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预防糖尿病多留意餐后血糖

预防糖尿病多留意餐后血糖

时间:2018-11-02 20:19:57

相关推荐

预防糖尿病多留意餐后血糖

在日常就诊的过程中,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只测空腹血糖,不注重测餐后血糖;还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达标,而餐后血糖高了却没有引起重视。餐后血糖能说明什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7.8m

1餐后血糖超7.8小心糖尿病前期

在日常就诊的过程中,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只测空腹血糖,不注重测餐后血糖;还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达标,而餐后血糖高了却没有引起重视。餐后血糖能说明什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要警惕

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在一天中随着就餐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人类每日三餐,餐前血糖较低,餐后血糖较高。正常人进餐后血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mmol/L,并且在下一次进餐前使血糖回到餐前的水平。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11.1mmol/L,表明已经步入糖尿病。若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大于介于7.8和11.1mmol/L之间,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减低(IGT),属于糖尿病前期。

餐后血糖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更能有效预示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进展的过程。正常人在进餐后血糖升高会迅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肝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将葡萄糖变成糖原和脂肪储存在肌肉组织中。与此同时,一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使肝糖原分解及肝葡萄糖输出减少。两者作用,使进食后的血糖逐渐恢复到餐前水平,从而使血糖保持在4.4-7.8mmol/L的范围内。糖尿病发生后,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不能将餐后血液里过多的糖利用到组织细胞中去,所以就会呈现餐后高血糖。有的糖尿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血糖尚属正常,只有在糖负荷的条件下,才表现为高血糖,称之为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IGT)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一旦迈入这一阶段,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92.8%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此外,与健康人群相比,他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增加2-3倍。因此说,7.8mmol/L是餐后血糖正常值的上限,一旦超过这个值,一定要积极进行防治。

积极防控餐后血糖升高

对于高危人群,当通过餐后血糖的检查发现疾病隐患时,其实不必过分担心。糖耐量减低(IGT)是可防可控的,并且越早越好。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具体目标是:第一,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第二,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第三,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第四,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不过防治糖尿病仅靠生活方式调整远远不够,即使能够接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仍有半数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因此采用药物干预很有必要。阿卡波糖是目前唯一一种被批准用于糖尿病前期治疗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定期监测很重要

糖耐量减低的高风险人群也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老年、肥胖、超重、家族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运动少等等。

定期到医院做检测,是高风险人群及早发现健康隐患的有效途径。检测餐后血糖,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简单来说,就是在口服葡萄糖75g后或饭后两小时,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在家用血糖仪自测空腹血糖,往往都是指尖采血,而对于餐后血糖来说,这种方式的误差较大。因此,如果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到医院做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糖尿病的科学诊断方法是对受诊断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有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可能没有什么异常,但餐后血糖可≥11.1mmol/L,所以诊断糖尿病必须检查餐后血糖,仅查空腹血糖可致60%的糖尿病人漏诊。空腹血糖一般指禁食一夜后(8-10小时)的血浆血糖值。有人把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也叫空腹血糖,这是不正确的。这种血糖只能称为餐前血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空腹时人体主要靠肝脏分解肝糖原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葡萄糖,这时人体内分泌一定基础量的胰岛素来对血糖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人体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的水平。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主要是由肝脏过多地分解肝糖原而导致的。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过多地分解肝糖原呢?这是因为糖尿病人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减少,不能抑制肝糖原过多的分解。而有的糖尿病人由于胰岛B细胞的损伤不是很严重,在没有糖负荷的条件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尚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空腹血糖可保持在正常水平。

2预防糖尿病多留意餐后血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日趋老龄化,糖尿病的 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据统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97年,WHO报告全世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约1.35亿,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高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人餐后血糖易升高

然而,更值得警惕的是还有多达1.5亿的糖尿病后备军,这部分人群血糖水 平升高介于正常与糖尿病的中间状态,被称为糖尿病前期人群。这些人当中,70%以上为空腹血糖正常,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糖耐量减低人群。大多数糖尿病患者 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对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未能引起注意,致使有些无症状的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异常的患者未能及时确诊,贻误治疗。因此,预防糖尿病 需看紧餐后血糖。

专家表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常规体检中 只检查空腹血糖,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得以‘蒙混过关’,就此造成的漏诊率高达50%。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 段,而糖耐量减低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险人群。一旦迈入这一阶段,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后92.8%的人群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此外,与健康 人相比,糖耐量减低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增加2-3倍。

血糖指标有哪些?

空腹血糖正常值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1、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2、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3、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孕妇血糖正常值

1、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2、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3、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3糖尿病患需注意餐后血糖

■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 杨华章

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疗及监测中,常常会忽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好就行了。实际上,长期的餐后高血糖会不断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损伤大血管及微血管,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大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糖尿病患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对餐后血糖比较高。而以脂肪、蛋白质为主食的则对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影响比较大。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以前(整理)包括现在很多非专业的医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去医院检查往往按照空腹血糖来算,没有查餐后血糖,实际上在早期,从2型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从正常,到糖尿病前期,再到糖尿病,平均可能要十几年的过程,当然,不同的个体可能有所差别,如果是在糖尿病前期,也就是我们说的糖调节受损阶段,通过查餐后血糖,就可以发现。”

想要控制餐后高血糖首先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饮食干预、体力活动和体重控制,这几点仍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石。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宜的饮食结构呢?目前提倡多吃混合饮食及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食量的控制。那么,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GI)呢?简单的说,GI是通过单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效应(以曲线下餐后血糖升高面积表示),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指数。影响GI的因素众多,但也有一定规律。多数淀粉类食物GI较高,如土豆、面包、米饭和谷类等。而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血糖指数较低,如粗杂粮、蔬菜以及某些水果。奶类、豆类等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血糖生成指数也普遍较低。GI较低的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较慢,因此对血糖的影响较小。观察性研究提示,高GI饮食是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多研究发现,明智地选择低GI饮食结构,可以影响餐后血糖的偏移和减少心血管风险因素。但是,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还要吃些高GI的食物,此时该如何降低这些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呢?答案是采取混合饮食的方法,包括主副搭配、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等。另外,还需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调方法。例如有的糖尿病患者喜欢喝粥,粥由于加热时间较长,淀粉易于分解为葡萄糖,从而比“干的”食物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煎、炸等烹饪方法也会让食物的热量增加数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应尽多选择煮或清炒的烹饪方法。

4控制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意义重大

■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杨华章

提到糖尿病,就离不开对血糖的监测,然而很多人关注空腹血糖却忽视了餐后血糖,那餐后血糖的意义何在?就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

早期糖尿病,餐后控糖不可忽略

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华章在接受采访时说,糖基化血红蛋白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很多人往往注意空腹血糖,却没有注意餐后血糖。事实上,餐后血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是很大的,不同的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于糖基化血红蛋白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杨主任指出,对于早期糖尿病,血糖的增高水平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餐后血糖的贡献值就比较高。假如,糖基化血红蛋白在7.3%以下,餐后血糖的贡献率达到70%,如果只是重视空腹的,不重视餐后的,血糖是很难调控好的。在早期,我们更强调餐后血糖。此时选择药物,应选择降餐后血糖为重的药物。因为现在我们能够用于临床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非常多,不同种类药物所降血糖的比例是有所侧重的,有些药物降低空腹血糖作用比较好,另一些药物则侧重于餐后血糖,应该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用。

长效胰岛素不足以抑制餐后血糖

长效胰岛素抑制餐后血糖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杨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所以要根据病人情况:有些病人本身餐后血糖不怎么高,那只用基础的长效胰岛素就可以了;但是相当部分病人是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那我们就要补充餐时胰岛素诺和瑞,也就是门冬胰岛素来控制。在这两年更加先进了,在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再加了一些精蛋白结晶门冬胰岛素进去,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比如诺和瑞这个药物,它由30%短效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晶门冬胰岛素结合的,它的作用时间可以维持到16个小时左右,这样打一次,就可以维持半天,这种情况我们一天打两次就可以了,既可以控制餐后血糖,又可以控制基础血糖,对于中午血糖高的病人,我们也可以变通一下,一天打三次,不过中午的量要打少一点,这是一个简化的强化治疗的方法。

哪种胰岛素可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杨主任指出,胰岛素降低餐后血糖是非常快。比如现在临床用的门冬胰岛素,商品名叫诺和瑞,这个胰岛素的类似物,它注射到皮下以后发挥作用相当快,而且维持的时间相对要比以前的胰岛素要短,所以它很好地降低了餐后血糖,又不会影响下一餐前的血糖,不会造成餐前低血糖,将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5糖尿病餐后血糖如何测?

糖尿病人都知道,糖尿病餐前、餐后血糖经常测定很有必要,餐前的测定绝大多数都会,但是对于餐后血糖测定,很多糖尿病患者有点晕的,由请糖尿病治疗专家来讲一讲。

要控制餐后血糖,必须了解其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为正常,大于7.0毫摩尔/升为糖尿病,介于二者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为正常,大于11.1毫摩尔/升为糖尿病,二者之间为糖耐量受损。标准的餐后血糖测量办法,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如果已经高度怀疑为糖尿病,做“馒头餐”试验也行,即吃100克以上的主食以后2小时测血糖。这里说的测量,需要采静脉血。如果是已确诊病人平时监测血糖,可采指血。

至于监测频率,轻型、用口服药的患者,血糖容易控制,—周测一次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即可。如果是长病程的患者,特别是用胰岛素的病人,需要根据血糖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测量就要勤一些。另外,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监测—次,包括空腹加三餐后,有的人还要加测睡前血糖。型糖尿病患者,监测频率略少,但打胰岛素的病人,应该每天监测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

以上关于糖尿病餐后血糖的测定,糖友们了解了吗,要想彻底使血糖平稳,还得需要糖尿病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中,糖尿病治疗专家着力推荐“多维强效复胰疗法”此方法,效果快,对身体伤害小,综合性强,更为人性化的对待糖尿病。是目前糖尿病健康质量提高的最好选择。

如果觉得《预防糖尿病多留意餐后血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