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时间:2024-05-07 14:04:49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几率,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是我们现在关注的一大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预防冠心病的

1从中医学角度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几率,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是我们现在关注的一大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预防冠心病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起居有常: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宜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二、身心愉快: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饮食调摄:过食油腻、脂肪、糖类,会促进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故不宜过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病人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四、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烈性酒在禁忌之列。不宜喝浓茶、咖啡。

五、劳逸结合: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走路、上楼梯、骑车宜慢,否则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诱发心绞痛。饱餐后不宜运动。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而产生疼痛,应注意保暖。性生活时处于高度兴奋,血液循环加快,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则相对不足,极易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故宜严格节制。在心肌梗塞完全恢复后,房事宜控制在每月1~2次。

六、适当休息:心绞痛时最好稍稍躺卧休息一会儿。平时可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心肌梗塞诊断明确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在两周内,病人的一切生活活动均由旁人帮助完成,绝对严禁自己翻身,因翻身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肌梗塞部位破裂或心跳骤停。宜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无严重并发症,一般卧床2~3周后,可半卧床上,每日3~4次。壹周后如无变化,则可下床坐在椅子上,每日3~4次,每次约半小时,再壹周后,可在卧室内散步。长期卧床对心脏恢复不利,酌情活动是必要的。三个月后可以进行轻便的体力劳动。

七、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做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八、积极治疗: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都必须服药加以控制。

九、猝死急救:猝死突然发生时,应争分夺秒急救,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将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地上,用拳叩击病人左侧胸部二、三下后,捏住病人鼻孔,口对口吹气1次,时间为1秒钟,然后,用一手掌跟(另一手重叠在该手上)按压在胸骨下1/3与2/3交界处,将两肘伸直,垂直向下按压,然后放松,连续按压5次。再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此循环。一般每分钟人工呼吸16~18次,心脏按压80~90次,要抢救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以上9种就是中医预防冠心病的措施,相信的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冠心病治疗种,中医治疗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建议大家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方式。

2何为中医学上的"治未病"

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①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②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内经》中出现“治未病”一词的还有2篇。《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处所谓“未发”,实际上是已经有先兆小疾存在,即疾病时期症状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类似于唐代孙思邈所说的“欲病”,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两篇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3中医学剔除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脏腑病机论治,上焦宜润肺养阴、生津止渴,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泻实润燥,以治消食善饥,下焦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使水火相济,阴阳平衡。从标本虚实论治,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瘀血痰湿为标,肾虚之中为常,火衰为变。从“三消”轻重论治,认为标实症轻,损伤正气为重,如糖尿病出现转化(并发症),病情表现更重,此时,更应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等诸法并用,使之得效。

1.饮食预防方面

中医认为强调控制饮食,饮食不节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在治疗期间,饮食不节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强调,饮食失节“纵有金丹亦不可救”。糖尿病人要限制米食,面食,肥粘肉食,过酸过甜的果食。还特别告诫: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过度咸味。

2.注意调节情志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和情志有一定关系,认为五脏皆有所主情志,如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怒伤肝、喜伤心等等。认为消渴的治疗要配合情绪,要“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3.运动配合

对于糖尿病人,运动的方式要因人而异,要适当运动,以不疲劳过度,不强所不能。运动的时间过长,或过度疲劳会使病情加重。特别有并发症病人,最适宜的运动是柔和舒展。有冠心病、高血压等要回避或限制运动。

4.治疗提示

(1)要承认现代医学的四大先进,预防、诊断、急救、手术是现代医学四大先进特点:一型糖尿病,本病病因仍待明确,认为是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本病多发于儿童和年轻人,几乎终身都要依赖注射胰岛素,此类病人一定要靠现代医学控制治疗,中医方面暂未发现有特殊的治疗效果。

(2)二型糖尿病患者,是非依赖胰岛素注射患者,中医有漫长的历史治疗经验,在中西医配合治疗的现代技术方面,能够减轻病人痛苦、控制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是治疗的目的,我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已准备推广治疗糖尿病门诊使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服务。

4延年益寿 从中医学角度看运动养生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有各种知识,同时部分人员还拿有器械。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就是由后汉三国时期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由于疗效确凿,据说已经发展到十余种流派,有外功,内功和内外结合功。练五禽戏时要求意守、调息和运动协调配合,意守可以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和利关节。经常锻炼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活动全身肌肉、筋骨和关节,有明显的健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各种主张运动来保健的学说思想层出不穷。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健身防老方法中最受青睐和行之有效的。它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本身的名字就极富文化的含义,“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圆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两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其名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园为本,一招一式均以各种园弧动作组成,观其行,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以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可见用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也为太极,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此为太极拳命名的含义。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5糖尿病的中医学分型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

(1)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这种分类方法有些片面,因为临床上三多症状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故治疗上应三焦兼顾、三消同治。《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经验之谈。

(2)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分型。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

(3)阴阳辨证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型,北京协和医院分为阴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火旺型、血瘀型共七个证型治疗。1991年全国中医糖尿病学会辨证标准协作组通过1504例糖尿病临床观察分为五期五型论治,分期为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状期(Ⅱ期)、合并症早期(Ⅲ期)、合并症中期(Ⅳ期)、合并症重危期(Ⅴ期)。

Ⅰ期:糖尿病前期

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

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

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

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①早期神经病变。电生理检查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Ⅰ~Ⅱ期。③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等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30~300mg/24h )。④可伴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 病机特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Ⅳ期:合并症中期

合并症加重至功能失代偿,具备下列一项即可: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Ⅴ期。②临床糖尿病肾病(尿蛋白>0 5g/24h)至肾功能失代偿。③糖尿病性心脏病至心功能失代偿。④典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顽固性腹泻,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机特点: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络脉瘀阻,痰瘀互结。

Ⅴ期:合并症晚期

合并症严重,或脏器严重损害,或器官或肢体残废,具有下列一项即可: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②糖尿病肾病肾衰进入尿毒症期。③糖尿病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猝死。④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⑤严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

在上述分期中,合并症早、中、晚三期划分主要依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大血管病变则作参考。

如果觉得《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