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血糖监测需要注意5个问题

糖尿病血糖监测需要注意5个问题

时间:2020-10-16 10:11:25

相关推荐

孕妈妈在吃得多,动得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孕妈首次发现或者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它的病发原因主要与怀孕期间孕妈身体负担增加、内分泌变化、身体对于摄入体

1孕妇要定期查血糖 怀孕后也要每天运动

孕妈妈在吃得多,动得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孕妈首次发现或者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它的病发原因主要与怀孕期间孕妈身体负担增加、内分泌变化、身体对于摄入体内的糖代谢不良,对血糖的调节功能下降造成的。

糖尿病对母亲、胎儿危害大

无论是对准妈妈还是对胎儿,糖尿病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孕妇患了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率、尿路感染的几率都可能比普通孕妇高很多,还可能出现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率增高等。不仅如此,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产后5~,有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还会对胎儿产生一系列的病变性影响,巨大儿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体和胎盘的功能。母体将各种必需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母体和胎儿血糖水平差异仅15%~20%。如孕妇血糖控制不好,可致胎儿高血糖,从而促使胎儿生长加速和过度,产生巨大儿。其次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增高,以及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呼吸窘迫症甚至一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等。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所生孩子今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有多大?据相关研究认为,糖尿病是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疾病,母亲妊娠期患糖尿病,所生的孩子在其青少年时期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几率会大些,因此,妊娠期糖尿病需高度重视。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

1、妊娠期糖尿病是高危妊娠的其中一种迸发症。建议女性在35岁前受孕,孕前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孕前检查就开始关注血糖情况。

2、受孕后,定期监测血糖及糖尿情况。

3、平时饮食不宜过量,饥饱适当,不过分摄取甜食水果等高糖食物。

4、每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注意每餐的餐后都应适当运动,帮助消化体内多余的能量和糖分。但孕妈不宜空腹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

2专家指导:糖尿病患者测血糖的正确时间

血糖监测间隔时间视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而定,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为原则。您应该按医生的建议检测血糖。通常情况下检测血糖有以下4个时间阶段。

1、全天血糖谱包括:三餐前后、睡前、夜间共8个时点,对病情不稳定者、妊娠糖尿病病友、使用胰岛素者适用,每2~4天测1次全天血糖谱。

2、初发病及调整药物者:每周测4次,每次选8个点中的不同时间点。

3、病情稳定者:每月测4~7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4、手术前后、感冒、旅游等血糖不稳定时;每天至少测4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3妊娠糖尿病血糖监测及生活方式干预

血糖监测

如果可能,应鼓励所有GDM患者接受血糖监测,包括空腹及餐后血糖,最好是餐后1小时血糖。在患者对治疗依从且安全的前提下,血糖目标值应控制得尽可能低。

除自我血糖监测外,持续血糖监测(CGMS)是血糖监测方法的有益补充,可发现不可预知的低血糖或高血糖。

对妊娠前已罹患糖尿病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作为孕期自我血糖监测的辅助手段,每4~8周进行规律检测。

专家解读:临床研究显示,相对于餐前血糖而言,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可更好地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巨大儿诞生。研究提示,相对于餐后2小时血糖,良好地控制餐后1小时血糖,产科结局更好,孕妇也更愿意接受餐后1小时血糖监测。

第五届国际妊娠糖尿病工作组提出,毛细血管血糖的“上限”治疗目标值为空腹血糖5.0~5.5 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7.1 mmol/L。

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建议,孕期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5~5.9 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 mmol/L。

最新加拿大糖尿病学会(CDA)建议,孕期空腹及餐前血糖应控制在3.8~5.2 mmol/L,餐后1小时血糖 应控制在5.5~7.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 5.0~6.6 mmol/L。

目前,我国的标准为空腹血糖<5.6 mmol/L,餐前血糖<5.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 mmol/L。

孕期生活方式干预

孕期营养

所有孕妇应接受有关孕期营养的指导,糖尿病孕妇应获得更多建议。对于孕前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需要重新评价其孕前营养治疗。所有营养治疗建议应遵从个体化原则,并由专业营养治疗师制订。

对于孕前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其碳水化合物种类、数量、质量需要与胰岛素剂型和剂量相匹配。对于正在将口服药物治疗换为胰岛素治疗,或正在应用胰岛素的孕前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患者,如饮食控制不充分,则需要碳水化合物选择方面的细致建议。

专家解读:由于孕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胎盘的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胰岛素剂量增加,临床医生需要对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及其分配做出及时调整,以满足血糖控制需要。

对于肥胖的GDM患者,将平时的能量摄入减少30%,并不会增加酮症发生或其他危害,建议摄入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以减少GDM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并且产科和胎儿结局不受影响。虽然母亲肥胖可能与胎儿畸形相关,但不建议孕期妇女应用减肥食品。

孕期运动

中等量运动对妊娠妇女有益。孕前规律运动的女性发生GDM可能性相对较小。建议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大多数孕妇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活动。鼓励孕前运动的女性在孕期继续运动,只需要调整运动的强度和种类。

专家解读: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孕期运动类型、频率和强度尚缺乏有力证据。

孕期胰岛素应用

胰岛素()仍是1型、2型糖尿病或GDM患者孕期最主要的选择。人胰岛素替代了高度纯化的动物胰岛素,目前人胰岛素类似物有替代人胰岛素的趋势。

人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均不透过胎盘,孕期应用安全,已获批准。但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的孕期应用尚缺乏证据。

孕期口服降糖药应用

专家解读:孕期胰岛素应用仍为主要治疗方法。在一些经济落后、无法应用胰岛素的地区,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潜在风险远小于高血糖本身,或可为唯一选择,但目前二者均未获得孕期治疗GDM或2型糖尿病的注册适应证。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和指南,应谨慎应用。

二甲双胍 NICE和CDA均指出,二甲双胍可用于治疗GDM。NICE认为上述药物可用于2型糖尿病妊娠妇女,但目前无注册适应证。

专家解读:二甲双胍可透过胎盘,但未见有致畸作用。二甲双胍应用于GDM研究(MiG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可作为一些患者孕期控制血糖的选择用药。

磺脲类药物 NICE和CDA均指出,格列本脲可用于治疗GDM(目前无注册适应证),但也有报道称,妊娠最后3个月的不良结局与应用格列本脲有关。

专家解读:前瞻性研究证实格列本脲基本不透过胎盘,可用于部分GDM患者。此后又有很多回顾性研究证实了格列本脲治疗GDM的疗效。

其他制剂 理论上来说,氯茴苯酸类胰岛素促泌剂可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缺乏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α糖苷酶抑制剂,尤其是不吸收的阿卡波糖,理论上降低餐后血糖有优势,目前正在进行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孕期是禁忌的。

联合治疗 MiG研究提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减少胰岛素剂量。但是无论是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还是二甲双胍与格列本脲合用,在孕期都缺乏系统的研究。

胎儿异常 2型糖尿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怀孕时可能正在口服降糖药物,尚无研究发现用药后胎儿异常发生率增加。

4哪些孕妇应该经常检查血糖?

妊娠糖尿病的定义是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该定义不论产后这种状态是否持续,且不排除妊娠前已经存在糖尿病但未被发现或妊娠伴发糖尿病的患者。专家介绍说:妊娠期间孕妇的高血糖状况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与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指的是妊娠前已经患有糖尿病,占高血糖孕妇的10%~20%;而妊娠糖尿病则指的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血糖升高,占高血糖孕妇的80%~90%。

专家强调,任何一位孕妇都有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可能,以下人群发生风险更高:孕妇年龄超过30岁;肥胖,妊娠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标准体重的大致估算方法是(kg):(身高-105)],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明显增加的孕妇;直系亲属中有人得过妊娠糖尿病的孕妇;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过糖尿病的孕妇;以往妊娠时曾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孕妇;生育过巨大胎儿(体重大于8斤)的孕妇。存在以上情况的孕妇应经常检查血糖。

根据最新指南:对所有未诊断糖尿病的24~28周孕妇均应采用75克OGTT一步法筛查GDM,如果出现血糖异常,应该立即去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有无妊娠糖尿病。一旦确诊,沈主任告诉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和焦虑,但应及时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先从饮食、运动着手调节血糖,再不达标的话,则需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达标,必要时住院调节血糖。分娩以后,应尽量母乳喂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产妇的血糖下降,另一方面对孩子将来的健康也有益。产后6周,妈妈还需要在内分泌科再进行一次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查以重新评估糖代谢状况。

更多糖尿病文章推荐

糖尿病患者饮食选择和控制原则

糖尿病患者什么时候必须测血糖?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优点和缺点

糖尿病患者如何饮食控制血糖?

常打鼾的胖子糖尿病危险更大

5糖尿病血糖监测需要注意5个问题

糖尿病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哪些?

一、多长时间监测一次血糖为宜?

血糖监测的频率可因人而异。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每隔1~2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处于用药调整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每隔3~4天检测一次全天血糖谱,直到用药调整合适为止;使用胰岛素泵、平时血糖波动大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监测早晨空腹、餐前半小时、餐后两小时和睡前共7个时段的血糖水平,以便于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夜间有心慌、出冷汗、饥饿感,或早晨血糖始终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还应检测午夜血糖,以明确有无夜间低血糖的情况或及时调整用药。

二、检测血糖时取手指末梢血与取静脉血的检测结果为何存在差异?

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时取的是患者的毛细血管全血(包括红细胞和血浆),而医院化验室检测血糖时取的是患者将红细胞分离出去以后的静脉血浆。由于后者是将静脉血浆中含糖少的红细胞滤去了,所以,人们在空腹状态下所测得的静脉血浆的血糖值通常要比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值高10%左右。但这是两者之间应有的差别,并不能说明检测结果”不准确”。人们在进食后,由于胃肠道吸收的糖首先会进入动脉,然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各个组织中进行代谢,之后再回到静脉系统,因此,人们餐后毛细血管内的全血血糖浓度要高于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但由于医院化验室检测的是不含红细胞的静脉血浆的血糖浓度,其测得的数值要比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高一些。两者相抵,那么,用血糖仪测得的餐后血糖值与同时抽血测得的餐后静脉血浆中的血糖值则大致相当。

三、取末梢血检测血糖时是否必须用酒精消毒手指?

取末梢血检测血糖时没必要用酒精消毒手指,只需把手洗干净然后晾干就足够了。目前家庭中常用一种试纸来检测血糖,其原理是该试纸里含有一种可以和血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的物质,两者发生反应后可以生成另外一种有颜色的化合物,通过这种显色反应便可读出患者血糖的数值。由于酒精会破坏试纸中的这种物质,影响其与葡萄糖发生反应,因而会使检测到的血糖值比实际水平偏低。另外,经常涂抹酒精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干燥,严重的还会使局部皮肤皲裂,如果在酒精尚未完全蒸发的情况下就贸然将针刺入皮肤,拔出针后酒精便可渗入针眼,这无疑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四、能从指尖以外的部位采集血液来检测血糖吗?

糖尿病患者在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时都会从指尖部位采血。由于指尖被刺破后会很痛,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天需要多次检测血糖的患者来说,采血的确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目前一种可从指尖以外的部位采血的无痛(或微痛)血糖仪(商品名为利舒坦)已经进入我国市场。患者在应用该款血糖仪时可以从手掌及前臂上釆血,运用这种方法所测得的血糖值与从指尖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相同。

五、能用检测尿糖完全代替检测血糖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尿糖水平只能间接地反映其血糖的大致水平(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另外,尿糖的灵敏性较差,只有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超过了其肾糖阈值(一般是10毫摩尔/升)时,其尿糖中的问题才会反应出来。另外,老年人易发生尿潴留,而检测尿糖时所采集的尿液是在几小时内积累的,因而这样测得的尿糖值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当时的尿糖水平。当(整理)然。糖尿病患者若因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定期地检测血糖,经常测一测尿糖还是有用处的。

如果觉得《糖尿病血糖监测需要注意5个问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