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研究:糖尿病人的饮食选择以及肾病的早期信号

研究:糖尿病人的饮食选择以及肾病的早期信号

时间:2024-05-08 09:25:55

相关推荐

研究:糖尿病人的饮食选择以及肾病的早期信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糖尿病人是非常痛苦的,因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且也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生冷辛辣刺激,油炸油腻上火含糖量高的食物。粉皮一般是由绿豆、红薯淀粉制作的,不仅好吃而且非常劲道。营养成份也非常高,那么糖尿病人能吃粉皮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1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较遗传学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象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1型糖尿病以免疫调节紊乱为特征,这种紊乱先于显性临床发病。

人及相应动物模型的1型糖尿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特定等位基因相关联,这些特定等位基因也与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性有关。目前,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发现一些非mhc位点与1型糖尿病相关,这些位点赋予疾病特定的临时名称:iddm1~15。很多临时性位点的遗传学定位与其它的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的位点共存或重叠,提示临床上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因学上具有共同通路。

一、1型糖尿病的研究手段

1型糖尿病的研究手段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传统的候选基因方法和最近出现的反向遗传学方法。候选基因方法目标明确,也有理可寻。该方法通常集中在小量的基因、蛋白质以及信息含量高和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通路上。这种直接的方法对于分析晚期活动性疾病是合适的,而较新的反向遗传学方法是采用覆盖全部人基因组的大量多态性标记物,对患病同胞或对有多个患病成员的家族进行广泛基因组扫描。基因组扫描方法已经应用于分析常见的复杂多基因病,包括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而且还应用于复杂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基因组扫描方法已经鉴定了1型糖尿病相当数量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候选易感位点。这些位点通常既包括mhc,还包括许多非mhc候选位点。类似的研究已经在其它复杂的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中被证实。在研究包括1型糖尿病在内的一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没有发现应用基因组扫描方法所确定的候选位点(特异的非mhc基因)是遗传连锁的根源。

二、自身免疫疾病位点的共存:一种正在形成的模式

最近,人们发现1型糖尿病临时性位点的位置与其它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的位点共存或重叠,这一现象与提到的假说是一致的,即:如同mhc,这些临时位点可能拥有对于正常免疫功能非常重要的共同易感基因或生物化学途径,这些基因或途径可能对不同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起作用,并且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出现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研究发现,iddm2位于11p15.5,在此相同位置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哮喘和多发性硬化的位点。而位于11p15.5的候选基因是胰岛素基因本身,在胰岛素基因的5′端,同向重复序列可变数(vntr)的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相关。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此位点的共存提示,无论在iddm2的位点上最终发现的确切基因是什么,都可能在自身免疫发展中起广泛的作用。目前所确定的1型糖尿病的大多数(15/17)临时位点,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共存或重叠。有人提出,自身免疫位点的共存可能是由于共同的生物学通路,在人类疾病和动物模型中,与自身免疫或感染性疾病有关的都要使用这条通路。

三、亚表型的重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应用基因组扫描,一般的疾病表型分解为单个位点,具有互不相关的亚表型。这些在人类的研究中是不可能的,位于特殊位点的亚表型可能对每个位点上的候选基因的功能意义提供潜在线索。这些动物模型中的亚表型提供了在复杂自身免疫疾病表型中有关位点较多的功能特征,并且在探索特殊的人类1型糖尿病位点的候选基因中可能提供有益的生物学信息。

concannon等在人的染色体1q用d1s1617标记确定了1型糖尿病的一个新位点(最大的lod值=3.31)。这一位点和sle位点及强直性脊柱炎位点共存。这三种自身免疫疾病在这一位置的共存提示,这一位点可能与影响抗体水平的定量调节途径有关,并可能决定所有三种疾病的最终表型。各种属和各相关病种的比较分析,尤其在亚表型范围内可能有助于确定每个位点的生物学基础。

四、肿瘤生物学途径分析

肿瘤发生过程被认为是起源于环境和遗传因素复杂的共同作用。一般来说,这涉及到在一系列基本的关键通路上的基因家族性或体细胞突变,这些通路部分与细胞生长调控有关。广泛表达基因的突变结合组织特异性通路的变化,导致了某特异肿瘤类型的完整表型。

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可以认为与肿瘤类似,它们涉及到环境触发因素作用于复杂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易感基因。1型糖尿病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传染病之间临时位点的重叠表明,某些情况下,共同途径可能部分参与了临床不同的自身免疫疾病的病因学,环境因素、遗传位点的亚组或遗传以外的机制可能对疾病或靶组织特异性的形成有作用。

五、1型糖尿病研究的提示

1型糖尿病遗传学基因组分析已经明确了15个以上有不同统计意义的临时位点,下一步任务是确定每个遗传间隔的生物学意义。从发现1型糖尿病与mhc有关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尽管关于mhc的生物学已经了解很多,但是mhc与1型糖尿病关系的确切生物学原理还不清楚。

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位点之间共存的特定基础可能是由于:①相同基因的相同等位基因;②相同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或者③紧密联系的一组功能相关基因中的不同成分。当然,对于任何指定的位点,不同的自身免疫疾病位点的共存可能是巧合的。同一家系中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家族性联系、不同自身免疫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在同一个体同时出现以及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拥有相同临床参数,所有这些提示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基础。包括1型糖尿病在内的自身免疫疾病候选位点的共存和重叠提示,在某些情况下,共同的生物学途径可能涉及1型糖尿病和其它临床不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

2糖尿病人能吃粉皮吗

粉皮是凉拌菜里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且里面含有丰富的钙、铁、锌、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而且对乏力、眼花、脸上苍白、骨质疏松者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适合所以人食用。

【粉皮是什么】

粉皮是对用大米、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蚕豆淀粉等,制作成薄片食物的统称。有鲜干两种,鲜的即可食用,干的便于存放运销。粉皮是用淀粉制成的传统食品,适宜于农户家庭制作,工具也很简单。

营养价值: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粉皮的而且也可以放心食用。但是糖尿病人饮食都要适量食用,少食多餐。糖尿病人应该多吃些降糖的食物,注意合理膳食。不能抽烟喝酒,加强锻炼,每天保持心情愉快。

31型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酒

糖尿病原则上不要饮酒,但适量的酒可以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如果饮酒,应从饮食计划中减去,每周饮酒不超2次。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要掌握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和具体配膳,要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或应少吃。下面就来看下1型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酒的问题。

酒除提供热量外,无任何营养价值,每克乙醇产生29)3kj(7heal)热能。

过量饮酒抑制食欲,加重营养缺乏。长期饮酒可能损害肝脏、胰腺、生殖系统、血管,升高血三酰甘油。糖尿病病人饮酒除以上不良影响外,还打乱和干扰了饮食计划,抑制糖异生作用,使那些正注射胰岛素或服用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诱发低血糖,也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原则上不要饮酒。但适量的酒可以增进食欲、消除疲劳。

如果饮酒,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饮酒时要进餐,避免发生低血糖;

2)不注射胰岛素和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3)血糖控制良好,无其它重要脏器的慢性病和糖尿病并发症;

4)肝功正常;

5)饮酒量:葡萄酒每次不超过1o0~15oml;啤酒不超过350ml,不饮白酒上述酒量约相当于主食25g,应从饮食计划中减去,每周饮酒不超2次。

4糖尿病肾病早期信号

信号1: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推荐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公认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此外,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超高血压、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应避免在上述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多,血白蛋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应到医院及时化验尿液。此外,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也应每年进行尿蛋白的筛查检测,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信号2:视物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的小血管并发症,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如果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应及早就诊眼科,行眼底镜检查。

信号3: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无尿白蛋白异常,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等检测指标可部分反映肾脏功能,但受影响因素较多,如剧烈运动、饮食、肌肉容积等。应用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好的方法。

信号4:肾小管功能受损近年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出现,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过检查肾小管功能,也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5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出现微量清蛋白前数年即有高血压,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较无高血压者会更快发展到糖尿病肾肾病。因此当糖尿病患者舒张压≥12kPa时,可怀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微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微血管病可同时存在,视网膜病变可继发于糖尿病肾肾病以后,一般认为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肾微血管病变。因网膜病变易于观察,而糖尿病肾肾病难于诊断,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网膜病变,要警惕肾病发生。

3、晚期并发心血管多种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可并发心血管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心包炎、结肠炎、出血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病变。

4、患者做造影检查易并发急性肾衰竭: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可产生肾功能衰竭,并且糖尿病肾病患者做造影检查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已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做造影检查要特别慎重。

5、水肿和肾病综合症。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病人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者超过患病人群一半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如果觉得《研究:糖尿病人的饮食选择以及肾病的早期信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