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探究1型和2型糖尿病差异

探究1型和2型糖尿病差异

时间:2024-04-16 08:30:25

相关推荐

探究1型和2型糖尿病差异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两种不类型糖尿病。它们间主要差别在于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通常是由自身免疫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患者需要依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患者既可以依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也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病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对于患者合理区分和理解两者差别对于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和管理疾病至关重要。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差别在哪,糖尿病的种类非常的多,那么在他的种类当中,如何区分呢?就如如何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一般情况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就可以大概知道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但由于各

1如何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

糖尿病被我们成为现代常见的富贵病之一,不仅常见于成年人之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也饱受糖尿病的折磨。一般情况下,根据发病人群、发病原因和特点等,我们常常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来区分。那么,这两个类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能从那些方面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呢?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其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19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1型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很快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享受生活。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即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

一般情况下,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但有些情况下诊断并不那么显而易见,需要考虑许多方面才能综合判断出自己属于那一型。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对于今后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下表的各项指标可大致区分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 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 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 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 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 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2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区别有哪些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的一种疾病,尽管现在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糖尿病在临床上仍然没有好的治疗方式,只能靠控制病情的方式使病情不再加重,想要治愈还比较难。临床上糖尿病根据其类型,主要分为一型和二型,两者在治疗上和临床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别。接下来小编就来为您讲述糖尿病不同类型的差别。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在40岁之前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患的绝大多数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

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常为明显超重或肥胖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降低。无论是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理想,往往消瘦得更明显。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由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部分患者是在检查血糖时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而部分患者在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在检查身体过程中发现血糖升高。而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起病初期症状就比较突出,故一般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相信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生活中,出现相关症状时有必要到医院做针对性检查,切勿盲目自行用药,以免药不对症还进一步加重了病情。希望以上介绍对你有所帮助。

31型和2型糖尿病的差别在哪

糖尿病的种类非常的多,那么在他的种类当中,如何区分呢?就如如何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一般情况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就可以大概知道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但由于各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有时候,依靠年龄区分这种方法并不准确,而且患者的症状也不明显,这时候就在进行具体的判断了。

一、年龄:由于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他们在发病时间往往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患者的发病年龄来判断类型。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二、体重: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发病后患者在体重上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也可以通过体重变化的不同来具体判断。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三、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临床症状上也千差万别。大部分1型糖尿病都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俗称三多。而2型糖尿病则无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健康管理的疾病,长期保健才有意义。尤其是儿童糖尿病运动保健要坚持长期性的原则,积极活动能帮助病患控制血糖质,感觉舒适,并减轻脚和腿的疼痛与负荷,特别是对于体重超重者。

41型、2型糖尿病之间的饮食运动差别

关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问题,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糖尿病的疾病的治疗困难度吧,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或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用药物和运动等来控制血糖,除了胰岛素以外,它还具有和2型糖尿病不同的饮食和运动原则。那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和2型的区别呢?

一、饮食

2型糖尿病比较强调限制饮食中总热卡的摄入,并强调通过合理运动促进热卡的消耗。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也比较注重能量摄入和输出的合理性,但更强调胰岛素治疗、饮食和运动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

首先,患者应在自我血糖监测的基础上,根据每日的活动量,灵活调整胰岛素用量、饮食量和餐次,严格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和血糖的较大幅度波动。

其次,患者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患者,应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平衡膳食以保证足够营养,同时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总热量的制定因人而异,在根据体重计算总热量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活动量、饮食习惯等因素。

二、运动

运动也是1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跑步、跳高、跳远、广播体操、游泳等均为理想的运动类型。运动原则是: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必要时将胰岛素改为腹壁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导致低血糖发生;(2)运动后易出现低血糖者可于运动前有计划加用少量食品;(3)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运动后注意清洁卫生;(4)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最好能够结伴,既可给予照顾又能增加乐趣,更利于坚持。

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健康管理的疾病,长期保健才有意义。尤其是儿童糖尿病运动保健要坚持长期性的原则,积极活动能帮助病患控制血糖质,感觉舒适,并减轻脚和腿的疼痛与负荷,特别是对于体重超重者。

51型和2型糖尿病具体有哪些区别

1型和2型糖尿病具体有哪些区别?专家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很多的不同,如果大家能够详细的阅读以下的资料就会知道,两种糖尿病的区别还是有很多的。网站专家对这两种糖尿病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所以我们就请专家们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两种糖尿病的不同之处都有哪些吧!

1 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 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 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 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以上就是1型和2型糖尿病具体有哪些区别的介绍,专家介绍:患者只有保持良好心态正确面对糖尿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尽快治好糖尿病。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社区在线的专家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如果觉得《探究1型和2型糖尿病差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