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工作总是吃力不讨好?4招 让每一次“吃力”都能创造“共赢”

工作总是吃力不讨好?4招 让每一次“吃力”都能创造“共赢”

时间:2023-02-11 11:39:57

相关推荐

工作总是吃力不讨好?4招 让每一次“吃力”都能创造“共赢”

一. 工作总是吃力不讨好,我宁肯不干了

司机给老板递辞职信,老板觉得奇怪,这个司机脾气不错,人缘也不错,为什么会想到辞职?于是老板问他原因。

原来,每次司机去送货后,都有品质不良的退货产生,司机被迫不得不又重新拉货回厂返工。

“虽然错不在我身上,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让我觉得公司的品质堪忧,公司的前途堪忧。我还是另谋发展好了。”司机毫不回避地坦言道。

无独有偶,仓库的发货员也经常在微信群里倾苦,说每次发快递包装得好好地寄给客户,结果客户才收到一天就要退货,包装成本,运输成本,各种损耗,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末了,他反问:“什么时候品质问题才能引起重视,杜绝产生这种浪费?”

对职场人来说,大家都不喜欢做无用功,因为这既吃力又不讨好。但实际工作中,却有很多类似的“出力不讨好”的场景,比如: 给实习生做讲解,人家还不耐烦,不领情;帮同事带东西,结果反被说没有把关质量。

诸如此类,总言而之,吃力不讨好,不断地重复为自己或他人的错误埋单。有人因此觉得委屈,产生一种心理不平衡:我吃力了,却不讨好。

换言之,是觉得自己做事了,却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回报,哪怕是物质奖励也好,精神嘉奖也好。如果工作总是这样憋屈,我还不如不干了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吃力不讨好”? 如果你也身处这样的职场尴尬,本文愿与你共勉。

二.人际关系的多元化,让吃力未必就能讨到好

最著名的吃力不讨好,战国范增是一个,若非顺了霸王的一意孤行,也不至于断送了性命。三国蒋干是第二个,为了曹操去偷书,结果身死异处。大名鼎鼎的英雄岳飞算是第三个,落个风波亭屈死的悲惨结局。

站在“旁观者清”的立场,有人会奇怪:既然都知道吃力不讨好,为什么还总有人去做这些事情?

只是当我们“当局者迷”的时候,又往往因身陷其中,无法分辨判断自己是否已被困在局。

好多人受了委屈后,会不自觉地生出这样的感慨:

不再做吃力不讨好的蠢事了,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我放弃了,放弃满足他人的要求,永远不满足的人心,还有闲着没事干背后嚼舌根。

期望别人都对你满意,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别再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

我是不是太善良了,应该要有点锋芒?不然吃力不讨好渐渐成了理所当然。

当然,有人回过头来,“吃一堑长一智”,接下来成功脱身。但也有人,下次仍然继续“中招”。

事实上,吃力未必就等于讨好。

多元化的人际关系,会让本应简单的职场环境变得复杂。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去做事,去惴度别人的心思。与其感慨不再做“雷锋”,不如好好撸清自己在吃力不讨好的过程中,踩了那些雷区,这样跟人打交道,心里也好有个底。

三.为人处事的“雷区”,躲开才能避免“吃力不讨好”

如果你总是“吃力不讨好“,很有可能,你踩了以下雷区:

1.拎不清,不知道该做什么

拎得清就是一个人处理事情或者情感的时候,能分轻重缓急,处理果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拎不清就是相反的意思:做事没有条理,弄不清形势,甚至连自己该做什么都不清楚。

公司管理层周例会上,生产主管在吐槽,本来包装工就不够人手,却经常出现包装完了又要拆开包装重新检验返工的情况。

生产主管的本意是想让品质部加强加速处理下品质,不意却惹恼了总经理。总经理一听就火了:“品质部没有检测,谁给你们生产部这么大的权利自行包装?”一句话把生产主管堵得哑口无言。

这生产主管就是很明显地拎不清:该让品质部做的事不督促对方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去做了。

2.无边界感和边界感过强,惹人厌烦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有四种距离。由疏到近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那些惹人厌烦的人,并非卑劣之徒,只是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触犯了他人的边界。

“交浅言深”;替他人自作主张;对别人的事情追问不停;未经他人同意,随便翻阅别人的私人物件;过分介入别人的生活或工作 ……这些都是无边界感的行为。

另一方面,边界感过强,自我意识太过浓烈,又往往很容易让自己被人贴上“抑郁,暴躁,冷漠,疏离,高傲”等标签,从而让他人陷入尴尬,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样别人自然也就不喜欢你了。

3.夸大自己的作用,产生心理落差

当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会摆了一付你很重要非你莫属的态度,让你错觉认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从而在心理上夸大了自己的作用。

而当对方完成了“任务”不再需要你后,你变得不再重要,但自己一时之间无法从这种心理落差中转变过来,于是产生了“委屈”,觉得自己被利用了。

很多时候,别人说你很重要,只是交际手段为达到目的的需要。当你有用时,你是一切;当你无用时,你是垃圾。

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厚黑学,是阴谋论。但如果真的要说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又不免有点以偏概全了。

4.做事方式不被接受,反遭白眼

黄晓明在参加综艺节目时有一句名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虽然被无数人吐槽霸道、蛮横,但从反面来说,却恰好反映出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你是否能想对方所想?你是否知道对方的担心和顾虑是什么?你做的事情对方能否接受?你做事的方式对方是否觉得舒服?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好处,能够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因为对方把自己的需求明明白白地表现了出来。

但在职场上,大部分多人的需求往往是隐晦而曲折的。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需。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在工作环境之中通过琐碎小事,契合对方的心意,自然会让对方觉得他有心,从而对他另眼相看。

如果以上“雷区”,你任意踩中了其中一个,你在职场中,都不会是受欢迎的那一个。

如果以上“雷区”你全部都踩过,那么,抱歉,你还是“回炉重造”再出来混职场吧。

四.职场中如何正确与人相处?4招,让你从“人见人厌”到“人见人爱”

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喜爱,所有的喜爱不过因为恰恰投其所好。我们在职场中与人交往,要想让彼此关系融洽,共同进步,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1. 弄清对方的标准与预期,让交付结果超过其心理预期

首先,怎么判断对方是否满意?

服务性行业有个公认的指标: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Consumer Satisfaction),也叫客户满意指数。是对服务性行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系统的简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换言之,就是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

客户满意度=客户体验-客户期待。即客人的实际体验与客人的期待的体验,二者的差距就是客人的满意程度。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公式:体验-预期 =满意

浅层次解读:体验(实际交付结果)-预期(交付标准)=满意

深层次解读:(执行者的交付) 体验-(对方的)预期=(对方的)满意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最后结果是不是满意,取决于你和对方两个人。如果你做到了80分,而对方的预期是85分,那么,结果还是不满意。只有当你超过了85分,对方才会觉得满意。

举个例子,同事让你代接电话,说有事让别人联系他,你把他电话号码告诉了来电人,结果他反把你骂一顿,说你把他的电话全给了推销的。

同事责怪,无非是代接电话不经过滤,把他的电话乱给别人,包括推销的和非推销的。

在他的期望中,他希望你接电话,得带脑子过滤一下,起码把“重要的”和“非重要的”区分开来。可是他却忘了,接电话本该是他做的,过滤电话也本该是他做的,只是他拜托的那个人,“受人之托”,并没有“忠人之事”。而忠人之事,于泛泛之交而言,本就是勉强过分的尺度。

在递交结果前,你必须首要评估对方是否会对交付结果满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还需要及时调整交付方式及内容。

2. 合理安排工作计划,高效完成对方交办的任务

电视剧《精英律师》里,秘书栗娜这个人物角色深受观众的喜爱,除去美貌和身材,更让人侧目的是她强大的职业能力——她总能将各方交待的各种“任务”出色地完成。

但一般人没有栗娜出色的社交能力和口才。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

同事或上司有事情交待于你,你需要将它们一并列入自己的工作任务中,必时时还得重新调整,然后制作高效执行的计划。

你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及对方的目标(满意度),根据任务列表的轻重缓急进行优先级排序,重要的事情提前做,避免被无关紧要的事情拖延。

我们还可以借助敬业签待办事项提醒的功能,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设置成重要事项间隔提醒,帮助我们战胜拖延,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对工作有用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防止我们遗忘,还能让我们释放大脑内存,将专注力放在工作上。

3.反向利用“贝勃定律”,适当降低对方期望值。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值?

有人回答:不用管别人对你如何期待,只要你不对这些期待有感觉,自然就毫无压力了。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样做,真的行得通吗?

深谙“贝勃定律”的人坚定地告诉你: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什么是贝勃定律?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 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发现: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通常会很好相处和客客气气,而一旦变得熟悉的朋友,不仅会时常挑刺,还会永远都抱着成见和意见,这也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

同事关系也是如此。你第一次帮同事的忙,同事可能会对你期望很高;当你很好地完成对方的第一次交托,对方可能会对你的期望越来越高,甚至要求越来越过分。

那么,该怎么破解这种局面?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反向利用“贝勃定律”,来适当降低对方的期望值。

如果一开始对方对你的期望值就已经很高,那么,通过不把事情做得太完美来拉低初始期望值,当然,也不能把事情办砸了,中等标准交付即可。

同时,你要放低心态,以“空杯”甚至是“菜鸟”的姿态去多请教别人。只有你适度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多跟对方接触交流,你们的关系才能更亲近,对方才有可能会领悟:你们也许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你还不如对方。这样,对方会及时调整对你的期望值。

更何况,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好,对方偶尔对你的失望也不再是大问题。

我们必须要记得,拉低期望只是让对方不再无休止地升级期望值,提出更过分的要求,以便人际关系更融洽相处,而非过分谦虚或给别人感觉这是你不屑帮忙的挡箭牌。

4.建立个人品牌,提升形象

电视剧《完美关系》,在董小鹏案件的会议,江达琳跟各位合伙人说出董小鹏违法的真相,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让她去劝服董小鹏自首。其他合伙人威廉和舒晴都不同意江达琳的做法,认为江达琳表面上是在做善事,可实际上他们却失去了业务。最后是因为斯黛拉和卫哲的支持,江达琳的做法通过了合伙人的支持。

为什么江达琳身为公司最大BOSS,做的决定却得不到合伙人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的江达琳实在是太菜鸟了,毫无专业和形象可言。但斯黛拉和卫哲却不同,他们都是行业中的个中翘楚。

斯黛拉,DL传播副总裁,职场女王,公认的美貌与智慧并存。卫哲更是了不得,资深的公关人,连续四年“最有独立价值公关人”奖的得主,行业标杆,神一般的存在。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汤姆.彼得斯有这样一句话:“大公司都了解品牌的重要性。而现在,在个人主义的时代,你必须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价值。”

由此可见,建议良好的个人品牌,在职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建议良好的个人品牌,提升个人形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自身的努力思维,把自己当做是“产品”,在此基础上专注打磨自己本身,然后把自己推销出去,并建立自己的关系网。

当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那样去经营,你“个人”这件产品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你能够给别人提供多少价值。

因此,你需要由外至内,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

对外,进行“包装”:不仅是穿衣要形成风格,更要体现良好的衣品和审美眼光。即使不是轻奢风,也要整洁,干净,给人好感。

对内,你需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比如你的为人是否可靠,做事有无条理,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执行能力等等是否优先于同类人。

同时,你必须展现自己未来的可发展潜力。只有当你日渐提升,或是走在成长的路上,别人才会乐意跟你沟通,并愿意在你身上进行感情或事业上的“投资”。

这样,你才会真正的“人见人爱”。而当你成为职场中的“万人迷”后,关系网自然而然也就建立了。

五. 总结

有人说: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关于吃力与讨好,也总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功利性越发强烈的当代,大家都希望既然“吃力”了,能“讨好”就最好不过。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踩中那些不讨人喜欢的“雷区”,把事情做好。

其实,只要方向对了,离目标也就近了。做好以下这四步,避免吃力又讨好,你就会让自己越来越受欢迎。

1. 弄清对方的标准与预期,让交付结果超过其心理预期

2. 合理安排工作计划,高效完成对方交办的任务

3. 反向利用“贝勃定律”,适当降低对方期望值。

4. 建立个人品牌,提升形象

陈果说过:当你活成一束光的时候,他要是接近你,就是接近光。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会温暖到他,你都照亮了他。

虽然乍看有点像心灵鸡汤,但放在职场上,却是打开人际交往的最佳指示。职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高低。如果你能有利于别人,又能让自己得到好处,创造一种共赢。那么,你的未来职场之途,绝对可期。

如果觉得《工作总是吃力不讨好?4招 让每一次“吃力”都能创造“共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