虚到阴阳两虚,有这么一个变化的过程,没有了解这个过程的话,治糖尿病是徒劳无功的。

所以说在治疗血糖病的过程当中,若单纯的降低血糖,则尤如‘只抽井水’而不断其水‘源’,井水是抽不尽的…。也就是说,光降糖只是治其表,只重视表面却对内在的致使血糖增加的糖源,比如说肾阴虚、肺热还有脾热、肾气不足、肝血亏虚等等根本的原因不加以调解和治疗,是无法治愈糖尿病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只能够控制,不能够治愈!——是这样子的吗?当大脑当中植入这种程序之后,小命也就差不多了,所以悲哀之极啊!所以说西医的这种疗法是侮辱咱们中国人的智慧,

有几种情况可以引起血糖值的升高,下面分析一下:

第一种是长期膏粱厚味导致脾胃受损,脾跟脏胰是同一个系统,胰脏长期分泌胰岛会不堪重负。那么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转化成为血糖,就有很大一部分不会被身体气化吸收,那多余的血糖怎么办?只能够留存在血液里,随着尿液排出去,这种其实不是糖尿病,叫血糖代谢综合症,觉大多数这样的患者,在饮食习惯适当的调整一下之后,胰脏的功能恢复,血糖即可以平衡稳定!

第二种情况就是老年人有一个自然老化的过程,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是五十岁开始老化,有的人是七十岁开始老化,老化的象征就是肾脏的元气水平亏虚,不能够给五脏六腑提供动能,脾胃的吸收下降,胰脏的分泌胰岛素水平自然下降。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气阴两虚。如果把脾胃比作是一口锅的话,那么下面烧的火就是肾中的元气。如果元气不足的话,那么火力不足,锅里的水就烧不开没办法气化,蒸腾,身体吸收不了这么多血糖,那血管中的血糖数值自然就提升了(这样的饭者只需要回到二十年之前的饮食习惯和劳作习惯,自然就会调整过来),所以这个血糖值是老天给每个身体的脏腑功能和情绪反应的一种合理配置,一定要强行配置“标准血糖”往往要付出健康的代价,这时候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和反应。如果这时候西医来检查认为你有糖尿病,你相信了他并自己要把血糖值给降下来,药物各种毒副作用就开始产生,并发症就开始会在你身上几年后爆发,为了降低血糖损坏了身体,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大下降!而作为一个从来不接受西医检查的农村里面的老人来说,很可能她带着“血糖高”这种状况而安度晚年,甚至享受高寿!所以现代医学用一套标准的血糖值来框定复杂的生命健康状况是一种对生命的摧残和武断!医生都一个个的拿着半桶水的专业知识来吓唬这些患者。说如果说不治疗不吃药的话就会发生并发症,在目前老百姓对西医信赖的前提之下,使得多少无辜的老百姓陷入到了现代医学所设置的“药物陷阱“而不能自拔,摧残生命!

第三种情况就是现代人在工作上社会上家庭上的的情绪压力忧虑不断的累积得不到释放,中医来讲的话久瘀就会化作肝热,心火热,会灼伤肾精,临床症状上表现出来就是胸闷,口干口渴,烦躁上火失眠等。在生活中你的喝水的量比别人要多,这种情况中医叫做上消症,把这种上消症定义为糖尿病是不对的,因为肝气郁结而得不到调达,肝气的作用是主调达主疏泄,这个疏泄的功能其实就包括了食物精微物质或者说是血糖被身体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因为你的肝元之气无法推动血液循环和血糖的利用,这样患者不但表现出血糖高而且精神不济容易疲劳,但其实这种血糖高患者只需要调整心情,让自己乐观开心起来,能时刻做到全身放松,精神内守,或者说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修炼和愉悦,比方说琴棋书画或者说是宗教教义的学习和修炼,黄帝内经里面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血糖值很快就会恢复过来。

还有一种就是元气亏虚肾气不足之后,因为肾主收藏,主固摄。这种固摄收藏收敛的能力下降之后,排出来的尿液很混浊,中医里面称之为白浊,犯了下消症,从现代医学来讲的话这些白浊是什么呢?就是人体没有吸收完全的蛋白质,血糖,因为你的身体吸收不了,加上肾脏足固摄的功能下降,所以说血管里的血糖就多了。

还有一种就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比如说晚睡,直接导致元气元精亏虚,肝火化热,木盛克土,脾脏和胰脏的功能失调代谢吸收功能下降!

按照道家的思维调理糖尿病的话,根本不从血糖数值入手!

对于那种肝火心火旺盛有消渴症状和烦躁不安的人来说,逍遥丸,除烦汤,小大小柴胡汤汤合上肾气丸,肝肾同源,肾水涵养肝木,消渴的症状自然解决(那种一见到口渴就滋阴的不是高明的中医,那种一见到,血糖高就找中药当中降血糖的药物,比方说黄连,鬼箭羽的也不是高明的中医是按照西医的思路来解决症状)

对于气阴两虚的老年人来讲,补中益气,补肾元调命门通大便净化血液,永远是王道,患者的身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去走,或者至少能够抵御老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患者只要睡得香,吃得好,排的快,没什么不适症状,血糖指标的高的千万不要管他。

对于下消症的患者来讲,补肾气,节欲望,调脾胃,去湿浊,炼养结合永远是治疗的王道。

如果觉得《从中医角度谈谈糖尿病的真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中医角度看月亮

从中医角度看月亮

2024-06-20

从中医角度看止痛

从中医角度看止痛

2023-02-06

从中医角度认识肥胖

从中医角度认识肥胖

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