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皮肤感染怎样护理糖尿病皮肤病变治疗小偏方

糖尿病皮肤感染怎样护理糖尿病皮肤病变治疗小偏方

时间:2019-01-18 06:19:16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皮肤感染怎样护理糖尿病皮肤病变治疗小偏方

一、认识形形色色的糖尿病皮肤病变

①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②血管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③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

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④胶原异常所致皮肤病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 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⑤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⑥糖尿病相关其他皮肤病

湿疹

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30%~40%,其发生除与变态反应有关外,还与细菌和真菌感染密切相关。

胫前色素斑

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发病率为 30%,是由皮肤血供变化引起,常为糖尿病早期表现。

糖尿病性大疱病

多发生于40~75岁男性,是糖尿病特征性表现,多见于足及脚趾,水疱常自发于正常皮肤。表皮内水疱一般为内容物澄清、无菌及无出血性水疱,常于2~5周内自愈,不留瘢痕或萎缩。其发病与糖尿病病程及外周神经病变有关。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0.3%,在健康人群中极罕见。好发于30~40岁人群,85%为女性。多发于小腿, 最初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斑片,中心为蜡黄色,周围组织呈鲜红色轻微隆起。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与血糖控制情况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黑棘皮病

一种以皮肤色素增生、天鹅绒样增厚、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征的罕见皮肤病。多见于未成年人,好发于颈后、背部、外生殖器及皮肤皱褶部位。其发生可能与一种在细胞受体水平上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因子水平升高有关。有证据表明,黑棘皮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间存在密切联系。

银屑病

有报告显示,部分银屑病与1型糖尿病有关。另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银屑病患病率为4.8%。

二、治疗糖尿病皮肤感染溃烂的偏方

对于糖尿病皮肤病患者,要改善胃肠功能,提倡清淡饮食,多食些新鲜蔬菜、水果及高纤维食物,如白菜、芹菜、油菜、西红柿、黄瓜、冬瓜、萝卜、胡萝卜、菠菜、苹果、荔枝、香蕉等。这类食物能缩短废物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改善肠道功能而消除便秘,缓解瘙痒。

食物烹调宜采用炖、煮、熬、蒸等方法,少用或不用炒、煎、烤、熏等烹调方法,以免助火生热,加重病情。

严禁吸烟、饮酒,不饮或少饮咖啡、浓茶。

忌食辣椒、酒、大蒜、芥末、胡椒等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腌制品、巧克力等也应少食。有些人食用鱼、虾、蟹、蚌、羊肉及狗肉一类动物蛋白(特别是海腥发物)后,皮肤血管周围的活性物质会立即释放出来,刺激皮肤产生剧痒,故应忌食。

若皮肤瘙痒,色红,搔之或遇热更甚,口乾心烦者,则应多食清凉的蔬菜和水果;如皮肤乾燥、擦之脱屑、瘙痒不绝,遇风寒病情加重者,宜食用一些温散之品,如大枣、生姜、葱白、桂枝等。

三、糖尿病皮肤溃烂怎么护理

首先,据专家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第一位的就是要预防感染。

1、对局部创面处理:对皮肤溃烂部分的创面清洁,分泌物减少后需要用生理盐水纱布换药,一直到溃烂部分长出新肉芽为止。

2、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防止伤口感染加重,对于全身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皮肤溃烂患者,需要遵医嘱给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3、改善外部环境:糖尿病皮肤溃烂的患者在外部环境上的护理很重要,须保证病房的环境、注意通风,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床单及病人皮肤要经常清洗。溃烂创面周围的皮肤可用温水、中性肥皂轻柔地清洗,而后用棉球拭干,避免挤压伤口和损伤患周皮肤。

其次,就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设法使伤口尽快恢复和愈合,这方面需要做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日常生活的护理:每天用温水清洁溃烂皮肤,然后用柔软的干毛巾擦拭干净,选择天然材质柔软的衣服穿,避免穿得过紧不透气。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适当配合做些运动。

3)饮食合理调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最后一点,就是患者一定要遵守医生的嘱托,快速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四、糖尿病皮肤溃烂是皮肤病

说到“皮肤溃烂”是皮肤病,那么,糖尿病皮肤溃烂是皮肤病吗?顾名思义,当然是!只不过糖尿病皮肤溃烂绝对不是皮肤病这么简单。

糖尿病皮肤溃烂伴有“三高”,即是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等等,而一般的皮肤病患者当然不会有这些症状了,所以说,糖尿病真正的危险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并发症给糖尿病人带来的困扰,在并发症的基础上又有糖尿病症状,这是最煎熬的事情。

糖尿病皮肤溃烂伴有尿频、尿急,吃得多、喝得多等症状,这也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了,也是用来区分糖尿病人和正常人的基本措施,因此,糖尿病皮肤溃烂的病人也有这种症状的表现了。

还有一点,就是糖尿病皮肤溃烂还有其他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无时不刻不在的,因此,不要妄想糖尿病皮肤溃烂就仅此一种并发症而已,事实并非如此,而糖尿病皮肤溃烂只不过是糖尿病在人体当中表现得最明显的一种并发症而已。

糖尿病皮肤溃烂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严重的皮肤病,它伴随的症状有很多,甚至糖尿病皮肤溃烂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全身溃烂和糜烂的现象,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的,这是事实情况。而且,发生糖尿病皮肤溃烂的病人的肤质一点都不好,如果你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皮肤糜烂,所以说,糖尿病皮肤溃烂和普通的皮肤病有着本质的区别,相比较皮肤病而言,糖尿病皮肤溃烂显得严重的多了。

如果觉得《糖尿病皮肤感染怎样护理糖尿病皮肤病变治疗小偏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