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引发中风几率大 男性尤甚

糖尿病引发中风几率大 男性尤甚

时间:2024-03-10 17:50:07

相关推荐

2型糖尿病与痛风的病因都与患者的饮食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选择、调节、平衡患者的饮食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糖尿病合并痛风的饮食原则应做到:一合理、二戒、五足、五低。一合理:碳水化合物(糖

1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怎么吃?

2型糖尿病与痛风的病因都与患者的饮食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选择、调节、平衡患者的饮食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糖尿病合并痛风的饮食原则应做到:一合理、二戒、五足、五低。

一合理: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应合理。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不但能使血糖升高,诱发或恶化糖尿病,还可以使糖转化为脂肪,沉积体内,致使身体肥胖,肥胖又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可能导致糖、脂质、嘌呤代谢失常,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血脂紊乱等。

脂肪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分,营养专家主张摄入脂肪的比例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1为最佳。

吃富含蛋白质食物时,应选瘦肉,并长时间炖、煮,吃肉弃汤;因为肉类经长时间加热后,汤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及嘌呤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正常情况下每天补充蛋白60克,约占主食热量的15%~20%。

二戒:戒烟。忌酒。

戒烟 烟草中含12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长期吸烟者,尼古丁可不断地损伤血管内壁,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大量沉积在血管壁,致动脉硬化;并能兴奋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这些因素都可以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诱发糖尿病及痛风病的发作,或加重其病情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忌酒 啤酒、果酒是富含嘌呤的饮料,尤其是啤酒嘌呤含量高,研究证明,正常人喝640毫升啤酒,血尿酸可升高1倍。多数白酒含酒精(乙醇)浓度高,酗酒或长期饮酒的人,乙醇在肝脏中变成乙醛,乙醛严重地损伤肝脏,致细胞变性、坏死,使糖、脂质、嘌呤代谢失常。大量喝酒者会造成血液中有机酸,尤其是乳酸浓度升高,有机酸在肾脏阻碍尿酸排泄,当血液中乳酸浓度为300毫克/升时,尿酸排出量明显下降,血尿酸迅速升高。虽然有人主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可少量饮红葡萄酒,但是,伴发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时,还是不饮酒为好。

五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纤维素和饮水要充足。

维生素足量 维生素种类繁多,我国人体内易缺少的有维生素A、B、C、E等。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足量研究证明,中国人缺钙、锌、铁等元素的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的人,其原因是,中国人多数主食以谷物为主,西方人饮食中的肉、奶量远超过我国人均量,肉、奶中含钙、锌、铁等元素高;谷物中这些元素不但含量较少,而且还含有大量的草酸、胰蛋白酶、粗纤维等抑制钙、锌、铁等元素吸收的物质,这些物质能阻止钙、锌、铁等元素吸收转移,并使其缺乏。糖尿病、痛风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常与钙、锌、铁等元素缺乏有关,所以患者长期补充富含这些元素的食品,有益于这些疾病的康复。

纤维素足量 纤维素是食物中含热量极低的物质,能促进肠蠕动,能缩短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干扰营养物质的过分吸收,增加脂肪和糖类的消耗。所以食品中保持充足的纤维素,有利于降低血糖、促进脂质分解,对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肥胖症、血脂紊乱都是有益的。

饮水充足多饮水能使血液有效循环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有益于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的进行。饮水充足对痛风患者尤为重要,多饮水可以使尿量增多,增加尿酸的排出,使血尿酸浓度降低,防止痛风发病。尿量增加还能稀释尿液中尿酸浓度,使尿酸水平降低,尿的pH值升高,尿酸形成结晶减少,肾结石及尿酸对肾脏的损害减轻,降低痛风肾病的发病率。实践证明,患者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较合适。

五低:低糖、低盐、低嘌呤、低胆固醇、低饮食摄入量。

低糖 适当控制糖的摄入量,对糖尿病、伴发病及合并症都是有益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减少糖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使蛋白质占每日所需热量的25%左右。糖尿病患者还要经常吃一些有抑制糖的吸收和合成、促进葡萄糖氧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南瓜、魔芋、藻类、芹菜、韭菜、萝卜、卷心菜、豆芽等。

低盐众多资料显示,吃盐的多少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患这些病的人,饭菜要做清淡一些,改变爱吃咸的习惯。

低嘌呤 嘌呤以核蛋白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核蛋白经胃酸作用,生成蛋白质和核酸,核酸再经胰酶和小肠中多种酶的水解,生成核苷酸,再进一步分解为核苷,后两者在细胞内大部分被转化、生成腺嘌呤和鸟嘌呤,最后合成尿酸。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绝大部合成尿酸,极少被身体利用。所以食物中嘌呤的多少,是影响血尿酸高低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痛风之所以在国内暴发流行,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摄入富含嘌呤的食品过多。如啤酒、肉、蛋等含嘌呤丰富的食品销量数倍、数十倍增加,痛风病例迅速增加就不足为怪了。正常情况下,尿酸在人体内是一种抗氧化物,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一旦体内尿酸浓度超标,就变成有害物质,可能引发痛风及多种器官的损害。因此限制过多摄取富含嘌呤的食品,是防治痛风及合并症的必要措施。

低胆固醇 建议糖尿病合并痛风并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采取以下措施:①减肥,降低因肥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胆固醇合成增高的因素。②不吃富含胆固醇的蛋黄、鱼子、蟹黄、虾籽、动物内脏及部分肉类等食品。③适当多吃一些阻止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降低胆固醇吸收的食品。保持食物中充足的纤维素,有益于体内胆固醇的平衡;多吃含维生素C和烟酰胺丰富的食物,促进胆固醇转化成胆汁盐,使胆固醇下降。

低饮食摄入量 我国人民自古就懂得“少食者长寿”的道理。唐朝名医孙思邈提出养生四个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腹中食少”就是吃饭要少,不能吃得过饱。民间还有“八分饱,人长寿”之说,这些话都讲述了寿命与饮食的关系。因此主张患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等与饮食相关的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患者,都应适当控制饮食,吃七八分饱为宜。

有人错误地认为只喝汤不吃肉就没事,其实,肉汤内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要高出30倍!要预防痛风,人们在家宴上要少吃肉多吃菜,吃肉时千万不要喝肉汤。此外,饮酒也可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因为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的排出。吃肉导致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抑制尿酸的排出,这就是节日里糖尿病患者易患痛风的主要原因。

2糖尿病引发中风几率大 男性尤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3298名平均年龄在69岁且从未患过中风的人进行了跟踪研究。在研究开始时,约22%的研究对象患有2型糖尿病。经过平均9年的跟踪期后,又有10%的人患糖尿病。

筛除研究对象的年龄、吸烟史、体育活动、心脏病史、血压、胆固醇等其他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未患糖尿病的人相比,患糖尿病不到5年的患者患中风的风险增加70%;5年到的患者患中风的风险增加80%;具有以上病史的患者患中风的风险则增加3倍。

研究人员推测,糖尿病患病时间影响中风风险的原因可能在于,长期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可能出现高血压、血栓等。参与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副教授米切尔·埃尔金德表示,这项研究表明糖尿病能随着时间推移损害血管。

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于3月24—26日在芝加哥市召开,会上上宣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男性糖尿病患者中风危险更大。研究称,无心血管病史且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大心血管疾病问题(死亡、心脏病发作及中风)危险之大,甚至会超过有心血管病史的男性患者。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研究人员利用环球REACH(减少动脉血栓以延续健康状态)注册数据,测量了男女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测量排除了患者年龄、种族和其它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在64000名REACH患者中,那些只接受饮食控制治疗、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4年期间发生死亡、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危险明显增加。其中,接受胰岛素治疗但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最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女性糖尿病患者更高。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糖友4年内发生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16%。而那些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但没得过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相对较小,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及没有糖尿病但得多心血管疾病的女性相当,都为13%。

研究人员总结指出,与得过心血管疾病的男性旧病复发危险相比,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糖友首次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70%。另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糖友的此类疾病危险比女糖友高40%。但是,在危险较低的患者(没有接受胰岛素的糖友)和危险很高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中,性别差异并不明显。

新研究负责人雅各布·乌戴尔博士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胰岛素抵抗的男女糖友(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罹患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更大。由于需要接受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日益增多,因此,这些患者在控制糖尿病的同时还必须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危险。

一旦患上糖尿病,意味着各项身体机能将严重下降,各种疾病也将纷至沓来,因此,作为健康的我们,平时应该多锻炼,争取练出一个好身板,好身板可以抵御疾病的侵蚀。

3糖尿病患者中有50%会合并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有调查结果显示,50%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糖尿病足。

于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足这个糖尿病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虽然目前糖尿病足的方法比较多,预后较过去明显好转,但也不乏为此痛失双肢的病人。专家呼吁,为了病人的健康,应加强糖尿病足防治的教育,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杜绝截肢。

72岁的李阿姨,自诉身体很好,没什么病,20多天前发现小腿皮肤上莫名地起水泡,一开始没在意,紧接着脚开始肿起来,渐渐不能行走。她以为是风湿性关节炎,到医院风湿科就诊,医生发现,病人的水泡很快破溃,往皮肤深沉烂,最后烂成两个洞,考虑可能是血管外科病,建议换科室就诊。经检查发现李阿姨空腹血糖高达17(正常5以下),已患有糖尿病。

专家介绍,该病人是典型的糖尿病并发症,只是她自己不知道已经患有糖尿病,以致于出现皮肤水泡、破溃,才被检查出来。专家提醒老年人要警惕足部真菌感染,如脚气、灰指甲、鸡眼、老茧、瘊子等,如处理不当都会引发“糖尿病足”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足部卫生和保暖,经常自查足部,若发生有水疱、皮裂、磨伤、胼胝、足癣、甲沟炎等任何微小的足部损伤和感染,不要随意自行处理,以免形成溃疡或坏疽。要做好足部保护,要穿舒适的鞋子和袜子,保持足部清洁干燥,要将趾甲剪平,并把边缘修光滑,要防蚊虫叮咬,不要剪破硬茧或鸡眼。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脚,以免烫伤。独居老人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暖脚。老年人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足部全面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知”足“常乐。

()

对于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而言,需要及早进行科学的治疗,来避免截肢的严重后果。那么糖尿病足要如何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好血糖,想要控制好血糖,必须要恢复胰岛功能,可以恢复胰岛功能的疗法只有细胞渗透修复疗法。该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胰岛功能,使患者正常的分泌胰岛素,进而来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

4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心梗

研究显示,75%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发生急性心梗很难发现,应特别注意保护心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而且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到。而且,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还指出,70%到80%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防治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在我国这个数字仅有15%左右。

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就应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进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如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以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5糖尿病人警惕合并肺结核病

结核病目前在我国传染病中依然是第一“杀手”。据疫情通报,我国肺结核疫情呈现“六多”特点:1.感染人数多,目前全国有5.5亿人感染过,达44.5%;2.患病人数多,全国现有活动肺结核450万;3.新发病人多,全国每年新发145万。居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一个未治开放性肺结核病人,一年能传播10~结合15人;4.死亡人数多,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肺结核,为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5.耐药患者多,占患者总人数的1/4,影响疗效;6.农村患者多,有80%患者集中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另据统计,糖尿病并发肺结核高达19.3%~24.1%,比普通人患肺结核高2~8倍。而且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并发肺结核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预防肺结核,早期发现,规范治疗。

糖尿病人并发肺结核的原因是,由于体内代谢紊乱,糖不能充分利用,使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下降,结核菌侵入后极易繁殖。糖尿病与肺结核有相互促进影响。反复酮症酸中毒能促使肺结核的发展,而活动性肺结核又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若病情恶化,应想到合并肺结核;反之,肺结核抗痨治疗疗效不好时,应考虑到患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是:多为突发性,病情重,病灶多以浸润、渗出、干酪性坏死等播散性病变为主,易迅速形成空洞;病菌持续阳性时间较长;抗结核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死亡率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糖尿病人若出现咳嗽、咯痰或带血痰、低热等症状,经治疗2周不见好转,应及时去专科医院诊查,拍胸片、查痰找结核菌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坚持两病同治,延长使用抗痨药的疗程。具体方法如下:

1.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而不宜服用降糖药。因为异烟肼、利福平能促使肝分泌较多的药酶,加速降糖药的代谢与排泄,影响降糖药的疗效。

2.规范治疗肺结核,联合使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痨药,足量坚持一年半,督导全程服药,观察用药反应。

3.饮食适当放宽,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总热量的摄入,以补充营养,有利于肺结核的康复。

糖尿病人更要增强预防并发肺结核的意识,切实做好以下具体预防措施:合理饮食,补充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讲究卫生,保持居室空气清新,不随地吐痰,戒烟。最后,要定期去医院做胸部线及痰结核菌检查。

如果觉得《糖尿病引发中风几率大 男性尤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