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如何正视自己内心的干渴?(下)

如何正视自己内心的干渴?(下)

时间:2021-08-01 10:39:23

相关推荐

如何正视自己内心的干渴?(下)

或许我已清楚表达了我想说的:肯坦诚地面对人生,不时会带来困扰。

但困扰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困扰其实对我们有益。因为在困扰中,我们发现

自己更渴望去认识那位大能和慈爱的主,渴慕去了解他如何在冥冥中,把一

切带向光明与喜乐的终极。

不错,上帝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盏盏明灯,我们需要学习他的话,紧抓着那些清楚的应许。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熟悉《圣经》,也不能替所有人生问题轻易找到答案。人生总有困惑的时刻,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拥有一份热切的信心。惟有当我们承认人生总避不开困扰时,我们才有机会学习如何安息在信心里。

一个不经困扰的生命,无从建立一种坚韧的信心;惟有当生命面对澎湃的冲击时,我们才被逼选择要对上帝更深地信靠,还是选择完全放弃信仰。当我们容让自己经历人生的困扰时,内心便会产生一份只有信心才能满足的饥渴。

第二,探究一下自己生命中重要人物与自己不和谐的关系,将你对他们失

望的痛楚都发掘出来。

请谨记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何谓渴慕上帝,晓得怎样存饥渴的心去到耶稣跟前,因为只有饥渴的人才渴慕得到饱足。由于我们已惯常否认自己内心的饥渴,自然不晓得自己是如何地需要上帝,因此我们的第一步便是要发掘隐藏心底的饥渴。

我猜想,很多人都很难承认自己的父母曾令他们失望。甚至那些幼时被父母虐待过的,仍紧抓着一丝幻想,以为父母是真心地爱他们,“只不过不懂得如何爱吧!”我们很难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从没有被一份令我们满足的爱所爱过。从我辅导的经验看,许多人不难承认自己爱别人不够,却不容易承认父母的爱令他们失望。

不错,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有很好的父母,我们很感激他们。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慕一些连最完美的父母都无法满足我们的东西——就是一份完全的爱。这份爱恒常地带着体谅,为着我们每一刻的需要不停地付出,是那么无私,那么舍己,又完全接纳我们的缺点,且在人生路上抉择的关键时刻给予我们适当的指引。世上没有一对父母能达到上述的标准,然而非有这样的父母,我们的心总不满足。正因为每个孩子都对父母有如此要求,所以世上没有不失望的儿女。

倘若我们到一间着名的餐馆,奉上的却是普通的食物,我们一定大失所望,但假若知道美味的食品慢一点便会出来,我们就能欢然接纳桌上这些普通的食物。这例子可帮助我们接受父母或其他人所给予我们的失望。

我们希冀人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这自然会叫我们失望,当我们压抑这份失望,勉强自己“去爱他们”时,我们的爱便建造在虚假上。因为我们的父母并非完全人,他们的爱必定无法完全满足我们。倘若我们肯承认心灵确有一份不满足的感受,我们便开始体会隐藏于心底那份无人能满足的渴求,明白我们为何会对别人有一种罪性的要求,就是要求别人做他们不能做的事。

(这就是把他们看为上帝,是一种偶像崇拜。)反过来,倘若我们能接纳我

们父母的不完全,不再要求他们带给我们完全的满足,我们便能自由地去爱

他们,关心他们,而不必压抑着那份对他们不满的失望感觉。

主耶稣将上帝的律法综合为两条:爱上帝及爱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必朝着爱人的路成长,他不是先要求别人合自己的心意才去爱。因这缘故,我们需要把内心因别人而来的失望显露出来,目的不是加增我们对别人的批评、埋怨,或是指责父母养育的过失,乃是要揭示出我们对别人有种完美的期望,常要求别人完全满足我们。惟有当我们放下自己对人这份无理的要求时,我们才能学习对人流露不求回馈的爱。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每次想到别人如何令我们更失望,我们非但产生不了爱,还会对人越加不满,对己则更加自怜。这条件就是我们必须学会盼望。那种失望感其实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内心正盼望一些今生无人能满足的东西。我们越能感受渴望的痛苦,便越能体会保罗渴望主再来的那份热切。因为当我们发现今生的一切是如何不能令我们满足时,我们对主为我们所预备的将要成就的事,就更热切地渴想了。

对那些坚心盼望的基督徒,主再来的应许对他们有极大的影响,他们必过着圣洁的生活(约壹3:3)。当我们知道心灵中的渴想,在永恒的那天将会完全满足时,我们今天便能放下自己对他人的要求。盼望是失望的良药,也化解了我们对人无理的要求。当我们深知主有一天要完全满足我们时,我们便能无条件地付出爱,能应付更多的失望;因为每次的失望,只会叫我们加增对将来的盼望。

第三,用客观开放的心,细察自己与人交往的形式,以致悟出自己失败的原因。

我在本书第三卷,将会详细分析我们的罪性通常会带来哪些错误的自我满足方法。这一段我要说的,就是面对从别人而来的失望,不但能叫我们对永恒有热切的盼望,同时也会帮助我们发现自己与人交往的形式,是自卫性多于为别人好处设想的。

有一个人告诉自己支持小组的成员,他发现往日与人交往的形式原来是硬朗、沉默和无动于衷的。他以前称自己这些表现为“男子汉气概”,现在才发现这些都是自卫的行动,目的是与人保持距离,不想有深入的交往,连与妻子也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怕妻子指出他的弱点。

当人发现自己与别人交往形式的真相时,大多数都想有所改进,因为上帝造我们的时候,同时在我们心里放下两个渴想——被爱与施爱。当我们发现自己原来没有好好地去爱人,我们与人交往的行为竟是充满自卫的表现时,圣灵便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叫我们看见自己罪恶的本相。只要我们肯承认自己的过错,我们便能深人体会上帝对我们的慈爱,以致我们不再受旧我的捆锁,可以自由地爱上帝及爱人。如诗人所说:“上帝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验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如此向上帝祷告,会叫我们更懂得以清洁的爱与人交往。

你觉得很困扰吗?信靠上帝吧!多次失望吗?我们需要更大的盼望。圣灵正指出你的错误吗?学习爱的行动吧!“现在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我们若敢面对内心的困扰、失望及圣灵的光照,我们必会发现内心饥渴的程度是多么深。这时,我们便会更留意主的话:“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约7:37)

现在让我总结本章的要点。我们需要面对内心的饥渴,因为:

1.这样才能使我们脱离那些好像带来满足实际却叫我们做奴隶的罪欲;

2.这样才能使我们晓得自己如何令别人失望,因而重建与人深入的交

往;

3.这样才能增加我们追求上帝的热诚,同时也吸引别人亲近主。

总括来说,正视自己内心的饥渴,可依循下列三个步骤:

1.承认自己困惑的处境:

►敢于质询自己;

►不容教条式的答案,或把问题过分简化的答案,来掩饰自己困惑的处境;

►让内心的困惑驱使你进入信心的深处。

2.承认自己内心失望的痛楚:

►静思别人在哪些地方令你失望,未能满足你内心对他们的渴求;

►不要用规避、勉强式的爱,或挂在嘴唇上的宽恕,来麻醉你内心失望的痛

楚;

►让失望驱使你进入盼望的领域。

3.接纳对自己罪性的新发现:

►留心那些自卫的行动。为了不再经历对人失望的伤痛,我们不自觉地与人

保持距离;

►不要因此做出更多“好行为”来,探视一下自己“好行为”背后的动机;

►让这些新发现驱使你去爱上帝和爱人。

生命的改变,若要由内而外,第一步是发现自己内心有哪些渴求,接着

要留意自己如何用自我的方法去追求满足。

我们怎样撇下自己破裂的池子,转回上帝那活水的泉源?到底什么是让

上帝来满足我们的渴求?这是本书第三卷的内容。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如果觉得《如何正视自己内心的干渴?(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