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友定期验眼 从确诊糖尿病开始

糖友定期验眼 从确诊糖尿病开始

时间:2019-07-17 19:38:51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就会出现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角结膜病和眼肌神经麻痹等严重眼病。糖尿病眼病发生率较高,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者,约有30%的患者并发眼病。糖尿病患者一但发生眼

1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去看眼科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就会出现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角结膜病和眼肌神经麻痹等严重眼病。糖尿病眼病发生率较高,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者,约有30%的患者并发眼病。糖尿病患者一但发生眼病,进展较快,它能使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

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两个主要发病阶段:首先是高血糖和高血压伤及眼部微血管而使之破裂渗漏,随后视网膜因异常血管增生而形成疤痕,进而转变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1.视力减退决定于病变是否出现于黄斑,如位于黄班,或玻璃体出血,或广泛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则视力障碍明显。如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可使视力完全丧失。

2.如果张大爷的出血不积极治疗而日渐机化,形成结缔组织,视网膜出现增殖性病变,此为增殖期,此期视力严重障碍。

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

白内障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眼科常见病之一,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要病因。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000万人因白内障而失明,我国是白内障的高发区域,约有300余万人患有白内障。且每年新增患者约45万人,今后5年全国约有525万人需要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预防和阻止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惟一有效方法。然而,多数人对白内障手术的认识还是不足的,以为白内障只有到了失明的程度才能手术。实际上这种做法会让白内障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对部分患者来说,白内障的发展可能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使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随着超声乳化手术不断完善,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已经非常高了,手术适应症随之放宽,视力在0.5以下即可手术,手术效果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复明,更注重了“恢复自然的视觉”即全程视力。这就避免了患白内障的病友从视物模糊到失明这一漫长痛苦的过程,也避免了白内障引起青光眼的可能性。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视力严重受损

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首先是控制血糖,主要采用激光治疗,以阻止视网膜新血管形成,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从而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或视网膜增殖形成,视网膜脱离,则需尽早手术治疗,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剥除增殖膜,使视网膜复位。

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表示并发症已有一定时日。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像张大爷那样,总是等待严重并发症的到来,而不积极预防治疗。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检查视力及眼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视力严重损害,以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去看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中、老年人致盲的一项最常见的原因。在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我们痛心地发现约2/3的患者因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致视力残疾,甚至失明,可见问题十分严峻。因此我们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去看1~2次眼科医生。这样,不仅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得到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且可改观“就诊晚、病情重”的局面,尽可能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最大限度的保护视力。

哪些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

1.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稳定,收缩压达170mmHg或超过170mmHg,舒张压超过100mmHg者。半年内患有心肌梗死、严重的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疾病等均不适宜进行手术。

2.血糖超过10.0mmol/L、尿糖达(++)或以上者,如不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就进行手术,很容易发生不测。如果血糖过高,手术中容易发生出血。手术后的炎症反应较大,伤口容易发生感染,愈合迟缓或不良。

3.患有齿槽脓肿,鼻窦炎及颜面、眼周围部皮肤化脓性炎症等不宜手术。眼周围的炎症病灶可能成为手术感染性炎症的来源。

4.活动性葡萄膜炎、慢性泪囊炎、角膜内皮变性及患有严重损害视力的眼病所致的视功能不良者不宜手术。

5.一只眼睛已失明,且有眼底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应通过心内科、眼科专家共同会诊后,再慎重把握手术时机。

2糖尿病患者如何定期检查眼底

张先生今年46岁,患糖尿病已经8年了。由于工作的关系,张先生服用降糖药总是断断续续的,因此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前段时间,张先生因为接手一个大项目,经常加班,所以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服用降糖药。一天,张先生突然感到右眼的视力有些下降,看东西模模糊糊的。但由于工作太忙,张先生又拖了半个月才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确诊张先生的右眼患了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而且其右眼的视网膜已经完全脱落。尽管医生对张先生进行了全力的治疗,但张先生的右眼还是永久性地失明了。

眼底出血是指眼底血管发生破裂出血的一种病症,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可导致眼底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患者的眼底血管发生阻塞,如出现眼底动脉血栓等。二是患者的眼部患有炎症性疾病,如患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等。三是患者患有全身性疾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四是其他原因导致患者眼底血管发生了病理性损害,如外伤等。在这些可引起眼底出血的疾病中,以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的几率为最高。

糖尿病之所以会引起眼底出血,是因为糖尿病可导致患者的血糖代谢发生紊乱。这种血糖代谢紊乱会侵害糖尿病患者全身的微血管,使这些微血管变脆,容易破裂出血。而眼底是人体微血管最集中的地方,故很容易受到糖尿病血糖代谢紊乱的影响。临床上将由糖尿病血糖代谢紊乱导致的眼底病变叫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对眼底造成包括出血在内的多种不可逆的伤害,因此,临床上主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定期检查眼底呢?

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的年龄若小于19岁,应在确诊的当时做一次眼底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该患者可在5年后再做一次眼底检查。五年后的检查结果若仍然正常,以后可每做一次眼底检查。此类患者若在做上述任何一次眼底检查中发现异常,应在当次检查后半年至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的年龄若为20岁或20岁以上,应在确诊的当时做一次眼底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此后可每3年做1次眼底检查,若在上述任何一次眼底检查中发现异常,应在当次检查后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被确诊的数年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了。而且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去就诊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时,应做一次全面的眼底检查,以后应每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

这两类糖尿病患者在怀孕期间,应每3个月做一次眼底检查,直至分娩。

此外,糖尿病患者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出现了以下症状,都应立即去医院做眼底检查:①视力突然大幅度下降,仅能看见手在眼前晃动或仅有光感。②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固定的圆形黑影。这个圆形黑影可完全遮住眼睛正前方的视线。③眼前突然出现数条线状黑影。这些线状黑影可逐渐增多,直至完全遮住视线。④眼前突然出现了红色的闪光点。这些红色的闪光点可逐渐增多,使人视物不清。⑤眼前突然出现了“蝌蚪”、“蚊子”或“蜘蛛网”状的物体。⑥出现了严重的眼胀、眼球跳动等症状。

3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眼底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糖友们有时候会感觉眼睛很难受,但一般人都认为只是小毛病,而不加以重视,要么采用滴眼液,要么干脆不理它,等到严重时才为自己当初的态度而后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1.应该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指导,让他们了解糖尿病并发症是常见的,不必过度紧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和视力损失。

2.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好血糖是最根本的手段,对血糖的控制可以避免或延缓该病的进展,大部()分专家主张控制血糖的三宝是带着白开水、多运动、多吃蔬菜。此外还要注意对血压、血脂、吸烟等危害因素的控制以及关注体重的增减。

3.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增高,血脂的增高导致患者发生视网膜脂血症。

4.患视网膜眼底病变的糖友们也要注意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以免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脱离。

5.外出游玩尤其是夏季外出游玩时要对眼睛做好一定程度的防护工作(很多研究资料已经表明:紫外线照射可以诱发白内障)你可以带遮阳伞、遮阳帽、墨镜,总之要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直接照射。

6.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视力变化,都应接受定期的眼部检查。一般每年检查一次视力和眼底,患糖尿病5年以上的患者每半年检查一次。

7.中医讲“药食同源”每天两杯代茶饮也是广大糖友们不错的选择(比如泡菊花,加枸杞,决明子,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的作用,每天早上、下午各一杯)。也可以购买护眼仪,闲暇时间给自己的眼睛做保健操。

8.早发现和早治疗也可以延缓病变的发展,不仅如此,早期治疗的费用也比晚期治疗的费用低。对于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可采取药物、激光和手术的疗法。

建议: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查眼底

医生建议患有糖尿病的人都应定期查眼底,因为几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如果患者有视觉症状,诸如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蚊子”或“蜘蛛网”等,应检查眼底。

2.1型糖尿病诊断时若年龄小于19岁者,当时即应检查眼底,如眼底正常,以后每5年查一次眼底,后每年查一次;诊断时患者年龄为20岁或大于20岁者,当时应查眼底,如眼底正常,3年后每年查一次。

3.2型糖尿病在诊断前数年可能已患有糖尿病,因此,刚发现糖尿病时可能已有相当明显的视网膜病变(甚至有些患者是以眼部不适为首发症状而来就诊的),这些患者当时应检查眼底,如眼底正常,3年后每年查一次。

4.妊娠期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妇女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所有的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以保护视力。

4糖友定期验眼 从确诊糖尿病开始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关心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往往忽略了定期去检查眼睛,然而,很多眼科疾病恰恰与糖尿病有很大的关系。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多种合并症,其中眼部的病变就称为糖尿病性眼病。目前很多病人对糖尿病性眼病的认识非常缺乏,等到看不见了才就诊,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而失明。为了保护视力,防止失明,从确诊糖尿病的那一刻起,就要关心眼健康。

糖友比非糖尿病人的失明率高25倍

血糖的不稳定会使眼房水折射力升高,可以引起眼部屈光的改变,如近视力、远视力的减退,提早出现老花。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病等。最为严重和棘手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视力恶化的“罪魁祸首”,做一个简单的比喻:眼睛犹如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视网膜就像我们装进相机的底片,若是好的底片拍出来的相片当然是缤纷的多彩世界;但若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好像相机装了发霉过期的底片,所以原本应是多彩的人生就失色不少。

据国外权威机构报告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失明几率高25倍。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盲不可逆转

糖尿病可以导致各种眼部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通过手术治疗一般可复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将产生不可逆性盲,目前已是我国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致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是新生血管形成和出血。由于眼底视网膜上长出新生血管,使视力慢慢下降。如果病人此时忽视治疗,将会使玻璃体腔内出血,也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病人将永久失明。同时也可能引起青光眼而致病人发生剧烈眼痛。

尽管如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对眼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眼病的发生。患者应定期扩瞳做眼底检查,必要时可以做荧光眼底造影以发现早期病变。

干眼病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眼病

干眼病虽然危害小于前两个糖尿病相关眼病,但其实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眼病。轻者引起眼部不适,重者也可能导致视力的下降。高血糖会改变泪液的成分、渗透压以及破坏眼球表面的细微结构,从而导致泪液无法在眼球表面停留,引起干眼病。不经正规治疗,自己乱用眼药常会加重该病症状,发生角膜混浊影响视力。

此外,白内障跟糖尿病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数值时高时低,容易造成晶状体水肿,使得内部纤维结构破坏,所以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早出现白内障,一旦有了白内障,发展得也比正常人更快,所以患者要注意随访,选择合适的时机手术。

预防眼病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糖尿病人应该认识到糖尿病性眼病,并积极防治。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这是防治并发症的基本条件。其次,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及时治疗。一般首次发现糖尿病,就应该到眼科就诊,让医生制定一份详细的随访和治疗方案,如每年随访观察;或接受保护视网膜血管的药物治疗;对较严重的病人,需及时采取视网膜激光治疗以保护视力;对于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防止失明。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前,应该先到眼底病医生那儿就诊,明确及控制眼底病变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因为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可加重眼底病变而使视力下降。

总之,只要糖尿病病人增加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在还没有发生明显视力下降的时候,就应该到眼科就诊,保护视力,防止失明。

5糖尿病患者应及早做眼检查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而且血糖控制状况是全世界最差,这也直接导致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由于眼部血管病变导致的失明更是成为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尽早进行眼部检查,降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致盲几率,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整理)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许多糖尿病患者就医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专家提醒,从确诊糖尿病开始,患者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眼检查,避免致盲危害。

延误治疗

“糖友”丢光明

52岁的市民孙先生前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后经系统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他片面地认为平时只要注意饮食并且适量运动,就可以完全摆脱此病,而且因为恐惧,后来单位体检孙先生也尽量回避。

一晃十年过去了,孙先生有天突发眼底出血、视力模糊,紧急前往医院诊治,后经检查发现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发的玻璃体出血。由于病情严重,医生为他实施了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还多次进行激光治疗。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后期孙先生严格用药,定期复查,视力也难以恢复。

防治手段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口服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为视网膜激光治疗。单纯期和增殖前期主要是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内科口服药物治疗,疗效相当好,并且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保存良好的视功能。增殖期主要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差。

防治,对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有眼科症状,都应该到眼科进行常规的视力检查和眼底检查,第一次眼底检查时,最好拍摄眼底彩色照片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然后决定治疗方式和随诊时间,随诊时间以6个月~1年为宜。该病贻误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没有及时眼科就诊。

如果觉得《糖友定期验眼 从确诊糖尿病开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