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体会内心的干渴

体会内心的干渴

时间:2020-12-18 01:17:25

相关推荐

体会内心的干渴

多数人面对人生的方法,是替自己制造一副假象,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心灵没有受过多少创伤的人。当我们回避不提往日失望痛苦的经历时,《圣经》所说不要发怨言的教导,好像比较容易遵守。然而现在我却指出,我们应当正视人生的痛苦,就是那些最能引起人口出怨言的经历。有些人必会如此发问:“我们岂不应当凡事谢恩和常常喜乐吗?我们岂不是基督耶稣的精兵吗?”往内心省察自己的困扰,岂非与基督徒该有的表现背道而驰?为何要去注视我们生命中未得满足的渴求?这是何等消极的行动!

努力面对前面的人生岂不是更为重要吗?在基督教的圈子中,鼓励人将心灵的痛楚隐藏起来是很普遍的教训。当青少年面对内心的挣扎,不知如何处理对父母的怨恨,或为自己人生的方向徬徨时,导师们往往鼓励他们多读《圣经》,多交托。这些建议本来都是好的,只可惜很多青少年所提出的具体和现实的问题,在一连串背经的声音和基督徒该有什么品行的教训中,被埋葬起来了。表面看来,一切难题都已经解决,但其实难题只不过被掩盖起来罢了!这些困扰从表面转到地下,它们不再在我们眼前出现,却在青少年的心灵中蚕食着他们。牧者们在讲台上不断鼓励信徒长进,这类信息对青年人的生活没有带来什么具体的指引,却可叫牧者们振振有辞,而不必正视人生的难题。

同样的困扰亦临到那些受过性侵犯的妇女。性侵犯所带给她们的自咎和羞耻感,没有因侵犯的停止而消失,许多人宁愿隐藏这些经年累月困扰着她们的感受,而不愿正视它们。虽然她们极想得到爱的拥抱,而不是被人蹂躏,但她们宁愿压抑这种渴望,因为承认自己有这种愿望,却不能保证这愿望能得着满足,是极其痛苦的事。今日的人有一个极大的抗拒,我恐怕在基督教的圈子中更大,就是抗拒接纳内心痛苦的感受。只要我们流露一丝的失意或惶恐,别人就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得胜的基督徒该有的表现。许多在保守教会或基督教家庭中长大的信徒,已学会如何规避往日的伤痕,我们甚少遇到有人用真诚及关怀的态度,问及我们内心的感受。对于别人的问候,我们知道除了回答“很好,谢谢你”以外,再加上任何表达心声的话都不适宜。其实,我们自己也得承认,我们对别人的问候也很表面化。我们都习惯了彼此保持距离,因为要聆听别人心中真正的感受,我们会受不了,会令我们很不舒服;于是,在别人面前——甚至在自己面前——我们将感受隐藏起来。这样人生就会容易处理得多,这是导师们的教导,同时,从我们的态度,别人也得着同样的信息。这样的教导不易处理,因为它是似是而非的。是的方面就是我们确实应当让基督的美善占据我们的心灵,应当时刻抓住敬拜和服侍的机会,如果着意于心灵的创伤,确能将灰暗带进人生,令我们愤世嫉俗,委靡不振,这的确是往内探视的危机。纵然我们承认,正视内心的空虚是学习信靠的必经过程,但正视自己那些无法满足的渴想,总是一个痛苦的经历。痛苦损害人生,有时带来失眠,有时挑起我们对所爱的人作出粗暴的行动,有时则驱使我们寻找即时的发泄,而将责任抛诸脑后。比如说,当我心情恶劣时,会很容易沉迷于电视,而将家务全部推给妻子。

有不少基督徒从不探视自己内心的痛苦,他们的人生却井井有条;反之,有些人因为往内心察看,竟承受不了所发现的。如此,为何还要往内心探视?如果它的目的只是更深地体会往日经历的痛楚,到底有何益处?去提醒一位沙漠旅行者认识自己干渴的程度,岂不是一种残酷的行为?如果体会自己干渴的惟一结果,是加深我们痛苦的感受,那么,往内心探视的行动确是愚蠢和错误的;但是,如果认识自己的干渴,是引导我们与上帝密切交往的第一步(而在上帝那里有一切丰盛的满足),那么内心探视的行动便意义重大了。为了建立与上帝的亲密关系,任何痛苦的代价,无论那痛苦是多么长久和深刻,都是值得的。摆在我们眼前的选择,其实是很清楚的。一边是选择舒适的人生(包括内在的与外在的,当然主要是内在的),另一边是选择认识上帝。这是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在这一章我想指出,为何认识自己内心的干渴,是引致生命更新必须踏上的第一步。这种更新将会令我们更像基督。跟着我会讨论如何处理因渴求得不着满足所带来的痛苦。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如果觉得《体会内心的干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