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警惕糖尿病“上眼” 黄斑水肿可导致视力下降

警惕糖尿病“上眼” 黄斑水肿可导致视力下降

时间:2021-10-03 07:27:55

相关推荐

建议“糖友”3~6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47岁的李姨7年前患上糖尿病。去年左眼视力下降到原来的10%,看见的影像变形扭曲,就诊发现眼底黄斑区黄白色一片,有水肿和渗出。李姨原来是“糖尿上眼”引致黄斑水肿。

1糖尿病引发眼底黄斑水肿

建议“糖友”3~6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47岁的李姨7年前患上糖尿病。去年左眼视力下降到原来的10%,看见的影像变形扭曲,就诊发现眼底黄斑区黄白色一片,有水肿和渗出。李姨原来是“糖尿上眼”引致黄斑水肿。专家表示,该病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提醒“糖友”要控制好血糖,定期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

发病:初期“躲猫猫”,后期可致盲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眼科主任邹玉平表示,糖尿病黄斑水肿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殊类型,在患者中出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以II型糖尿病人较为明显。他说:“不少中国人等到眼睛出现问题,感觉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患上糖尿病。”据统计,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在4000万人以上,当中约30%可能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据邹玉平介绍,糖尿病能引起屈光不正、上睑下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疾,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严重,黄斑水肿又是其进程中的严重病症。黄斑是人眼的光学中心区、视力最敏锐的地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机制紊乱,引起视网膜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小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进黄斑区,引起水肿。在病变初期,患者一般感觉不到明显症状,而忽视治疗。随病情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如感到有中心暗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严重者甚至盲目。

预防:控制血糖+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本病重要的检查手段。”邹玉平表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更能精确确定视网膜水肿程度,辅以立体眼底照片可全面了解黄斑情况。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医学难题,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之方法。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好坏是引起黄斑水肿的两大因素。“特别是空腹血糖值长期在8mmol/L以上的糖友,就要注意了。”邹玉平说,“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情延长,几乎100%出现视网膜病变。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如果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终生不发生。”

“控制血糖,是‘治本’之法;而‘治标’,则可通过眼内注射药物、激光治疗控制病情。”邹玉平表示,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有助消除水肿及抑制血管异常生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通过牺牲部分周边视力来保全中心视力的方法,术后视力或有所下降。但如果错过了激光治疗时机,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期(即第4~6期),将形成大量新生血管、视网膜增殖膜、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必须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出血、剥除增殖膜,将视网膜复位,争取机会进行激光治疗。”

此外,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需要每3个月甚至1个月复查眼底。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

2糖尿病易引发眼底黄斑水肿

47岁的李姨7年前患上糖尿病。去年左眼视力下降到原来的10%,看见的影像变形扭曲,就诊发现眼底黄斑区黄白色一片,有水肿和渗出。李姨原来是“糖尿上眼”引致黄斑水肿。专家表示,该病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提醒“糖友”要控制好血糖,定期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

发病:初期“躲猫猫”,后期可致盲

眼科专家表示,糖尿病黄斑水肿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殊类型,在患者中出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以II型糖尿病人较为明显。他说:“不少中国人等到眼睛出现问题,感觉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患上糖尿病。”据统计,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在4000万人以上,当中约30%可能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据邹玉平介绍,糖尿病能引起屈光不正、上睑下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疾,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严重,黄斑水肿又是其进程中的严重病症。黄斑是人眼的光学中心区、视力最敏锐的地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机制紊乱,引起视网膜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小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进黄斑区,引起水肿。在病变初期,患者一般感觉不到明显症状,而忽视治疗。随病情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如感到有中心暗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严重者甚至盲目。

预防:控制血糖+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本病重要的检查手段。”专家表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更能精确确定视网膜水肿程度,辅以立体眼底照片可全面了解黄斑情况。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医学难题,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之方法。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好坏是引起黄斑水肿的两大因素。“特别是空腹血糖值长期在8mmol/L以上的糖友,就要注意了。”专家说,“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情延长,几乎100%出现视网膜病变。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如果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终生不发生。”

“控制血糖,是‘治本’之法;而‘治标’,则可通过眼内注射药物、激光治疗控制病情。”专家表示,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有助消除水肿及抑制血管异常生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通过牺牲部分周边视力来保全中心视力的方法,术后视力或有所下降。但如果错过了激光治疗时机,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期(即第4~6期),将形成大量新生血管、视网膜增殖膜、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必须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出血、剥除增殖膜,将视网膜复位,争取机会进行激光治疗。”

此外,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需要每3个月甚至1个月复查眼底。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

3老糖友当心眼底黄斑水肿

建议“糖友”3~6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47岁的李姨7年前患上糖尿病。去年左眼视力下降到原来的10%,看见的影像变形扭曲,就诊发现眼底黄斑区黄白色一片,有水肿和渗出。李姨原来是“糖尿上眼”引致黄斑水肿。专家表示,该病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提醒“糖友”要控制好血糖,定期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

发病:初期“躲猫猫”,后期可致盲

糖尿病黄斑水肿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殊类型,在患者中出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以II型糖尿病人较为明显。不少中国人等到眼睛出现问题,感觉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患上糖尿病。据统计,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在4000万人以上,当中约30%可能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据介绍,糖尿病能引起屈光不正、上睑下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疾,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严重,黄斑水肿又是其进程中的严重病症。黄斑是人眼的光学中心区、视力最敏锐的地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机制紊乱,引起视网膜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小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进黄斑区,引起水肿。在病变初期,患者一般感觉不到明显症状,而忽视治疗。随病情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如感到有中心暗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严重者甚至盲目。

预防:控制血糖+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本病重要的检查手段。”医生表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更能精确确定视网膜水肿程度,辅以立体眼底照片可全面了解黄斑情况。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医学难题,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之方法。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好坏是引起黄斑水肿的两大因素。特别是空腹血糖值长期在以上的糖友,更应注意。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情延长,几乎%出现视网膜病变。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如果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终生不发生。

控制血糖,是‘治本’之法;而‘治标’,则可通过眼内注射药物、激光治疗控制病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有助消除水肿及抑制血管异常生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通过牺牲部分周边视力来保全中心视力的方法,术后视力或有所下降。但如果错过了激光治疗时机,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期(即第4~6期),将形成大量新生血管、视网膜增殖膜、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必须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出血、剥除增殖膜,将视网膜复位,争取机会进行激光治疗。

此外,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需要每3个月甚至1个月复查眼底。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

>>>推荐阅读

中医防治夏季眼睛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又叫“天行赤眼”。此病为季节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季,系由感受风邪热毒,侵袭人体眼部引起的。

常见黄斑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在眼科疾病中黄斑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给很多人的眼睛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黄斑疾病患者的视力急剧下降,对患者的伤害是很大的。

4糖尿病引发眼底黄斑水肿 玉米可降低老年黄斑病变率

建议“糖友”3~6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本报讯47岁的李姨7年前患上糖尿病。去年左眼视力下降到原来的10%,看见的影像变形扭曲,就诊发现眼底黄斑区黄白色一片,有水肿和渗出。李姨原来是“糖尿上眼”引致黄斑水肿。专家表示,该病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提醒“糖友”要控制好血糖,定期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

发病:初期“躲猫猫”,后期可致盲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眼科主任邹玉平表示,糖尿病黄斑水肿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殊类型,在患者中出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以II型糖尿病人较为明显。他说:“不少中国人等到眼睛出现问题,感觉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患上糖尿病。”据统计,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在4000万人以上,当中约30%可能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据邹玉平介绍,糖尿病能引起屈光不正、上睑下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疾,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严重,黄斑水肿又是其进程中的严重病症。黄斑是人眼的光学中心区、视力最敏锐的地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机制紊乱,引起视网膜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小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进黄斑区,引起水肿。在病变初期,患者一般感觉不到明显症状,而忽视治疗。随病情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如感到有中心暗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严重者甚至盲目。

预防:控制血糖+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本病重要的检查手段。”邹玉平表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更能精确确定视网膜水肿程度,辅以立体眼底照片可全面了解黄斑情况。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医学难题,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之方法。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好坏是引起黄斑水肿的两大因素。“特别是空腹血糖值长期在8mmol/L以上的糖友,就要注意了。”邹玉平说,“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情延长,几乎100%出现视网膜病变。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如果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终生不发生。”

“控制血糖,是‘治本’之法;而‘治标’,则可通过眼内注射药物、激光治疗控制病情。”邹玉平表示,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有助消除水肿及抑制血管异常生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通过牺牲部分周边视力来保全中心视力的方法,术后视力或有所下降。但如果错过了激光治疗时机,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期(即第4~6期),将形成大量新生血管、视网膜增殖膜、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必须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出血、剥除增殖膜,将视网膜复位,争取机会进行激光治疗。”

玉米降低老年黄斑病变率

根据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许多研究中心一起做的研究显示,摄取较高量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能降低43%罹患老年黄斑性病变的几率。玉米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尤其后者含量较丰。因此美国医学家也认为,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极佳补充食物。由于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为脂溶性维生素,加油烹煮有帮助吸收的效果,促使发挥营养作用的效果。

玉米须有一定的利胆、利尿、降血糖的作用,民间多用以利尿和清热解毒。如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患者,可用干燥玉米须50~60克,加10倍的水,文火煎开,每天分3次口服,对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十分有益,只是作用迟缓,以经常饮用为宜。

虽然玉米的功效众多,更是抗眼睛衰老的佳品。专家提醒,吃玉米时应注意嚼烂,以助消化。另外,腹泻者、胃寒胀满者、胃肠功能不良者一次不可多吃,并尽量吃新鲜玉米。

5警惕糖尿病“上眼” 黄斑水肿可导致视力下降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医学难题,目前仍未有彻底根治之方法。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好坏是引起黄斑水肿的两大因素。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情延长,几乎100%出现视网膜病变。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如果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终生不发生。

黄斑水肿导致糖友视力下降

糖尿病可以导致全身微血管发生变性,其中眼部血管最为细小和敏感,因此,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常常在糖尿病早期就发生局部组织变化,从而引起视网膜局部水肿。视网膜水肿表现为视网膜内液体的积聚增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引起其渗透性的增加,使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破坏,这就使大分子物质和离子从视网膜毛细血管进入视网膜组织而引起水肿。而黄斑局部毛细血管的缺血或闭塞,引起局部细胞的缺血缺氧使细胞肿胀产生细胞性水肿。

控制血糖,是“治本”之法

“控制血糖,是‘治本’之法;而‘治标’,则可通过眼内注射药物、激光治疗控制病情。”专家表示,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有助消除水肿及抑制血管异常生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通过牺牲部分周边视力来保全中心视力的方法,术后视力或有所下降。但如果错过了激光治疗时机,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期(即第4-6期),将形成大量新生血管、视网膜增殖膜、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必须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出血、剥除增殖膜,将视网膜复位,争取机会进行激光治疗。”

定期检查是预防的根本大法

此外,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需要每3个月甚至1个月复查眼底。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

如果觉得《警惕糖尿病“上眼” 黄斑水肿可导致视力下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