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当心糖尿病引起尿毒症

当心糖尿病引起尿毒症

时间:2020-01-30 15:02:45

相关推荐

当心糖尿病引起尿毒症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糖尿病。有报道指出:长期的糖尿病会引发肾脏损害,引起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又会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那糖尿病发展为尿毒症的概率是怎样的呢?这里,我们来说说糖尿病

1糖尿病部分情况下会转成尿毒症 如何预防才好?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糖尿病。有报道指出:长期的糖尿病会引发肾脏损害,引起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又会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那糖尿病发展为尿毒症的概率是怎样的呢?这里,我们来说说糖尿病和尿毒症的关系。

糖尿病怎么会转成尿毒症?

1、遗传背景

人们早就认识到,DN的发生具有遗传背景。不同种族的DN患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同一种族中其发病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病友的血糖长期控制较好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有些糖尿病病友血糖控制不理想,却不发生糖尿病肾病,这即与病人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

2、高血糖

早在1985年WHO糖尿病研究小组的研究证实,DN主要出现在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的患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由高血糖产生的一系列代谢紊乱是DN发生并最终发展成尿毒症的重要因素。长期血糖升高,肾组织蛋白与葡萄糖分子发生作用,使这些蛋白的生化结构与理化交联性质发生改变,最终产生蛋白尿。加强血糖控制可以延迟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并延缓微量白蛋白尿向临床蛋白尿发展的进程。

3、高血压

高血压是DN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可加速DN的发展及肾功能减退,以至发生尿毒症。对于1型糖尿病病友,大部分高血压都是继发于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病友中,高血压往往发生在糖尿病之前。但不管怎样,高血压都能反过来使糖尿病进一步恶化。在糖尿病阶段,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尤其对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DN早期控制血压可将尿毒症的发展延缓10—左右。

糖友如何预防尿毒症?

要避免糖尿病肾病及尿毒症的发生,首先要及时发现糖尿病,因为2型糖尿病常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其次,糖尿病要坚持治疗,尽量选用肾毒性比较小的降糖药,切忌吃吃停停,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血糖、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检查,以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第三,一旦发现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肾病等疾病时,要及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当心糖尿病引起尿毒症

糖尿病和尿毒症这两种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据最新统计显示,每三个尿毒症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即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出现持续的蛋白尿为主要标志。在糖尿病患者中,DN的发生率约为34.7%,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那为什么糖尿病会变成糖尿病肾病进而进一步变成尿毒症呢?下面我们来与广大病友一起学习了解在您身边存在着的、可能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从而加强您对该疾病的认识。

(一)遗传背景

人们早就认识到,DN的发生具有遗传背景。不同种族的DN患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同一种族中其发病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病友的血糖长期控制较好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有些糖尿病病友血糖控制不理想,却不发生糖尿病肾病,这即与病人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

(二)高血糖

早在1985年WHO糖尿病研究小组的研究证实,DN主要出现在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的患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由高血糖产生的一系列代谢紊乱是DN发生并最终发展成尿毒症的重要因素。长期血糖升高,肾组织蛋白与葡萄糖分子发生作用,使这些蛋白的生化结构与理化交联性质发生改变,最终产生蛋白尿。加强血糖控制可以延迟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并延缓微量白蛋白尿向临床蛋白尿发展的进程。

(三)高血压

高血压是DN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可加速DN的发展及肾功能减退,以至发生尿毒症。对于1型糖尿病病友,大部分高血压都是继发于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病友中,高血压往往发生在糖尿病之前。但不管怎样,高血压都能反过来使糖尿病进一步恶化。在糖尿病阶段,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尤其对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DN早期控制血压可将尿毒症的发展延缓10—左右。

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时刻警惕糖尿病的症状,防止由于糖尿病治疗不当而引起肾衰竭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尿毒症发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非常重要,对于肾脏的保护也非常必要。

3糖友要分外警惕“尿毒症”

1、毒物及代谢产物蓄积引起的症状:

(1)消化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是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主要是纳差、消化不良、腹部不适,以后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者可有舌炎、口腔糜烂。若消化道溃疡累及血管时可有呕血、便血。

(2)造血系统表现:慢性肾衰患者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肾衰病人多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下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此外,还可有白细胞异常,由于“毒素”的作用,使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均有障碍,白细胞总数下降(其中主要是淋巴细胞生成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能力亦降低。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见的有高血压、尿毒症性心肌炎和心包炎、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

(4)呼吸系统表现:呼吸系统一般可在有酸中毒时出现呼吸困难,也可由尿毒症产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表现。

(5)皮肤表现:可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瘙痒及“尿素霜”。

(6)骨骼系统: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可以出现骨质疏松,骨软化或纤维性骨炎而出现疼痛假性骨折。

(7)神经精神症状:中枢性表现有反应迟钝、抑郁、烦躁、兴奋、抽搐、嗜睡及昏迷。周围性表现为周围神经变性等病变的表现,有皮肤过敏、灼痛、肢体乏力和活动障碍等。

(8)内分泌功能异常:

①甲状旁腺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可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出现上述尿毒症性骨病改变。

②甲状腺功能障碍:症见:乏力、易疲劳、嗜睡、皮肤干燥、听力下降、腱反射减弱、体温低等。

③性功能障碍:女子表现为月经不调,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男子主要表现为阳痿和精子活动力下降。小儿表现为性成熟期延迟。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肾是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它的损害,可直接影响这些环节的正常进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l)脱水与水肿:肾衰病人可以出现水肿,也可以出现脱水。结果引起口渴、尿多等脱水表现,如不注意补充则会使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加速肾脏的损害,所以这种情况下的补水比服药重要。另一方面,肾脏的排泄能力很差,如果摄水量超负荷时,水又排不出,潴留在体内,表现尿少、体重增加、浮肿、肾血管肿胀而影响肾血流,也可加重肾损害。所以,应每日测体重,记录24小时尿量及其它额外排泄量,这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

(2)钠、钾的变化:应常观察有无乏力、嗜睡、腱反射减弱等低钠表现以及前述的高钠表现,还应经常复查血中各()种电解质的含量,以便及时调整。少尿和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是最常见的引起高钾原因。临床上出现心肌抑制表现,如心音低,心率慢,心律紊乱甚至骤停,也常见骨骼肌症状,如肢体麻木、乏力、无力及麻痹、瘫痪,症状常由下肢向上发展;可出现昏厥和神志障碍;有时可以出现呼吸肌抑制,导致呼吸停止。低钾血症的发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体内水的潴留出现稀释性低钾,此时有低钾表现,而钾的量并不少,主要是体内钾的重新分布所致;另一方面由于摄入过少,呕吐、腹泻的丢失,以及利尿的丢失造成了体内钾的缺乏,出现真正的低血钾。低血钾的表现除消化道麻痹症状(如腹胀、肠鸣音减弱)外,其余表现与高血钾症状相似。

(3)酸中毒:轻度的酸中毒可以无临床表现。当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5毫摩尔/升时,可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无力、烦躁不安,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 。

但也有个别人肌酐、尿素氮很高,而本人无明显感觉者,此类患者最易延误病情,应引起高度重视。

4糖尿病患者乱服中药易致尿毒症

糖尿病这个病有一大特点:病人配合治疗,就能益寿延年;不配合治疗,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折损寿命。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1/3,相当多的病人不去医院寻求正规治疗,拖一天是一天,最后只能自食其果,以下4个病例具有代表性。

病例1:王先生30岁,母亲有糖尿病。他在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回家自己吃了两天母亲的口服药,减少饭量,增加了运动量。过两天,再查血糖降到7毫摩尔/升以下了,就不再管了。

向红丁:此病人已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他不查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肝肾功能,就吃其母所服药物,是不对的,因为人与人的病情不一样,不能照搬。他采取的饮食与运动疗法不错,但要坚持不懈。另外,空腹血糖降到7毫摩尔/升以下,对30岁的患者来讲尚未达标,应该降到6毫摩尔/升以下。

病例2:陈女士50岁,前发现血糖高。她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一直吃中药和保健品,还按别人说的,坚持“食疗”。血糖有时高有时低,最高到10以上,有时正常,还有过低血糖。最近尿里发现蛋白了。

向红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西药,副作用都远低于治疗作用,不可讳疾忌医。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并非没有副作用,有的糖尿病病人就是因为乱服中药导致尿毒症的。食疗和一些保健品有一定作用,但都不强,绝对不能代替药疗。糖尿病治疗贵在达标,50岁的病人空腹血糖不应超过6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不应超过8毫摩尔/升。血糖长期不达标,就会出并发症。尿白蛋白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开始,这是该病人为治疗不达标付出的代价,必须予以纠正。

病例3:姜女士60岁,2型糖尿病。口服药想起来就吃,忘了就不吃。嫌麻烦很少去医院,差不多一年查一次血糖。最近一次医生让她打胰岛素,她不愿意,自行把原来的口服药加大量吃。

向红丁:糖尿病治疗必须规范、规律,此病人不认真就医、服药、监测,糖尿病不可能控制好,并发症的出现是必然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将口服药量加倍,也不能代替胰岛素治疗。此病人病程已经超过,又没好好治,应该考虑打胰岛素,建议她去一家好的医院制订一套正确的治疗方案。

病例4:小辉15岁,身体很胖,去医院查血糖很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家长怕他吃上药以后就这辈子再也摘不掉糖尿病的帽子了,也怕他这辈子就跟药品为伍了,坚持不让他用药。只是让他减肥。

向红丁:目前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升高,患儿通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血糖高而酮症不重。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儿,饮食治疗与运动减肥是必要手段。很多2型糖尿病患儿还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所以单纯的饮食、运动疗法还难以让血糖达标,应该服用药物,如二甲双胍,以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从小就变成了“药罐子”,其实,多数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是可以考虑停药的。

5生活中要如何预防尿毒症?

第一、在思想上要重视。

加强肾脏护理,重视饮食健康与休息健康,对于预防尿毒症非常重要。

第二、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扼杀引起尿毒症的疾病诱因。

第三、对可以导致尿毒症的疾病进行有效控制

1、一般认为慢性肾衰其肾脏病变呈潜在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而且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呈进行性发展和加重。但如果对慢性肾衰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控制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尿毒症的发病率。

2、早期治疗肾炎等各种肾病对于预防尿毒症十分重要,那应该如何发现它呢?

肾脏受伤后所表现的症状,常常很难与肾脏病联想在一起,例如容易疲倦、肠胃不适、轻微的高血压、贫血、月经不顺等。一旦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有些人会归咎于压力太大、生活太紧张等,而不放在心上;有些较注意保养身体的人也许会开始求诊,但通常不得其门而入,求助于其他和症状对应的专科,而使得肾脏功能的异常被忽略。

第四、定期验尿是及早发现肾病,是预防尿毒症的好办法。

第五、重视尿毒症的早期表现与症状,对于防治尿毒症尤为重要。

尿毒症一般比较隐蔽,发病后的症状很多都不是表现的和肾有关,或者有些症状不明显表现在神的方面。开始的时候有的人会有血压的增高问题。主要由病人感受到的症状是厌食恶心、呕吐,特别是不能进食油腻的食物,到后来几乎连饮水都会呕吐;

浑身乏力,容易劳累疲倦,嗜睡;夜尿增多,尿频;有时候有上吐下泻的感觉,虽然最终嘴里也吐不出什么东西,也排泄不出什么东西;皮肤瘙痒,口舌发麻,一些肢体远端也会发麻;饮水量和饮水次数增多,下肢乃至全身浮肿;尿起泡沫等等。

第六、避免接触可以导致尿毒症的因素。

如含有过度可导致肾脏损害的化学制剂的环境应避免接触,这可能导致尿毒症。下面列出了几种可以导致尿毒症的因素:

1、含镉量高的食物。已经在一般家庭用品中发现一些化学元素与急性和慢性肾病有关联,只要仔细阅读产品的说明,多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是町以避免这些有害物质的。

镉这种稀有金属用于生产杀虫剂、橡皮轮胎以及塑料、涂料和其他产品。由于镉的工业用途很广,已经大范围地在一些食品和水中发现。限制摄人含镉量高的食物,如由动物肝和肾制成的食物、比目鱼、蚌类、扇贝、牡蚝以及在污泥中长成的蔬菜;确保用来喷涂和工艺用涂料、染料、瓷钠不含镉;不要使用古董的烹调用具,因为这些器具上涂有含镉制成的色素。

2、勿抽烟,烟对肾脏有害无益。

3、采用低蛋白饮食

对尿毒症患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正常成人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量1—1.5克,尿毒症病人只能进食0.5克/公斤以下,以减少体内氮质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潴留。

4、选用蛋奶类食品

由于进食蛋白量少,因此应尽量选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质食物,而少用豆制品等植物蛋白。

另外,一旦发现自己有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一定要积极治疗,尿毒症虽是致命的疾病,但也并不是无药可医。对无诱发因素的病例,肾功能不可逆转时,可考虑做透析治疗。

透析疗法包括口服、腹膜、血液透析(人工肾)三种;口服透析治疗仅适用于轻的尿毒症患者。近年来,由于透析疗法的普遍应用,使晚期尿毒症病人有5年以卜存活并保持一定劳动力者不少。因此,透析疗法是治疗晚期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最后,尿毒症病人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不要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以上这些都是在生活中预防和控制尿毒症的良方,预防肾病,多一些了解,多一份健康。

如果觉得《当心糖尿病引起尿毒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