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治疗专家:糖尿病认识误区

糖尿病治疗专家:糖尿病认识误区

时间:2024-05-14 17:02:50

相关推荐

糖尿病治疗专家:糖尿病认识误区

如能正确选择糖尿病食品,至少有以下好处:减小血糖、血压增高,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口感好,满足糖尿病患者想吃甜食的要求;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尿病食品能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1糖尿病食品认识的四大误区

如能正确选择糖尿病食品,至少有以下好处:减小血糖、血压增高,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口感好,满足糖尿病患者想吃甜食的要求;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尿病食品能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但广大患者对糖尿病食品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主要有四点:

误区一:糖尿病食品能降糖

有人认为糖尿病食品是无糖的,可以降低血糖。实际上绝对不含糖的食品极少,粮食做成的食品均含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糖。所谓无糖食品,主要说的是不含葡萄糖或者蔗糖,但很多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多糖,消化吸收较单糖(如葡萄糖)或双糖(如蔗糖)慢,对血糖影响较小,也就是血糖指数较低。但碳水化合物还是糖,消化吸收以后还是能变成血糖,吃了这些食物后血糖还是会增高,只不过增高的幅度较小而已。因此,不能要求糖尿病食品能降糖。

误区二:糖尿病食品可以随便吃

前面已经说了,粮食做成的糖尿病食品还是可能使血糖增高,不能随便吃。那么非粮食做成的糖尿病食品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吃了呢?也不是,有些食物虽不是用粮食做的,但是可能含糖,或者含脂肪较多,糖尿病患者吃了以后,会导致热量摄取超标,还是能造成肥胖、血脂异常或血糖增高。

误区三:糖尿病食品不计入饮食控制总量

有些人饮食控制挺严格,一天叁餐吃得不多,但却没把糖尿病食品计入热量,或者没有把主餐之间加餐的糖尿病食品计算在内,这样也会影响血糖控制。也就是说,糖尿病食品也不能随意吃,应该有质和量的要求。

误区四:糖尿病食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必需的

事实上,如果你能用普通饮食达到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全部目的,钱袋也不是那么鼓,完全可以不吃糖尿病食品。因此,吃糖尿病食品不算雪中送炭,只属于锦上添花。

2糖尿病食品认识的四大误区

现在市面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对糖尿病食品的误解也很多。严格地讲,没有专门的糖尿病食品,只有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吃的食品。毕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没有饮食治疗,就没有糖尿病的良好控制。

如能正确选择糖尿病食品,至少有以下好处:减小血糖、血压增高,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口感好,满足糖尿病患者想吃甜食的要求;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尿病食品能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但广大患者对糖尿病食品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主要有四点:

误区一:糖尿病食品能降糖

有人认为糖尿病食品是无糖的,可以降低血糖。实际上绝对不含糖的食品极少,粮食做成的食品均含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糖。所谓无糖食品,主要说的是不含葡萄糖或者蔗糖,但很多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多糖,消化吸收较单糖(如葡萄糖)或双糖(如蔗糖)慢,对血糖影响较小,也就是血糖指数较低。但碳水化合物还是糖,消化吸收以后还是能变成血糖,吃了这些食物后血糖还是会增高,只不过增高的幅度较小而已。因此,不能要求糖尿病食品能降糖。

误区二:糖尿病食品可以随便吃

前面已经说了,粮食做成的糖尿病食品还是可能使血糖增高,不能随便吃。那么非粮食做成的糖尿病食品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吃了呢?也不是,有些食物虽不是用粮食做的,但是可能含糖,或者含脂肪较多,糖尿病患者吃了以后,会导致热量摄取超标,还是能造成肥胖、血脂异常或血糖增高。

误区三:糖尿病食品不计入饮食控制总量

有些人饮食控制挺严格,一天叁餐吃得不多,但却没把糖尿病食品计入热量,或者没有把主餐之间加餐的糖尿病食品计算在内,这样也会影响血糖控制。也就是说,糖尿病食品也不能随意吃,应该有质和量的要求。

误区四:糖尿病食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必需的

事实上,如果你能用普通饮食达到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全部目的,钱袋也不是那么鼓,完全可以不吃糖尿病食品。因此,吃糖尿病食品不算雪中送炭,只属于锦上添花。

3细数糖尿病十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由吃糖或者吃甜食太多造成的。其实,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年龄增加,心理压力等。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年轻人不可能得糖尿病。如今,糖尿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定期体检有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及采取早期措施和治疗。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行了。糖尿病不能只服药,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心理平衡、科学运动、科学监测等。

误区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者是主食的摄入。这是错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

误区五: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不对,血糖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血糖过低会出现低血糖血症。

误区六:只要多吃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误区七: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实际上,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的最重要的评估指标。

误区八: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糖尿病需要及时、及早接受正规的筛查和治疗。

误区九: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正确的做法是,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治愈的,需要终身治疗。

误区十: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保健品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应于特定人群使用,但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4常见糖尿病认识的6大误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骤升,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广大朋友已经了解很多了,但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血糖越高,越应该主动增加运动量。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位糖友有段时间他的血糖控制的不好,餐后2小时血糖常常在16 mmol/L 以上,他想通过运动降低餐后血糖。每顿饭吃完后2小时他会测试血糖,如果血糖高,他就跳绳,半小时后血糖明显下降。半个月后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运动降糖的效果真不错。”

误区二:胖点更健康,或者认为我很胖,我不是糖尿病。

胖点更健康,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位糖友在接受我为他制定的降糖方案后,体重有所下降,血糖控制良好,两个月后他来找我,希望为他调整药物,既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又能使他的体重有所增加。他的理由是瘦了不排场,当时他的体重是80kg,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90kg,他的身高是175cm。

体重究竟在怎样一个水平才是最佳的呢?这里有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而理想的体重应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比如您的身高是175㎝,您的标准体重=175㎝-105=70㎏,那您的理想体重就应该在70㎏的±10%以内。一个理想的体重既有利于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又有利于远离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对刚才提到的那位糖友,其实,他的体重与理想体重还有距离,因此建议他进一步减重至理想体重。我认为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远离疾病,比外表的排场更重要,希望每位朋友都能保持健康的体重。

此外,还有些糖友认为得了糖尿病一定会消瘦,只要体重没变化,或者说体型仍然较胖就不会患糖尿病,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血糖只有处于较高的水平,体重才会下降;当血糖轻度增高时,体重可以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肥胖本身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肥胖的朋友们请注意减重,并定期进行血糖的测试。

误区三:患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面和水果了。

经常听到一些糖友抱怨:“以前生活艰苦,吃不上好东西,现在生活好了,却得了糖尿病不能吃”。一位糖友患病十年,他说:“我很喜欢吃水果,自从发现糖尿病,我十年没吃过一口水果”。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我非常赞叹这位糖友的意志力,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对它的长期控制需要良好的意志力。但我非常遗憾他十年没吃过一口水果,因为水果不仅是他饮食中的乐趣,也是他身体所必需的。由于缺乏正确的饮食指导,这位糖友放弃了他饮食中的一种享受和身体的需要。还有朋友甚至因为患糖尿病,长期只敢食用粗粮,造成营养状况下降。

确实,我们现在诸如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症等等疾病的发生,很大原因是吃出来的。但请朋友们不要步入另一个误区——“不让吃”。糖尿病的饮食治疗适合所有人,它是一种健康的饮食观念。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饮食和疾病有怎样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吃,请您主动接受医生的建议。

误区四:血糖稍微高一点,不治疗没关系。

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我们把糖尿病称做隐型杀手,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稍微高于正常时,身体可以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忽视了对疾病的诊治;还有一些患者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血糖高,却不主动接受治疗,不知不觉中就是在这稍微增高了一点的血糖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危害,比如:冠心病、中风、截肢、失明、尿毒症等等。当这些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时,一切悔之晚矣。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有效控制后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当餐后血糖轻度增高还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医学上称糖耐量减退,即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大血管(如心、脑血管等)已经开始受到损伤,容易发生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患。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有2/3以上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因此即便是您的血糖稍微比正常人高一点,也请不要忽视您的健康,一定要请医生给您做些生活方式的指导,必要时借助药物治疗。当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一些微血管(如供应视网膜和肾脏的小血管等)发生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肾脏功能障碍等问题。请您爱惜身体,不要讳疾忌医。

如果您的年龄超过40岁,如果您有糖尿病家族史,如果您体型肥胖,如果您有性功能下降,如果您生过8斤以上的孩子,如果您皮肤瘙痒或容易起疥疮等,请不要犹豫,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空腹血糖和糖后2小时血糖的测试。如果您的空腹血糖已超过5.6mmol/L,或服75g葡萄糖后血糖超过7.8 mmol/L,请您主动就医。

因此,如果您发现血糖异常,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医生为您提供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忌盲目听信。

误区五:某种糖尿病的药你服用有效,对我也一定有效。

糖尿病不同于感冒、发烧,抗病毒、抗生素类药物按说明吃足量即有效。每位糖友血糖水平高低不同,胰岛功能状况不同,胰岛素敏感程度不同,饮食情况不同,运动情况不同,工作强度不同等等,太多的不同要求为每位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同一种降糖药对同样患有2型糖尿病的两位患者,效果会完全不同。有位糖友听邻居说用优降糖效果不错,因此自行购买优降糖并按说明服用,结果导致严重的低血糖昏迷,这就是忽视治疗个体化的恶果。

还有一些患者喜欢听信各种各样的治疗广告,病急乱投医。有位患者在住院接受胰岛素治疗时说:“两年前医生就建议我用胰岛素,我不信。两年中我花了6万块钱听信各种治疗广告,每个广告推荐的药物用两个疗程,效果不好再换,两年后我的身体被拖垮了,还得回来打胰岛素。”这样盲目乱投医的朋友我时常会遇到,也时常会为他们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叹息。

当血糖超过14 mmol/L,则不建议糖友运动,此时靠运动来降低血糖对身体是有害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措施,但这种治疗方法是需要适应症的,也就是说不是每位糖友都可以进行运动治疗。当您的血糖、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身体同时还存在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或合并一些急性病症时,则不主张运动治疗;当您的身体过于消瘦,胰岛功能较差时,我们也不主张您运动治疗。

我们会建议身体状况好且肥胖的2型糖友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运动量进行锻炼,运动需要有医生的指导。

误区六:胰岛素不能用,打了就离不开了;或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方案。

人体内不能没有胰岛素。正常情况下,胰岛细胞可以分泌足量胰岛素满足需要。一般情况下,有大约50%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就可满足需要。当胰岛病变超过50%,则不能产生足量胰岛素,血糖就会升高。换句话说,当您的血糖升高被诊断为糖尿病时,您的胰岛功能损伤已经超过了50%。所以及时补充内源(通过口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外源(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治疗所需。如果您的胰岛功能损伤严重,药物无法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只能通过外源补充。而外源胰岛素不能口服(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必须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吸收到体内,分解后的氨基酸是没有胰岛素作用的)。大家不能接受的不是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的给药方式。所以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胰岛素。

5糖尿病治疗专家:糖尿病认识误区

糖尿病治疗专家称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据统计,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比一般肾病高18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达60%以上;合并双目失明者高达5%,致盲率高于正常人10倍以上;合并下肢坏疽和截肢的高于正常人的15倍;因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死亡率达20-40%。许多患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目前仍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不会自我保护,常面临着病情的困扰。今天糖尿病治疗专家向大家介绍糖尿病认识误区。

误区一: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尿糖测定的意义不清楚。有的患者只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他们不知道空腹血糖正常只能说明胰岛β-细胞基础功能尚可,而大多数的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正常或偏高仅表现餐后血糖升高,而餐后血糖持续升高是血管病变的重要病因。因此,要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还有部分人认为只要监测空腹血糖和早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这两次血糖正常就盲目地乐观。正确的检测是测定每餐前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才能了解全天的血糖面貌,从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全面控制好血糖。另有一部分人只测尿糖而不测血糖,认为尿糖阴性就是血糖正常。尿糖加号就是血糖不太高。他们不知道肾功能正常情况下血糖于9-10mmol/L时尿糖是阴性的。也就是说如血糖是7或是8mmol/L时,尿糖测定是阴性,但此时血糖仍是高的。还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糖测定很高但尿糖是阴性。

误区二: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糖一旦下降或刚正常,马上自行当“医生”,急于减量或停药,他们不知道这是饮食调节和降糖药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随意停减药物。

误区三:拒绝服任何西药。认为西药副作用大而中药无毒副作用。

误区四:错误地认为胰岛素有成瘾性,会形成依赖,再也“戒”不掉了,或者误认为2型糖尿病用了胰岛素后会转变成1型糖尿病从而终生离不开胰岛素。结果导致宁愿血糖高,不打胰岛素,从而延误病情。其实不然,只是疾病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补充胰岛素才能维持糖代谢的正常。

在此糖尿病治疗专家向大家推荐中西医结合个体精细化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订相关个性化治疗方案,利用中医调理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利用西医快速控制病症的进一步发展,缓解并发症。发挥传统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合理的中西医搭配,有效控制血糖。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肾病、眼病、神经病变、糖尿病ED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和治疗。

如果觉得《糖尿病治疗专家:糖尿病认识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