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紫苑功效作用

紫苑功效作用

时间:2019-02-12 04:19:00

相关推荐

紫苑功效作用

紫菀是菊科植物的一种,它也叫青菀,每年夏天它会开出美丽的紫色小花,平时多生长在一些潮湿的河边,这种植物的根与茎都可以入药而且药用功效十分出色,但平时它使用时也有一些禁忌,下面我就带大家全面了解它的功效与禁忌有哪些。

功效与作用

1、温肺止咳

紫菀入药以后能温肺止咳,它味辛性温,可以入肺经,能有效驱除肺部风寒,它对人类因风寒引起的咳嗽和气喘等症有明显治疗作用,另外中药紫菀还能润燥止咳,它对人类的干咳无痰和咽干鼻燥以及头痛等症也有明显治疗作用。

2、抗菌消炎

紫菀是一种能抗菌消炎的中药材,它对人体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还有伤寒杆菌和皮肤上的感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减少这些病菌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伤害,平时可以用于人类多种炎症和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3、止血

紫菀入药以后还具有出色的止血作用,特别是人们出现咳血和吐血等不良症状时,都可以直接用紫菀进行治疗,治疗时需要把紫菀与茜根按一比一的比例准备好,再把它们研成细末,加蜂蜜调成药丸,直接放在嘴里含化服用就可以。

4、润燥通便

紫菀入药以后对人类的习惯性便秘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它能缓解肠燥通利大便,平时需要冶疗时可以把中药紫菀与苦杏仁以及当归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能让人们习惯性便秘的症状很快减轻。另外人们出现小便不利时也能用紫菀进行治疗,特别是把它与车前子搭配在一起服用,治疗效果特别出色。

食用禁忌

紫菀使用时禁忌不多,只是有实热症状者不能服用,另外它不能与中药蒿本一起搭配使用不然会出现明显中毒反应。

蜜紫菀根含紫菀酮、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挥发油中含毛叶醇、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族酸等。尚含紫菀皂甙、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性味性温,味苦、辛。那么蜜紫菀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呢?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久嗽不瘥

治疗伤寒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

2、治疗伤寒

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 、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3、治疗吐血、咯血、嗽血

治疗妊娠咳嗽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治疗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

4、祛痰、镇咳作用

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著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测定法),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粗提取物口服对大鼠气管分泌物,也有明显增加作用。对碘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灌服煎剂无效,但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则有显著效果。

5、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宋内氏)、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抗癌作用

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抗癌作用。

紫菀的禁忌

有实热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唐本草》:“恶蒿本。”

《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紫苑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紫苑的功效是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紫苑的作用是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紫苑食用禁忌是瘦人阴虚多火不宜多用紫苑。

紫苑别名:青苑、紫倩、返魂草、小辫、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来源:紫苑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效作用:

1、紫菀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安五藏。《本经》

2、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本草经疏》

3、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治五劳体虚,其亦言之过也。《本草正》

4、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药品化义》

5、紫菀补虚下气。治脑胁逆气,劳气虚热。《药性论》

6、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本草通玄》

7、紫菀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别录》

8、紫菀治肺伤咳嗽: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9、紫菀治产后下血: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10、紫菀治久咳不愈: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次。

11、紫菀治缠喉风痹: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12、紫菀治吐血咳嗽: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食用方法

1紫菀散

组成:紫菀30克(去苗、土)、汉防己15克、桂心15克、细辛15克、槟榔22克、赤茯苓15克、桑根白皮15克(锉)、大腹皮15克(锉)、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 甜葶苈15克<微炒)、木香1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主治:产后风虚,遍身浮肿,上气喘咳,腹胁妨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2紫菀散

组成:紫菀15克(炙,去苗,土)、贝母15克(煨微黄)、款冬花7.5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次以清粥饮调下少许。每日三四服。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小儿咳嗽。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3紫菀散

组成:紫菀头21枚、桔梗12分(微炙)、天门冬8分、茯苓12分、生百合3枚(洗)、生地黄汁2大合、知母6分。

加减:要利,加芒消8分(汤成下)。

主治:肺痿唾脓血腥臭,连连嗽不止,渐将羸瘦,形容枯悴。

禁忌:忌一切热肉、面、油腻、果子、鲤鱼。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2大升,煮取9合,食后良久,分温3服,如人行5-6里进1服。

来源:方出《医心方》卷十三引《广利方》,名见《圣惠》卷十四。

附注:紫菀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圣惠》有贝母,无茯苓。

4紫菀散

组成:紫菀1两(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心,焙)、川升麻1两、木通1两半(锉)、前胡1两半(去芦头)、赤茯苓2两、贝母1两(煨微黄)、大腹皮1两(锉)、子芩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暴热咳嗽气促,背膊劳痛,饮食减少。

来源:《圣惠》卷四十六。

5紫菀散

组成:紫菀茸半两、二桑叶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半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细)1两、桔梗(去芦头,微炒)1两、麻黄(去根节,汤煮3-2沸,焙干)3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肺感寒邪,咳嗽不止,风壅相搏,头疼声重。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八。

6紫菀散

组成:紫菀1两(洗去苗土)、五味子1两、款冬花1两、桂心1两、麦门冬2两(去心)、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粳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喉中闭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者吐血。

来源:《圣惠》卷六。

7紫菀散

组成:紫菀2两、款冬花3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用法:每服1方寸匕,食前以饮下,1日3次,7日愈。

主治:三十年嗽。

来源: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圣惠》卷四十六。

8紫菀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别名:续断散(《普济方》卷二三七引《卫生家宝》)

组成:紫菀(去苗土)1两、桔梗(锉,炒)1两、款冬花(去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赤芍药1两半、百合1两半、大腹2枚(锉)。

用法:上八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青竹茹6克,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良久再服。

加减:若热甚,加麦门冬(去心)30克,石膏45克。

主治:肺气不足,咳嗽土气,咽喉闭塞,短气喘乏,连唾不已,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剧者唾血腥臭,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皮毛悴,面色白者。

9紫菀丸

组成:紫菀3分(去苗土)、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桔梗半两(去芦头)、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白芍药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虚劳咳嗽,胸膈不利,骨节疼痛,饮食无味。

禁忌:忌苋菜。

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10紫菀茸汤

异名:紫菀汤(《赤水玄珠》卷七)。

组成:紫菀茸(洗)、经霜桑叶、款冬花、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胶(蛤粉炒)、贝母(去心)、蒲黄(炒)、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犀角(镑)、甘草(炙)、人参各15克

用法:上药叹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功用:清肺补气,止咳化痰。

主治:饮食过度,或高声呼叫,或食煎炸,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胸满胁痛,不得安卧者。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11紫菀煎

组成:紫菀3两(去苗土)、阿胶3两(捣碎,炒令黄燥)、射干3两、细辛1两、干姜1两(炮裂,锉)、竹沥1盏、芫花根半两(去土)、桑根白皮3两(锉)、款冬花2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蜜1盏。

用法:每服半匙,以温粥饮调下,1日3-4次。

制法:上为散,先以水2斗,于银锅中煎至1斗,去滓,入蜜及竹沥,以慢火熬成膏。

主治:久咳嗽上气,涕唾稠粘,头面虚肿。

出处:《圣惠》卷四十六。

12款冬花紫菀茶

组成:茶叶6克,款冬花、紫菀各3克。

制法:将上三味药放入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至大半瓶,盖闷10多分钟,即可当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弃去沉渣。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痰多、喘逆气急、恶寒发热等症。

按语:风寒上受,内合于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喘气逆,寒为阴邪,凝液成痰,故咳嗽痰多。寒郁肌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发热之症。紫菀性质温润苦泄,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茶叶苦甘、凉,能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本草纲目》称茶叶:“浓煎,吐风热痰涎。”三药相配,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据药理研究:紫菀中的紫菀皂素能使动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从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对小白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作用。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并对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茶叶中所含的茶碱能松弛平滑肌,故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

出处:《药茶治百病》

紫菀性温;味苦;归肺经。功效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禁忌;有实热者忌服。紫菀又名青菀,是一种常见菊科植物,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产于中国、日本、俄罗斯,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著名中药材。

紫菀为中医常用的止咳药,根及根茎晒干后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性味辛甘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也用于止嗽散等方剂中。《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隰草类。李时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

紫菀【别名】青菀(《吴普本草》),紫蒨(《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本草述》)。【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春、秋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将须根编成小辫晒干,商品称为"辫紫菀"。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茎短,簇生多数细根,外皮灰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有沟槽。根生叶丛生,开花时脱落;叶片篦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延成长翼状的叶柄,边缘具锐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几无柄,叶片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锐尖,常带小尖头,中部以下渐狭缩成一狭长基部。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直径2.5—3.5厘米,有长梗,梗上密被刚毛;总苞半球形,苞片3列,长圆状披针形,绿色微带紫;舌状花带蓝紫色,单性,花冠长15—18毫米,先端3浅裂,基部呈管状,花柱1枚,柱头2叉;管状花黄色,长约6毫米,先端5齿裂,雄蕊5,花药细长,聚合,包围花柱;子房下位,柱头2叉,瘦果扁平,一侧弯曲,长3毫米,被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河边草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主产河北、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毫米,淡灰黄色,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须根,根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柔韧、去净茎苗者为佳。

【化学成份】根含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挥发油中含毛叶醇、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族酸等。

【加工炮制】(1)净制:除去杂质。(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3)炮炙:①蜜制:取紫菀片,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紫菀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不粘手,取出,放凉。每紫菀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②炒制:取紫菀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老黄色或微焦。③蒸制:取紫菀净片,置蒸笼内,蒸约1小时(以上气后算起)取出,干燥。④麸制:先将锅烧热,倾入麦麸,待烟起,加入紫菀片,炒至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紫菀100公斤,用麦麸25公斤。

【紫菀花汤】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十六。

组成:紫菀(去苗土)1两,五味子1两,贝母(去心,炒)2分,天门冬(去心,焙)1两,升麻1两。

主治:肺脏虚寒,痰逆咳嗽,胸满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一)功效主治

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本草衍义》:"益肺气。"

王好古:"主息贲。"

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温肺止嗽:本品辛温散寒,入肺经,可用于风寒束肺,肺气壅实的咳嗽、气喘等证。

润燥止咳: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燥证与风寒并见,证属凉燥。证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可选用紫菀温肺润燥止咳。

益气平喘: 《证治准绳·喘》:“肺虚则少气而喘。”劳欲,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短气喘促,气祛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于,面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或细数。可选用紫菀益肺气止咳。《新修本草》:“治气喘,阴痿。”《本草衍义》:“益肺气。”

化痰止血:《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药。阴虚肺燥,肺阴耗伤。肺失滋润,脉络损伤。其证干咳,咳声短促,痰中时有血丝,午后手足心热,或有盗汗,口干咽燥,胸闷隐痛,舌边尖红,脉细数。可选用本品润肺化痰止血。”

解毒利咽:紫菀苦能清热,入肺经故能清热解毒利咽。《诸病源侯论》曰:“喉痹者……风毒客于喉问,气结蕴积而生热。”本证多由风热之邪由口鼻侵袭咽喉,使气血壅滞,化热生毒而致,初起咽部干燥不适,咽痛较轻,或吞咽时略感咽痛,继之咽痛明显。以致吞咽不利,痛连耳内,蒂丁肿胀下垂,声嘶,语音重浊,病初可有怕冷、恶寒,头痛,肢节酸楚。继之身热,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洪数。可选用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庳,取恶涎。”

鉴别应用:紫菀与款冬花均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而且温润不燥,寒热虚实均宜。二药常相须为用,以治喘咳痰多,或劳嗽咯血等证,但紫菀偏于去痰,款冬花偏于止咳。

(二)药理作用;抗菌: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去痰:紫菀皂素能使动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麻醉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著祛痰作用。作用可维持4小时以上。镇咳:从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对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显著效果。抗癌: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本品含皂甙,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故不宜作注射用。

(三)紫菀的性味归经:【性味】 苦,温。①《本经》:"味苦,温。"②《别录》:"辛,无毒。"③《药性论》:"味苦,平。"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温。"

【归经】 入肺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紫菀配伍应用;配麦冬:《本草述钩元》“紫菀、麦冬二味,宜相佐为功,以其皆由心而致于肺,使肺阴下降,可滋真元而益虚劳也,盖虚劳未有不泣乎血者,有紫菀之和血散结,然后润剂可以复脉通心。”麦冬甘寒汁多,入肺经,功能清肺养阴,紫菀辛散苦泄,去痰力强,偏于化痰止咳,两药合用。适用于肺阴亏损,燥咳痰粘,或劳热喘咳,也可用于肺劳咳嗽,痰中带血等症。

配款冬花:紫菀,款冬花都是性温而不燥,均能化痰止咳平喘,无论寒热皆宜。款冬花偏入气分,温肺化痰而治久病寒咳气喘;紫菀偏入血分,宣肺化痰而治久病热咳劳咳。前者偏于止咳,后者偏于去痰,二药合用,润肺止咳,适用于久咳,劳嗽而出血者,一般多蜜炙用。

配百部:二药均温而不燥,紫菀辛散苦降,百部甘润苦降。二药相配,有降气去痰、润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外感咳嗽或久咳不止,咳痰带血等症。

配苏子:苏子降气平喘,消痰止嗽,利膈开郁,紫菀温润止咳,化痰降气。二药配用,一润一降,止咳平喘,化痰利膈力强,治肺失清肃,痰多气逆而咳喘,胸闷诸症。

配橘红: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功能化痰降气,清泄肺热,润肺止咳,偏于开散肺气郁滞。可用于风热郁肺之咳嗽,橘红性较温燥,气香,能祛风化痰,对痰多者适用,其化痰作用大于陈皮。二药配用,润燥得宜,疏散力强,止嗽化痰。主治气机不调,痰阻胸膈,咳嗽吐痰,胸闷不舒,寒热不显著之咳嗽。

配阿胶:阿胶甘平,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紫菀蜜炙,润肺止咳力强,能入肺经血分,而治肺虚咳血。两药配伍,滋阴润肺,止咳止血,用治肺痨咳嗽,痰中带血或肺痈,肺痿等症。但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紫菀附方: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治小儿咳嗽、气急:紫菀(去苗土)二两,贝母(去心,洗)、款冬花各一两。上三味,细锉。每服一线匕,以水七分,煎取四分,去滓,温服,食后。(《圣济总录》紫菀汤)

治小儿咳嗽,声不出者:紫菀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汤下。(《全幼心鉴》)

治小便不利:紫菀、车前子(布包)各12g。煎服。

治习惯性便秘:紫菀、苦杏仁、当归、肉苁蓉各9g。煎服。(13—1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紫菀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注意】有实热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唐本草》:"恶蒿本。"

《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咳嗽

紫菀是最常用的祛痰止咳药,使用范围较宽。不论受凉感冒咳嗽,还是感染发热咳嗽;急性咳嗽还是慢性咳嗽;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虚证咳嗽还是实证咳嗽;有痰咳嗽还是无痰咳嗽等,都能使用。不论对感冒、炎症、间质炎、结核、肿瘤所致的咳嗽,也都能使用。

(二)关于剂量

紫菀药性温和,有止咳祛痰效果,但药力不是很强。一般书上的常用剂量在10g左右。这只能用于感冒咳嗽的轻症。对许多肺支气管慢性疾病,在复方中可以用至15—30g,甚至更大.水煎服,才能见到功效。

如果觉得《紫苑功效作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