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基因如何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基因如何控制糖尿病

时间:2020-03-03 15:38:20

相关推荐

糖尿病基因如何控制糖尿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基因

目前,发现非常多疾病的发现与遗传是有关系的,例如白发、牛皮癣等疾病,糖尿病也不外如此,这就牵涉到一个糖尿病基因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基因呢?

糖尿病的遗传性是一些领域一直在研究的一个话题,对于糖尿病的遗传研究对糖尿病的治疗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来自美国和芬兰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四组不同的基因变量,可能与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关,全球范围内约有1亿7000万人受此影响。加上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的6个基因变量,目前总数已达10个。最终,这些发现将帮助专家精确锁定那些易患2型糖尿病的人群。

糖尿病的遗传和易感性有关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理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最新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

目前已知四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Ⅱ型糖尿病:一种是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一种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40余种点突变,临床上可分为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容貌综合征等。一种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现已发现20余种点突变,与Ⅱ型糖尿病的亚型,即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一种是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亦与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第二类是非孟德尔遗传

目前认为,大多数Ⅱ型糖尿病属非孟德尔遗传,为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疾病。

第三类是线粒体基因突变

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进行发病前正确预测的一类糖尿病。早几年,我国就已经在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分子生物学诊断部门,可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在基因水平诊断Ⅱ型糖尿病亚型,并且已经在基层医院开展诊断工作。

二、常见的1型和2型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4个型,比较常见的1型和2型糖尿病是原发性糖尿病,它们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基本的原因有两条: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糖尿病就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就是容易患糖尿病的倾向,但如果一个人只有这种容易得糖尿病的倾向,还不至于得糖尿病,先天因素再加上许多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才可能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这其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些区别。1型糖尿病的遗传性与人体白细胞抗原相关,具有某些类型的人体白细胞抗原的人,胰岛素容易受到病毒或其它毒物的损害,继而又容易发生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引起1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所以,1型糖尿病可能的发病模式是这样的:本身具有某种易致病的人体白细胞抗原的患者,偶然遭受了病毒感染,造成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而患病。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遗传机制更为复杂,比较一致的是“节约”基因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导致我们患2型糖尿病的遗传基因可能是曾经在人类进化中,经常受到饥荒威胁时,帮助人类存活下来的“节约”基因。这种基因善于在人获得食物的时候,把食物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以备荒年。这本来是人类长期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救命基因,但到了今天,“节约”基因由大功臣变成了大问题,它容易使人发胖,促发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也容易使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出现问题,这些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尤其在生活模式发生剧变,遗传基因的变化赶不上生活水平的变化时,糖尿病有可能因为“节约”基因的作用而暴发流行。不过,如果大家只具有“节约”基因这一个因素,也不一定会患2型糖尿病。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包括肥胖、吸烟、饮食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和各种应激状态,也就是过分劳累、精神紧张等。

三、糖尿病患病原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能查出很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会损伤到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遗传缺陷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新浪中医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是更易患上此病。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婴儿期牛奶喂养、预防接种气候、地理、疫苗、毒素以及应激等,它们均可促使1型糖尿病的发病。

4、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会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四、治疗糖尿病新药

1、人胰岛素

基因重组技术的兴起使得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成为可能。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人胰岛素具有吸收快、免疫原性低、纯度高、副反应少等特点。目前进入国内市场的人胰岛素有优泌林、诺和灵系列。胰岛素注射笔(优伴笔、诺和笔)的发明使病人应用胰岛素更为方便。

2、胰岛素类似物

如LYSPRO、NovoRapid,它们是将人胰岛素的部分氨基酸作修改后的产物,具有与人胰岛素相同的生物活性,注射后吸收迅速,代谢也较快,可在餐前即时应用,为病人提供便利。

3、α糖苷酶抑制剂

如拜唐苹、倍欣,它们通过抑制肠道α糖苷酶活性,使葡萄糖在肠道吸收延缓,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对调脂、减肥也有效益,进餐时咀嚼服用。需注意的是:合并应用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若发生低血糖,则需要用葡萄糖来纠正。

4、胰岛素促泌剂

A.瑞易宁 为格列吡嗪控释片,属磺脲类。每天1次用药,使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得到了提高。

B.格列美脲(亚美利) 属磺脲类,但与其他磺脲类有不同的结合位点,与磺脲类受体结合及解离皆较快,很少引起严重低血糖。1天1次给药,早餐前即服。

C.瑞格列奈(诺和龙) 为苯甲酸衍生物,属非磺脲类,与磺脲类作用机制相似,但结合位点不同。可改善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每次餐前服药,经肾排泄少。

5、胰岛素增敏剂

如罗格列酮(文迪雅)、帕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通过与PPARγ受体结合起作用,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觉得《糖尿病基因如何控制糖尿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