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怎样确诊得了糖尿病

怎样确诊得了糖尿病

时间:2022-03-31 17:00:20

相关推荐

怎样确诊得了糖尿病

了解糖尿病知识,健康生活每一天。今天糖尿病专栏小编为大家介绍怎样确诊得了糖尿病?,希望您时刻保持警觉!

1怎样确诊得了糖尿病?

诊断要点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2儿童期糖尿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1)起病较急。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3)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会阴部闯关为明显的症状。

(4)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

(1)血糖 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2)尿糖 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3)糖化血红蛋白 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8.5%~10%为轻度升高。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满意者多>14%。

(4)β细胞功能测定 在糖耐量试验测血糖的同时,测各时相的胰岛素及C肽水平。患儿在糖负荷时血糖峰佱显著增设,且2h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胰岛素及C肽反应低下。

(5)血脂 未经治疗者血脂显著增高。

酮症酸中毒

患儿可因急性感染、过食、延误诊断或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诱发酮症酸中毒。起病急,表现为多饮多尿而又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周身痛,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唇樱红、呼吸深长、呼出气有醋酮味等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甚至昏迷、死亡。血糖>16.7mmol/L,尿糖+++~++++,血酮体>1:2阳性,尿酮体阳性,血pH<7.3,HCO3-明显减低。

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严重高血糖(血糖常为41.6~83.3mmol/L),血钠>145mmol/L,血浆渗 透压>300mosm/kg,脱水及昏迷。但血酮体不高,尿酮体阴性或弱阳笥。有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治疗中由于输入葡萄糖盐水过多,可发生医源性高渗 性非酮症性昏迷,应予注意。

低血糖反应

患儿对胰岛素十分敏感,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多出现于胰岛素作用最强时,正规胰岛素多在注射后3~4h,中效或长效者在夜间或次晨早饭前出现。表现为苍白、软弱、倦怠、头晕、饥饿或出汗心悸、甚至抽搐、昏迷、死亡。

3诊断糖尿病别漏查GTT!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对此病无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糖尿病危害严重,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不注意必要的检查和正确的治疗,一旦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或者不可逆转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那就悔之晚矣。

糖尿病是由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时进食的糖类过多,或注射大量葡萄糖液以后,可以暂时出现糖尿;当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血中的葡萄糖不能经过肝脏加工而贮存起来,会使血糖和尿糖都升高。所以,诊断糖尿病根据各项检验项目来判定。

糖尿病主要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1.血糖(GLu):

指血中的葡萄糖含量。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毫摩尔/升(或70-110毫克/分升)。空腹血糖增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GHb):

是指结合了糖的血红蛋白,正常值为血红蛋白总量的4%-6%。糖尿病人的含量可较正常值高2-4倍。经治疗控制病情后,GHb含量在2个月左右可降至正常。这项测定可反映近2个月血糖的总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控制程度。

3.葡萄糖耐量试验(GTT):

是检查胰岛细胞对血糖调节机能的状况,特别是对隐性或可疑的糖尿病患者有效。正常食入糖以后,血糖高峰值多出现在半小时,少数在1小时,不超过8.9-10.0毫摩尔/升;2小时恢复到食入糖以前的水平。如果食入糖后血糖超过10.0毫摩尔/升,2-3小时后仍不恢复正常,则为异常。

4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检验糖尿现多用葡萄糖氧化酶的试验纸法,这种试验纸只对葡萄糖有反应,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测试,所以被广泛使用。

虽然糖尿是糖尿病的代表症状。但并非有糖尿者,都患了糖尿病,有的人没有糖尿病,却有糖尿的现象,而有的糖尿病者却没有糖尿现象。

没有糖尿病却排出糖尿的人,可能是因为注射葡萄糖后,或者兴奋,操心,都会排出糖尿。服用肾上腺皮脂激素及长期服用由Thiazide所制的血压降低剂者,也容易排出糖尿。

还有,若是肾功能有了先天性变化时,也会产生尿中易排出葡萄糖的肾性糖尿状态,这种人要是不小心服用了治疗糖尿病的药剂,就会引起低血糖发作。和这情形相反的是,有的糖尿病轻型患者,空腹时所排的尿,也不含葡萄糖,所以要诊断糖尿病,就必须同时检验糖尿和血糖。

空腹时,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即血糖)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一。储存在肝脏中的肝淀粉,不断地被分解为葡萄糖而排到血液中,同时也运送到全身各组织,肌细胞尤其会转化葡萄糖为热量。当葡萄糖的供应跟消耗到平衡时,血糖就经常保持百分之零点一的浓度。

出汗的时候,血糖的浓度一定会升高,等过了大约两小时后,才会恢复原状。但是,患了糖尿病的人,在每餐饭后,血糖值会上升的比一般人高很多,而且很难恢复原来之值。

这症状产生的原因是胰脏所分泌的胰岛素缺乏,无法充分达成把血液中的葡萄糖送到肌肉等组织中的功能,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空腹时的血糖值,若是在一定的基准以上,就可以诊断确定患了糖尿病,但是仍有些糖尿病患者以此法测出血糖值的结果为正常者,所以光是测量空腹时的血糖值是无法断定的。

因此就改采另一种方法,那就是让受验者摄取定量糖值,然后观察其血糖变化,这是一般的诊断法,称为糖值负荷试验。

糖值负荷试验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都是取用葡萄糖五十到一百公克,加水稀释后服用。过了数小时后,观察其血糖值的变化,而画成曲线,称为血糖曲线,从其移动来判定正常与否。另一方面也可吃定量的米饭以代替喝葡萄糖液,来进行检验。

轻微的患者有时没有办法确实诊断,只好采用一种特别的检查法,及让患者服用肾上腺皮质合成留体剂或矿胺,尿素剂后,再检验血糖。

有的轻型糖尿病患者,饭前尿中虽无葡萄糖,但餐后会有,所以检验要在饭后两小时进行。几乎没有自觉症状的人,经过五到十年的长时间,就会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疾病。

5糖尿病眼病的诊断

研究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密切,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加长而增高。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在我国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大小无关,但是与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关。眼底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如同时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则眼底病变发病率也会明显增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临床过程,根据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其他全身合并症以及个体差异等,其病情发展快慢各有不同。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表现为微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的新生血管以及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这些病变的发生均能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

诊断要点

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渗出、或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按眼底所见可分为两型六期。

单纯型:

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合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

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有玻璃体出血。

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生视网膜脱离。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改变,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则可提高诊断率。

如果觉得《怎样确诊得了糖尿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