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关于认知模式的范式转移

关于认知模式的范式转移

时间:2022-11-11 19:55:40

相关推荐

关于认知模式的范式转移

之前在马克博客里说到这个,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具体写出来。其实现在也没时间,但是觉得欠债要补,所以简单的写一些。以下内容全是个人看法,而且颇为不成熟。

首先,人的认知具有一种范式,或者说一种偏见!一个人了解的知识和事实是配套到这个范式之中去思考的。偏见的好处是便于整理记忆,因为人的大脑不可能记住每个细节,所以大脑有分类整理功能。但是,一旦偏见产生,一个人就习惯性的把了解的事实或多或少的嵌套在原有的认知范式中去理解。

比如说吧,一个在中国大陆长大的孩子,一直被教育中共才是抗日主力。他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证据很多,比如平原游击队啊,地道战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平型关,百团大战等等,于是,共谠是抗战主力就形成一种范式,而论据则是围绕这一范式的正态分布。他的认知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描述。

在上图中,红线代表认知范式,黑点代表认知者了解的史料和证据。黑点与红线间的距离代表此证据对于范式的支持度。比如说,论持久战和百团大战对于共军是抗日主力这一范式的支持度就比较强,所以距离红线较近,而西安事变和平型关(国共合作)则对于这一范式支持度较弱,所以距离红线较远。黑点的高度则代表认知者对于该事实的信任程度和权威性的认可程度。比如,亲身体验或者父母,学校的教育权威性较高,而小道消息和网友评论可靠度较低。

随着认知者阅读材料的增加,证据逐渐积累。即使一些新的证据对于原有范式造成冲击,也无法改变认知者原有的范式。比如说,这个孩子逐渐长大,知道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蒋百里的国防论,开罗会议。了解了孙立人,薛岳,张灵甫等等。这些与原有范式相冲突的史料,不是改变认知者的范式,而是被认知者看作是原有范式的偏差。此时认知者的思维可以用下面这个图表示。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即使右侧的论据更多,原有的范式也不会改变。对于与原有范式相冲突的论据,认知者往往会采取三种手段使其纳入原有的范式中去:

第一,选择性的无视某些重要证据。第二,质疑对于不利证据的权威性。第三,选择有利于原有范式的评价标准。

上述行为表现在上图中,则是右侧的黑点被认知者有意压低,以便于认知者更好的把新证据配套到原有的高斯分布中去。任何人都有偏见,而且具有维护偏见的本性。右侧的黑点能够被认知者有意压低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认知者的固执程度,对事实的尊重程度,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即使是开明的认知者,一般来说也需要右侧的论据积累到远大于左侧时才会发生范式转移。

如果认知者不是过于固执,或者右侧的证据积累确实很多,压低后依然比左边高。直到有一天,在经过认真思考后,认知者会突然发现,存在一个更加合理的,以蓝线为中心的高斯分布。认知者的思考模式,会突然从红线跳跃到以蓝线为中心的范式中去,我把这一过程称作范式转移。这一时刻成为临界点。见下图。

对于固执的认知者,临界点可能一生都不会到来。同样,如果右侧的证据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本身证据就不足够,范式转移同样不会发生。范式转移之后,认知者其实是从一种偏见转移到另一种偏见。范式转移以后,认知者开始维护新的范式。于是,原来的强力证据则被新的认知模式定义为偏差,被认知者有意压低,而有利于新范式的证据将被认知者放大。看下面的图。

我说的范式转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个人观点,及供参考。另外,举抗日战争的例子只是为了方便,希望不要引来过多非议。对于供谠教育下的人(特别是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从左往右转移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也有从右往左转移的情况。比如笔者就从民主万能论者转移到民主条件论者,也算是从右向左转移的例子。

如果觉得《关于认知模式的范式转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