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熬夜族怎样预防糖尿病

熬夜族怎样预防糖尿病

时间:2018-07-03 14:26:08

相关推荐

熬夜族怎样预防糖尿病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活动的人要比不经常活动的人寿命为长,患糖尿病的危险也要小得多。专家建议,平时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不断有资

1经常运动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活动的人要比不经常活动的人寿命为长,患糖尿病的危险也要小得多。专家建议,平时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不断有资料显示,第二型糖尿病是已发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令人担心的医药问题,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增加的趋势,预期到了2030年全球第二型糖尿病患人数将多达3亿6600万人。

一、适量运动延长寿命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认为,经常活动的人要比不经常活动的人寿命为长,患糖尿病的危险也要小得多。

荷兰研究人员对5200人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研究对象身体活动水平的不同,计算出患有和未患糖尿病的研究对象预期寿命的差距。

研究人员发现,对未患糖尿病的50岁居民来说,适量运动者的预期寿命长为2.3年,而积极运动者预期寿命至少要长4年。

研究报告说,非糖尿病人进行的身体活动越多,患糖尿病和死亡的几率就越低。该研究结果说明:不仅喜欢运动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较低,而且喜欢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也会较低。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鼓励经常久坐的人进行适量的运动,他们的寿命就会延长,远离糖尿病的时间就会延长。

二、降低死于心血管病危险

第二型糖尿病也称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是本地最常见的糖尿病,病人以超重者居多。二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成年型糖尿病”,这是由于过去多数是在年纪较大时才会罹患。

为了了解运动对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好处,芬兰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曾在去年发表研究报告,显示他们追踪3700余名年龄介于25至79岁患者,在追踪将近期间,1423人死亡,906人有心血管疾病。

那些体能活动量中等或量大的研究对象,死于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原因低于活动量少的患者。体能活动多的人,包括那些工作时必须做某种运动(包括站、走动、或抬东西)者,每天上下班步行或以骑脚踏车代步者,又或经常从事跑步、游泳,或闲暇时至少运动3到4小时者。

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其实,过去专家一直呼吁,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

对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适当的饮食疗法和适量的运动可使糖尿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有些原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有规律的运动后,也可将口服降糖药减量或停药。可见糖尿病患者定时运动能取得很大的功效。

专家认为,运动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1.能够增加热量的消耗,减轻体重。

2.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3.降低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罹患几率。

4.松弛情绪,有助睡眠。

5.减少高血压发生的几率。

四、选择简单、方便项目

运动的项目最好选择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的项目,运动的强度则因人而异,一般宜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柔软体操、慢跑、爬楼梯、登山、太极拳等。但是,避免做剧烈运动。

在运动时间方面,专家认为,每次最好是维持在20至30分钟,同时,最好是在饭后1至2小时。不要空腹运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后 。运动时如有胸闷、心悸、流冷汗、头晕、心跳不规则、脸部发白,应立即停止运动。

2熬夜族怎样预防糖尿病

现实生活中,不少熬夜族在加班加点工作后发现,不但没累瘦,反而“越紧张越胖”,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如果不保持正常的体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是肥胖的高危人群,因为精神紧张引起内分泌失调,脂肪重新分布,同时,还会导致便秘,进多出少,而生活紧张、事务繁忙,会大幅度增加脑力劳动的时间,不断地减少体力劳动,从而减少了脂肪消耗的机会。

这样体重自然会随之增加。和其他人相比,有家族史的人存在着一定的患病诱因,如果条件适合,就像种子在遇到适当的环境一样,很快会生根发芽。从临床上看,一般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这种内分泌的失调就会表现出来,因此,要是精神连续处在“重压”三个月以上,一定要给精神放个“大假”。

此外,保持正常体重,远离紧张的生活除还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睡眠有规律、工作有规律、饮食有规律,运动也要有规律,让身体处于一个规律的状态中。这样不仅可以享受到锻炼的乐趣,还能让身体远离糖尿病的危险。

3腹部肥胖的女性须警惕Ⅱ型糖尿病

国外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腹部过胖的60岁以上妇女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高于全身性肥胖或其他部位肥胖者。

研究人员指出,妇女的肥胖是不同的,随年龄增加脂肪容易积聚在腹部。以前的研究显示,腹部过胖者发生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的危险增加。

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1365名60-85岁的妇女进行身体脂肪测量,扫描主动脉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表现———细小钙化斑,比较腹部肥胖和外周肥胖(如手臂、髋部和臀部肥胖)妇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肪沉积在动脉壁,患者心肌梗死和中风危险增加。

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肥胖越明显的妇女其主动脉钙化程度越重,主动脉钙化较低的妇女通常仅是一般性肥胖。研究人员认为,腹部肥胖的妇女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且腹部肥胖妇女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由此可见运动和保持体重至关重要。

如果觉得《熬夜族怎样预防糖尿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