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专家解读糖尿病病因

专家解读糖尿病病因

时间:2022-01-26 21:28:13

相关推荐

专家解读糖尿病病因

专家提醒:医学减肥治疗糖尿病,前提是病人本身的胰腺功能未受损坏得了糖尿病,绝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要吃药治疗。不过,原来除了I型糖友外,占总量90%的型糖友,在病程早期的1-2年,可以完全不用打针吃

1医学减肥 从源头上治理2型糖尿病

专家提醒:医学减肥治疗糖尿病,前提是病人本身的胰腺功能未受损坏

得了糖尿病,绝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要吃药治疗。不过,原来除了I型糖友外,占总量90%的型糖友,在病程早期的1-2年,可以完全不用打针吃药,靠科学的减肥就能治疗。

“我完全没有想到,12天就能减下来10斤,一点降糖药没吃,血糖、尿蛋白、血脂都基本正常了。”即将完成医学减肥疗程的冼女士告诉记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徐谷根表示,三年医学减肥科研项目中,已经有超过100名糖尿病人成功控制病情。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徐谷根

“我这个肥胖,已经积攒了。”深圳糖友冼女士笑着说,因为怀孕、生子、产后补身,她157厘米的身高,一下子胖到了60公斤,尽管控制食欲、锻炼,来体重却一直没有掉下来过。

两年前,麻烦终于找上了冼女士,她在年度体检中发现患上了糖尿病,血糖、血脂、血压都异常,尿蛋白已经两个加号,从此她开始了吃降糖药的日子。今年7月,她听说减肥可以治疗或控制糖尿病,于是8月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学减肥项目。

“一开始,医生就让我停吃降糖药。”冼女士坦言心里不踏实,因为自己依赖药物已经两年了。埋线、针灸、运动、写日记……第六七天,冼女士迎来最难过的两天,头晕、针灸感觉痛、没力气,熬过被医生称为“低血糖反应期”后,她终于迎来了12天减掉10斤的好成绩,更神奇的是,每天的晨检发现,她的血糖、血脂都正常了,也没有了尿蛋白。

中国肥胖人群1.2亿人

中国糖友9681万

《中国慢性病报告及国际慢性疾病防控最新进展》报告表明,中国超重人群达3.05亿人,肥胖级别的1.2亿人,因为超重或肥胖而导致高血压的2.36亿人、高胆固醇血症3293万人、糖尿病9681万人。

近才被列为内分泌科正式病种的“肥胖症”,被认为是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胆结石、水肿、痛风等代谢病的总源头。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糖尿病除了遗传导致胰岛素缺乏的I型糖友外,型糖友占糖尿病人总数的90%,前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继续下降,而后者80%伴有肥胖或超重。

减肥治糖尿病

源起减肥手术“副成效”

通过减肥来治疗糖尿病,有点类似中医的“头疼医脚”,最早起源于减肥外科手术。20世纪50年代,减肥手术开始在国外施行,用来缓解肥胖,医生却惊奇发现,原来肥胖并伴有型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连带糖尿病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缓解。这也拉开了全球外科手术治疗型糖尿病的研究序幕。目前胃转流术、腹腔镜可调控性胃束带术和垂直袖带成形术等,已经成为流行的减肥外科手术。

不过,正是因为减肥手术改变了病人的肠胃结构,直至目前,医学界对减肥手术的远期影响尚在评估中,并且对于不是很胖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手术已成为共识。

医学减肥

从源头上治理糖尿病

不是人人宜做减肥手术,但通过减肥来控制甚至治疗糖尿病,却逐渐成为内分泌科医学专家的攻关目标。徐谷根表示,他所带领的医学减肥项目,已经实施了3年,100多名原先冲着治糖尿病而来的病程早期的糖友,不用靠打针吃药就治愈了糖尿病,而病程已久的,也靠科学的医学减肥,减轻了治糖尿病的药物量。目前该院内分泌科有30多个床位,其中1/4是医学减肥病人。

“当然医学减肥治疗糖尿病,前提是病人本身的胰腺功能未受损坏。”徐谷根说,这是由于医学减肥是从解决营养过剩的源头着手的。

徐谷根介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糖、蛋白质和脂肪,前两者可直接吸收,而脂肪则需要贮存于肝脏,然后由胰腺这个“搬运工”从肝脏“仓库”搬至人体各部位。如果营养过剩,脂肪最先在肝脏堆积,然后是人体活动不足的肚皮、臀部、后背等,最后堵在血管里。而“搬运工”也越来越吃力,因为“路远量大”,表现出来就是胰岛素功能下降。

打胰岛素、促泌剂等都是从增加“搬运工”这一治标原理出发的。而医学减肥,则是先减体脂,再减血脂、肝脂,通过医学体检、科学治疗、长期跟踪指导的“组合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脂肪体内体周堆积,等于为“搬运工”减工作量,胰腺功能自然得以减轻甚至恢复。

减肥难是公认的,徐谷根表示,医学减肥组合十法可变难为易:包括心理治疗、埋线抑制食欲、针灸减重、贴耳减肥、运动疗法、饮食调理、日记疗法、药物疗法、洗肠疗法、干细胞活化等。据悉,医学减肥组合十法以7~14日为一个疗程,并且成效无关男女性别。

2糖尿病容易引发肾病 肾病的重要治理是什么

一、糖尿病预防并发肾病

1、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关键。要在保证蛋白质总量和蛋白质优质比例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食物。

2、因主食类食物也能提供许多植物蛋白质,如大米能提供8%的蛋白质,燕麦提供15%,挂面提供9%,荞麦提供10%,芋头提供2%等,所以主食中的蛋白质含量也要计算在全天蛋白摄入总量内。

3、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最佳组合为:5两主食+1瓶牛奶+1个鸡蛋+1两鱼或肉,这样才能保证每天总蛋白摄入量约45克,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60%左右。

二、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中药治疗法

1、早期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脏增大,尿中出现蛋白质,主要由于脾肾虚,精气外泄,气血亏损,肌肉经筋失养,人日渐消瘦,身体乏力、口干口渴,舌淡舌苔白,脉沉细。是一种正气虚又内有湿热的病变,中药治疗处方以清补消渴饮治疗。

2、药味:人蔘、淮山、茯苓、桑白皮、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当归、女贞子、旱莲草、莲子蕊、川芎、知母等药煎服,此方药对于脾肾虚引起的糖尿病有效,可以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促进细胞膜增生,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正常,减少蛋白尿。

3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

有研究表明,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达80%,而糖尿病患者罹患肝病的机会也会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防治脂肪肝?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一科副主任医师孙凤霞。

形影不离的危险“搭档”

孙主任告诉记者,糖尿病与脂肪肝不仅关系密切,而且互为因果。约46%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约20%的脂肪肝患者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与脂肪肝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发病基础,即代谢综合征,其最典型的症状是腹型肥胖。从这个角度来说,糖尿病与脂肪肝是平行的关系。过度肥胖会导致代谢的紊乱,包括血糖、血脂水平升高等。血糖代谢紊乱可导致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脂肪肝。此外,糖尿病和脂肪肝又互为因果。由于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和脂肪酸,脂蛋白合成也会出现障碍,因此糖尿病可继发脂肪肝。并且,脂肪肝也会继发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发挥作用,需要与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相结合。患脂肪肝的病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这样一来,即使胰岛素分泌正常,由于胰岛素利用下降,仍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病”制宜 合理用药

据专家介绍,脂肪肝通常可分为两个类型,即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前者是一类病因非常明确的疾病,病人通过控制饮酒,病情就能得到逆转。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常常是与糖尿病相伴发生的,其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基础治疗,包括减轻体重等。在基础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

1、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者:如果通过半年左右的基础治疗仍未见效,可考虑服用二甲双胍。至于其他的药物,目前的证据尚不充分。

2、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者:如果经过基础治疗或减肥降糖药物治疗3-6个月以上,仍呈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危险因素者,可服用调脂药物。调脂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他汀类适用于以胆固醇增高为主的脂肪肝的治疗。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阿托伐他汀。

②贝特类:适用于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如吉非罗齐。

③普罗布考:具有调脂、胰岛素增敏和抗氧化的特性。

3、发生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即不仅存在脂肪肝,而且存在转氨酶水平偏高,应考虑保肝抗炎药物治疗,作用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因为如果仅仅局限在脂肪肝阶段,其危害相对较小。一旦发生了脂肪性肝炎,病情已开始呈渐进性发展,可能在肝炎的基础上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导致肝硬化。一般不主张吃太多种药物,以1~2种药物为宜。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熊去氧胆酸等。

4、中医药治疗:据孙主任介绍,中医将脂肪肝称为“肝癖”,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机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即营养过剩。其后果可直接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内结,瘀血阻滞,最后导致湿热痰瘀相互胶结,痹阻于肝脏脉络。中医药的治疗以清热,化痰,活血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茵陈、郁金、瓜蒌、山楂、决明子、赤芍、垂盆草、虎杖、山栀、生大黄。

用药的注意事项

有些患者担心,服用糖尿病药物会伤肝。对此专家指出,无论是磺脲类、双胍类药物,还是一些调脂的药物,都可能存在损伤肝脏的不良反应。因此一般来说,患严重肝病的糖尿病病人,建议用胰岛素治疗。

因服用保肝药物而导致糖尿病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在临床上收治较多的病毒性肝炎病人,经常需服用保肝药,但基本都不会导致糖尿病”,孙主任解释说,“只有一类甘草甜素类制剂可能会例外。因为甘草甜素类药物除了具有保肝作用之外,本身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但这种作用比激素要弱得多。特别是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不建议长期服用甘草甜素类药物,而且要定期监测血糖。如果是年龄偏大的人(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应尽量避免服用甘草甜素类药物,可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水飞蓟素等。”

有效降糖仍是关键

专家最后指出,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预防脂肪肝的关键。理想的血糖水平应控制在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8.0mmol/L。如果血糖能得到理想的控制,一般来说病人就不容易发生脂肪肝。

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和运动治疗也非常重要,这其实也是糖尿病治疗策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饮食应选择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膳食。适度的、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减少肝脏脂肪沉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4出汗异常 警惕糖尿病

异常出汗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一个重要的机体信号,因为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而多汗。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出现排汗障碍。

足汗减少或停止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最早表现之一,重者涉及下肢和下半身,而上半身出汗增加,包括头胸、背部,这可能是对下半身出汗减少的一种代偿。

此外,患者可表现出多汗症、少汗症、局限性多汗症、味觉性多汗症(进食后几分钟内颈部及满头大汗,可由某些食物激发)等。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导致代谢率增高,这也是引起出汗多的原因之一。

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低血糖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增加,这些患者同时还伴有心慌、手抖、头晕、饥饿等症状。

5专家解读糖尿病病因

1. 胰岛B细胞水平。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2型糖尿病。

2. 血液运送水平。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激素类物质也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如儿茶酚胺。皮质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异常升高时,可致血糖升高。

3. 靶细胞水平。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以及受体的缺陷,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最终使B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知道血糖是判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胰岛功能的减退,使其不能够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分解体内的血糖,这是其患病的主要原因。专家说,良好的习惯、合理的饮食能够对于糖尿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如果觉得《专家解读糖尿病病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