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

时间:2018-06-04 22:56:30

相关推荐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

肥胖及其并发症花费了相当数量的医疗资源,尽管肥胖的非外科疗法如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能在短期内减少体重的5%~10%,但对于长期减肥效果不理想,因而肥胖症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占重要的地位。下面从减重手术的

1胃肠减重手术 2型糖尿病的治疗前景和争议

肥胖及其并发症花费了相当数量的医疗资源,尽管肥胖的非外科疗法如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能在短期内减少体重的5%~10%,但对于长期减肥效果不理想,因而肥胖症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占重要的地位。下面从减重手术的分类与疗效、手术的机制和手术的争议等方面对其治疗T2DM加以评述。

一、手术的分类与疗效

不同手术方式造成减重的不同原理分为3类:限制摄入、减少吸收和两者兼有。分别是:(1)限制摄入: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垂直绑带式胃减容手术(VBG)、袖状胃切除术(SG)。(2)限制摄入和减少吸收:胃旁路术(GBP)、改良简易型胃肠旁路术(MGB)。(3)减少吸收:胆胰旷置术(BPD)与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

1、LAGB:是所有减重手术中创伤最小的。这种手术不损伤胃肠道的完整性,不改变胃肠道原有生理,完全可逆。术后两年大约可减少超重部分50%,减少术前BMI 的25%。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恢复,我国主要推荐采用这种术式,这也是欧洲常用的手术方法,约占欧洲减重手术的76.9% ,该术式对年轻患者更为合适,在其生长发育和特定生理改变(如妊娠)时,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调节。有报道其T2DM的缓解率为47.90%[1]。Dixon等[2]报道60例肥胖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LAGB手术,T2DM的缓解率达73%,而传统治疗组T2DM的缓解率仅为13%;体重减轻的量在手术组和传统治疗组分别为20.7%和1.7%。

2、GBP:用切割闭合器沿胃小弯作胃小囊,容量限制在25 ml 左右为最适宜,旷置全部十二指肠及40 cm 以上的近端空肠。因我国人群胃部疾病发生率较高,该手术以后旷置的胃大囊发生病变也会增加;美国较多选择这种术式,约占80%。该术式疗效确切,可以减少60%~70%的过多体重,效果可以维持。Nguyen等[3]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患者行GBP术,术后3个月65%的患者可以停用降糖药,术后12个月81%的患者可以停药。Adams等[4]研究发现GBP术后肥胖患者的总死亡率下降了40%,肥胖相关的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的死亡率分别下降了56%、92%、60%。

二、缓解T2DM的机制

国内外对减重手术缓解T2DM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首先,手术后体重减轻,目前糖尿病内科治疗原则是控制体重可改善糖尿病;有报道显示术后数天内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就可恢复正常。Pories等报道608例病态性肥胖GBP的治疗结果,术前146例伴T2DM,152例糖耐量异常,术后4月内,在体重下降之前,83%的T2DM,98.17%的糖耐量异常患者不需任何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血糖、血胰岛素、HbA1c恢复正常。这说明伴肥胖T2DM患者行GBP后,糖尿病的缓解或治愈,并不是源于对肥胖的治疗,而是一种原发的、特异的作用。第2种观点认为GBP治疗T2DM的作用与患者术后进食量减少有关,但未确定;原因是限制摄食量作用最强的减肥手术LAGB术后未见血糖水平的明显改善;动物实验显示,采用GK大鼠(T2DM动物模型)实施保留全胃的转流手术,术后动物摄食量没有减少,体重反而增加,术后4周FBG水平及糖耐量明显改善,因此上述研究结果不支持手术后进食减少与GBP的降糖作用相关[5]。所以体重下降、摄食减少不是缓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GBP术后食物较早地刺激远段空肠,胃肠道内分泌激素改变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是手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即肠道神经内分泌学说。通过肠道-胰岛轴和肠道-脑轴,调节胰岛内分泌功能。

肠道和胰岛细胞的关系称为肠道-胰岛轴,首先是Unger and Eisentraut使用,包括后肠道学说和前肠道学说。后肠道学说由Cummings等提出,包括GLP-1、GIP、胰升血糖素、Leptin、PYY、Ghrelin等。T2DM患者肠促胰岛素作用降低,虽然血GIP水平正常,但外源性GIP不能增加胰岛素分泌,表明存在GIP抵抗。而T2DM患者GLP-1水平一般降低,但与GIP不同的是,对外源性GLP-1有反应。GBP减肥术后餐后GLP-1 水平上升,GLP-1空腹水平无变化;GIP空腹水平无变化,餐后水平低,限制性减肥手术后GLP-1、GIP均无变化[6]。BPD、GBP对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改善不同:GBP术后胰岛素增加;BPD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分泌减少[7]。GBP术后其他非肠促胰岛素肠激素的改变:PYY升高,胰升血糖素、Leptin下降[6]。PYY由远侧小肠的L细胞分泌,对人类减少食物摄入,对啮齿类动物调节体重作用;Ghrelin主要由胃底和近侧小肠分泌,作用于下丘脑调节食欲,Ghrelin和其受体均在胰岛细胞有表达,通过旁分泌机制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抑制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血清ghrelin水平与体重成反比。Leptin由脂肪组织分泌,与食物摄入、长期能量调节相关。与Ghrelin相反,Leptin水平在肥胖人群中普遍增高。目前关于这些激素在术后缓解糖尿病的研究很少且有争议,需要更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是否在减肥术后T2DM的变化中起作用。前肠道学说由Rubino 等提出,胃旁路手术后食物比正常通道更早地到达远端小肠,通过肠-胰岛轴反馈起到控制血糖平衡的作用。手术使食物绕过十二指肠和近侧空肠,阻止未知的促进IR的信号。近侧小肠在血糖降低上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绕过一段短距离的近侧小肠能直接改善T2DM,且不依赖食物摄入、体重、吸收不良或营养物质直接递送到后肠道[8]。

目前研究认为,肠-脑轴、肠-脂肪组织轴、肠-肝轴、肠-胰腺轴、肠-肌肉轴在减重术后T2DM的缓解中均起重要作用。手术导致肠本身形态和结构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从肠到其他器官的激素和敏感神经元的信号。脑是最重要的激素和神经信号的接受器,最终指导摄取食物的数量与器官功能的改变。摄取食物的数量与组成的改变反过来进一步改变肠的功能及其肠到脑、肝、胰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肌肉组织的激素,这些器官功能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组织对底物的利用和能量的消耗,并产生其他一系列激素和神经信号到脑、肠和其他组织器官,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所有相关器官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的改变。这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状态,有无数的信号通路导致最终功能的改变,所以肠道结构的改变带来的外科减重治疗对T2DM的有效作用,其具体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9]。

三、手术的争议

1、手术适应症:(1)BMI≥35 kg/m2的有或无合并症的T2DM的亚裔人群。(2)BMI 30~35 kg/m2且有T2DM的亚裔人群中,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症时,尤其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时。(3)BMI 28.0~29.9kg/m2的亚裔人群中,如果其合并T2DM,并且有向心性肥胖(WC:女>85 cm,男>90 cm,)且至少额外符合2条:高TG、低HDL-C水平、高血压。(4)对于BMI≥40 kg/m2 或BMI≥35 kg/m2伴有严重合并症,且年龄≥15岁、骨骼发育成熟,按Tanner发育分级处于4或5级的青少年,并需患者知情同意。(5)对于BMI 25.0~27.9kg/m2的T2DM患者,应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严格按研究方案进行。这些手术的性质应该被视为纯粹只作为伦理委员会事先批准的试验研究的一部分,而不应广泛推广。(6)年龄<60岁或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的T2DM患者。

关于BMI的合适切点,目前尚存争议,外科专家认为应该适当放宽,内科专家认为还是应该慎重,最终结果如何有待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

2、手术风险评估:来自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手术协会认证的272个减肥手术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GBP后30 d和90 d死亡率分别为0.29%、0.35%。这与来自Buchwalds 荟萃分析的30 d死亡率接近:LAGB为0.1%,GBP为0.5%。与其他一些手术相比,这类手术的死亡率更低[10]。

手术的早期并发症:LAGB 17%,其表现有:外科损伤、胃肠瘘、早期梗阻、深静脉血栓、恶心、呕吐和术区感染。GBP 20%,其表现有小肠瘘、败血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胃肠道出血、呕吐、早期梗阻、切口感染和横纹肌溶解。手术的远期并发症:LAGB 44%,其表现包括:导管断裂、束带移位或滑脱、胃壁糜烂、食道扩张和连接口感染等。GBP 14%,其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吻合口溃疡、切口疝、内疝、胆石症和营养缺乏等。手术的营养及代谢相关并发症:严重的营养不良、脂肪吸收障碍、维生素B12缺乏、铁缺乏、叶酸缺乏、硫胺素缺乏、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钙缺乏、代谢性骨病、胆石症[10]。虽然胃肠减重手术总死亡率低,但是仍具有一定风险、术后存在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所以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慎重。

四、小结

减肥术后肠促胰岛素的增加可能和前肠道分离或食物快速进入后肠道,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并可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胃肠旁路术有着另外的机制:绕过上端肠道除外了十二指肠和近侧空肠,从而减少的ghrelin和GIP的分泌;绕过远侧小肠,加速营养物质进入远侧回肠,从而增加GLP-1和PYY的分泌。减重手术适用于BMI≥35Kg/m2的成年人,特别是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但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阐明。

2胃肠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前景和争议

肥胖及其并发症花费了相当数量的医疗资源,尽管肥胖的非外科疗法如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能在短期内减少体重的5%~10%,但对于长期减肥效果不理想,因而肥胖症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占重要的地位。下面从减重手术的分类与疗效、手术的机制和手术的争议等方面对其治疗T2DM加以评述。

一、手术的分类与疗效

不同手术方式造成减重的不同原理分为3类:限制摄入、减少吸收和两者兼有。分别是:(1)限制摄入: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垂直绑带式胃减容手术(VBG)、袖状胃切除术(SG)。(2)限制摄入和减少吸收:胃旁路术(GBP)、改良简易型胃肠旁路术(MGB)。(3)减少吸收:胆胰旷置术(BPD)与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

:是所有减重手术中创伤最小的。这种手术不损伤胃肠道的完整性,不改变胃肠道原有生理,完全可逆。术后两年大约可减少超重部分%,减少术前 的25%。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恢复,我国主要推荐采用这种术式,这也是欧洲常用的手术方法,约占欧洲减重手术的76.9% ,该术式对年轻患者更为合适,在其生长发育和特定生理改变(如妊娠)时,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调节。有报道其T2DM的缓解率为47.90%[1]。Dixon等[2]报道60例肥胖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LAGB手术,T2DM的缓解率达73%,而传统治疗组T2DM的缓解率仅为13%;体重减轻的量在手术组和传统治疗组分别为20.7%和1.7%。

:用切割闭合器沿胃小弯作胃小囊,容量限制在 ml 左右为最适宜,旷置全部十二指肠及40 cm 以上的近端空肠。因我国人群胃部疾病发生率较高,该手术以后旷置的胃大囊发生病变也会增加;美国较多选择这种术式,约占80%。该术式疗效确切,可以减少60%~70%的过多体重,效果可以维持。Nguyen等[3]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患者行GBP术,术后3个月65%的患者可以停用降糖药,术后12个月81%的患者可以停药。Adams等[4]研究发现GBP术后肥胖患者的总死亡率下降了40%,肥胖相关的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的死亡率分别下降了56%、92%、60%。

其余术式没有上述两种术式运用广泛,故在此不作详述。

二、缓解T2DM的机制

国内外对减重手术缓解T2DM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首先,手术后体重减轻,目前糖尿病内科治疗原则是控制体重可改善糖尿病;有报道显示术后数天内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就可恢复正常。Pories等报道608例病态性肥胖GBP的治疗结果,术前146例伴T2DM,152例糖耐量异常,术后4月内,在体重下降之前,83%的T2DM,98.17%的糖耐量异常患者不需任何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血糖、血胰岛素、HbA1c恢复正常。这说明伴肥胖T2DM患者行GBP后,糖尿病的缓解或治愈,并不是源于对肥胖的治疗,而是一种原发的、特异的作用。第2种观点认为GBP治疗T2DM的作用与患者术后进食量减少有关,但未确定;原因是限制摄食量作用最强的减肥手术LAGB术后未见血糖水平的明显改善;动物实验显示,采用GK大鼠(T2DM动物模型)实施保留全胃的转流手术,术后动物摄食量没有减少,体重反而增加,术后4周FBG水平及糖耐量明显改善,因此上述研究结果不支持手术后进食减少与GBP的降糖作用相关[5]。所以体重下降、摄食减少不是缓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GBP术后食物较早地刺激远段空肠,胃肠道内分泌激素改变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是手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即肠道神经内分泌学说。通过肠道-胰岛轴和肠道-脑轴,调节胰岛内分泌功能。

肠道和胰岛细胞的关系称为肠道-胰岛轴,首先是Unger and Eisentraut使用,包括后肠道学说和前肠道学说。后肠道学说由Cummings等提出,包括GLP-1、GIP、胰升血糖素、Leptin、PYY、Ghrelin等。T2DM患者肠促胰岛素作用降低,虽然血GIP水平正常,但外源性GIP不能增加胰岛素分泌,表明存在GIP抵抗。而T2DM患者GLP-1水平一般降低,但与GIP不同的是,对外源性GLP-1有反应。GBP减肥术后餐后GLP-1 水平上升,GLP-1空腹水平无变化;GIP空腹水平无变化,餐后水平低,限制性减肥手术后GLP-1、GIP均无变化[6]。BPD、GBP对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改善不同:GBP术后胰岛素增加;BPD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分泌减少[7]。GBP术后其他非肠促胰岛素肠激素的改变:PYY升高,胰升血糖素、Leptin下降[6]。PYY由远侧小肠的L细胞分泌,对人类减少食物摄入,对啮齿类动物调节体重作用;Ghrelin主要由胃底和近侧小肠分泌,作用于下丘脑调节食欲,Ghrelin和其受体均在胰岛细胞有表达,通过旁分泌机制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抑制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血清ghrelin水平与体重成反比。Leptin由脂肪组织分泌,与食物摄入、长期能量调节相关。与Ghrelin相反,Leptin水平在肥胖人群中普遍增高。目前关于这些激素在术后缓解糖尿病的研究很少且有争议,需要更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是否在减肥术后T2DM的变化中起作用。前肠道学说由Rubino 等提出,胃旁路手术后食物比正常通道更早地到达远端小肠,通过肠-胰岛轴反馈起到控制血糖平衡的作用。手术使食物绕过十二指肠和近侧空肠,阻止未知的促进IR的信号。近侧小肠在血糖降低上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绕过一段短距离的近侧小肠能直接改善T2DM,且不依赖食物摄入、体重、吸收不良或营养物质直接递送到后肠道[8]。

目前研究认为,肠-脑轴、肠-脂肪组织轴、肠-肝轴、肠-胰腺轴、肠-肌肉轴在减重术后T2DM的缓解中均起重要作用。手术导致肠本身形态和结构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从肠到其他器官的激素和敏感神经元的信号。脑是最重要的激素和神经信号的接受器,最终指导摄取食物的数量与器官功能的改变。摄取食物的数量与组成的改变反过来进一步改变肠的功能及其肠到脑、肝、胰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肌肉组织的激素,这些器官功能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组织对底物的利用和能量的消耗,并产生其他一系列激素和神经信号到脑、肠和其他组织器官,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所有相关器官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的改变。这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状态,有无数的信号通路导致最终功能的改变,所以肠道结构的改变带来的外科减重治疗对T2DM的有效作用,其具体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9]。

三、手术的争议

1.手术适应症:(1)BMI≥35 kg/m2的有或无合并症的T2DM的亚裔人群。(2)BMI 30~35 kg/m2且有T2DM的亚裔人群中,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症时,尤其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时。(3)BMI 28.0~29.9kg/m2的亚裔人群中,如果其合并T2DM,并且有向心性肥胖(WC:女>85 cm,男>90 cm,)且至少额外符合2条:高TG、低HDL-C水平、高血压。(4)对于BMI≥40 kg/m2 或BMI≥35 kg/m2伴有严重合并症,且年龄≥15岁、骨骼发育成熟,按Tanner发育分级处于4或5级的青少年,并需患者知情同意。(5)对于BMI 25.0~27.9kg/m2的T2DM患者,应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严格按研究方案进行。这些手术的性质应该被视为纯粹只作为伦理委员会事先批准的试验研究的一部分,而不应广泛推广。(6)年龄<60岁或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的T2DM患者。

关于BMI的合适切点,目前尚存争议,外科专家认为应该适当放宽,内科专家认为还是应该慎重,最终结果如何有待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

2.手术风险评估:来自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手术协会认证的272个减肥手术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GBP后30 d和90 d死亡率分别为0.29%、0.35%。这与来自Buchwalds 荟萃分析的30 d死亡率接近:LAGB为0.1%,GBP为0.5%。与其他一些手术相比,这类手术的死亡率更低[10]。

手术的早期并发症:LAGB 17%,其表现有:外科损伤、胃肠瘘、早期梗阻、深静脉血栓、恶心、呕吐和术区感染。GBP 20%,其表现有小肠瘘、败血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胃肠道出血、呕吐、早期梗阻、切口感染和横纹肌溶解。手术的远期并发症:LAGB 44%,其表现包括:导管断裂、束带移位或滑脱、胃壁糜烂、食道扩张和连接口感染等。GBP 14%,其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吻合口溃疡、切口疝、内疝、胆石症和营养缺乏等。手术的营养及代谢相关并发症:严重的营养不良、脂肪吸收障碍、维生素B12缺乏、铁缺乏、叶酸缺乏、硫胺素缺乏、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钙缺乏、代谢性骨病、胆石症[10]。虽然胃肠减重手术总死亡率低,但是仍具有一定风险、术后存在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所以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慎重。

四、小结

减肥术后肠促胰岛素的增加可能和前肠道分离或食物快速进入后肠道,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并可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胃肠旁路术有着另外的机制:绕过上端肠道除外了十二指肠和近侧空肠,从而减少的ghrelin和GIP的分泌;绕过远侧小肠,加速营养物质进入远侧回肠,从而增加GLP-1和PYY的分泌。减重手术适用于BMI≥35Kg/m2的成年人,特别是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但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阐明。

参考文献

[1]Buchwald H, Avidor Y, Braunwald E, et al. Bariatr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292: 1724–1737.

[2]Dixon JB, O’Brien PE, Playfair J, et al.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299: 316-323.

[3]Nguyen NT, Varela JE, Sabio A, et al. Reduction in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costs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 Am Surg, , 72: 853-856.

[4]Adams TD, Gress RE, Smith, et al. Long-term mortality after gastric bypass surge-ry. N Engl J Med, , 357: 753-761.

[5]曹怡, 邹大进. 胃旁路术缓解T2DM的机制. 中国糖尿病杂志, , 17:170-172.

[6]Bose M, Oliván B, Teixeira J, et al. Do incretins play a role in the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after gastric bypass surgery: What are the evidence? Obes Surg. , 19:217-229.

[7]Mingrone G. Role of the incretin system in the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following bariatric surgery.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 18:574-579.

[8]Rubino F, Forgione A, Cummings DE, et al. The mechanism of diabetes control after gastrointestinal bypass surgery reveals a role of the proximal small intestin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Ann Surg. , 244:741-749.

[9]Berthoud HR, Shin AC, Zheng H, et al. Obesity surgery and gut–brain Behav. ,105:106-119.

[10]李玲, 邹大进, 郑成竹. 减肥手术治疗T2DM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中国糖尿病杂志, , 17:163-165.

3儿童2型糖尿病防治要“两手抓”

在当今社会儿童患上糖尿病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直以来,2型糖尿病都是成年人的专属,年轻患者基本上都属于1型糖尿病。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儿童越来越多,结果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儿童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怎么防治儿童2型糖尿病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国防大学医院糖尿病专家对于此问题的讲述。

怎么防治儿童2型糖尿病?

1、实际上,大多数儿童2型糖尿病可以预防。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儿童2型糖尿病最为重要的环节。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平衡饮食的习惯,引导孩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暴饮暴食,少摄入糖分多的食品和饮料,既有营养又不致肥胖,多参加户外运动和体育活动。对于肥胖、有家族病史的高危儿童,应每学期做健康检查,如果能早发现、及早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孩子的病情恢复。

2、尽管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更加密切。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整日泡在电脑、电视前,户外运动不足,热量摄入大于消耗,使小胖墩数量剧增,这是导致儿童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大都是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加剧的,肥胖是儿童Ⅱ型糖尿病的一个显著特征。

以上就是对“怎么防治儿童2型糖尿病”的讲述,如果儿童不慎患上了2型糖尿病,那治疗才是最重要的。国防大学医院糖尿病专家提醒,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该选用最正确的治疗方法,不能病急乱投医,只有上专业的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和系统的治疗,才能有好的疗效。

4什么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

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发现,目前中国超重人口已达3亿,肥胖症患者高达5千万。肥胖不仅仅只是不美,肥胖已经被认定是患者,并容易导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脂代谢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症。就我们熟知的糖尿病治疗,一般是通过药物或者是饮食、运动上的调节,关于手术治疗糖尿病你知道多少呢?

糖尿病手术治疗

减重手术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治疗手段,已有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去年减重手术重新被广泛关注,缘于新的研究成果显示这种成熟的治疗减重的方式有了新用途。克里夫兰诊所的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减重手术不仅可以有效减肥,而且可以控制并根治2型糖尿病。这个研究成果最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并被全球医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克里夫兰诊所评选为十大创新手术的榜首。

减重手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欧美是非常普遍的减重治疗手段。减重手术的产生与肥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迅速进人到了食物丰富充足的时代,到处是营养过剩的肥胖症患者,减重手术应运而生,经过70余年的发展,现在治疗方式已趋于成熟,据1998年的统计数据全球已经超过4万例肥胖症患者实施了减重手术,一年之内,美国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症患者达到22万例。但减重手术对中国人来说确实比较陌生,更多在被误认为是女性保持体形的“吸脂整形手术”。作为一种新的医疗选择,我们国家开展减重手术比较晚,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减重手术,通过手术改善肥胖症患者的全身症状,减重手术不仅可以使肥胖症患者获得显著持久的体重下降,而且能够改善并解决许多并发疾病,比如:高血压、血脂高、糖尿病等。

所有的糖尿病都能手术治疗吗?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能做手术,糖尿病手术有着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禁忌证。首先患者必须是在65岁以下,2型糖尿病病程不能超过,否则患者耐受程度差,胰岛功能差,手术效果差。其次,患者体重指数(身高/体重的平方)必须大于28,胰腺细胞具有一定功能。再者,由于手术对于术后生活状况有很大影响,病人要对手术有充分了解,能够配合。此外,1型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心肺功能差、体重低(体重指数低于24)的患者都不能做。

52型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挑战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

调查资料显示,目前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往往采取一种阶梯式疗法:从饮食运动到单药口服,再到联合口服,直到病情已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医生们才会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一“压箱手段”。一般而言,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情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一经诊断就终身存在并且缓慢进展。而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能够被证明可以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的进程及血糖的恶化。事实上,由于β细胞功能下降,口服用药往往很难长期维持血糖达标。因此,用传统模式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的事实是到使用胰岛素时,患者往往已经连续十年以上处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状态,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探索新的治疗模式,翁建平教授会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和第三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湘雅医学院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9家一流医院的一批内分泌专家,开展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和长期的临床实验。

我国糖尿病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9月到10月间,国内9家糖尿病治疗研究中心入选了382名25-70岁、血糖浓度为7.0-16.7mmol/L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配到胰岛素治疗组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来进行高血糖的初始纠正治疗。治疗在血糖恢复正常并维持2周后停止,然后患者只进行饮食和锻炼上的调整。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比,专家们发现,胰岛素治疗组的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人数比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更多,时间也更短。同时,患者一年后的血糖缓解率和口服组相比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一结果证明,相比传统的阶梯式疗法,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整理)病患者β细胞功能更好地恢复并得到维持,获得更好的疗效。这表明,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应及早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注射治疗。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经过严格审核,发表了翁建平教授关于此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向全球医学界公布了这一成果。此次研究成果不仅将对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标志着我国糖尿病治疗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使用胰岛素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翁建平教授表示,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使用胰岛素常常会引起患者体重增加并出现低血糖,使得患者对胰岛素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同时,胰岛素的使用比较复杂,难度相对较大,导致这种有效的手段在对糖尿病患者,尤其在对2型患者的治疗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使用。事实上,这些顾虑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医疗团队的合作、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的知晓率而减少。

针对部分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后可能引起生活质量降低的现象,翁建平教授进一步指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是并发症的出现,而非胰岛素的使用。早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会议上就已经提出:“更早开始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预防糖尿病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翁建平教授忠告患者,糖尿病流行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其发病原因与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心理抑郁等有关。目前儿童患2型糖尿病正在增多,青少年大量食用苏打、可乐、高脂肪食物的不良生活方式正让他们变得肥胖,最终成为该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做运动,注意合理搭配饮食,不要摄入过量的脂肪、蛋白质;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调整心态。同时,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早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最好的控制。

此外,他还强调,在糖尿病日益流行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糖尿病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糖尿病的控制达标率依然很低。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应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后选择,我们迫切地需要改进治疗方法,及早、正确地使用胰岛素。

如果觉得《“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