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儿童糖尿病趋势日趋严峻 儿童糖尿病协作组已成立

儿童糖尿病趋势日趋严峻 儿童糖尿病协作组已成立

时间:2019-03-20 20:35:59

相关推荐

儿童糖尿病趋势日趋严峻 儿童糖尿病协作组已成立

很多小胖墩都成了糖尿病的预备军,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更是有增无减,这与孩子长期喜食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密切相关。不给吃,馋得慌;给吃,怕吃出肥胖、营养不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那么孩子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

1儿童预防2型糖尿病 掌握正确吃零食方法很重要

很多小胖墩都成了糖尿病的预备军,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更是有增无减,这与孩子长期喜食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密切相关。不给吃,馋得慌;给吃,怕吃出肥胖、营养不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那么孩子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在饮食上应该特别注意什么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儿童肥胖早防2型糖尿病

近期的调查研究表明,肥胖儿童中有高达25%以上的伴有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儿童85%以上伴有肥胖或超重,多见于10岁左右或更大的儿童。

与以往常见的1型糖尿病相比,儿童2型糖尿病具有起病更隐匿、症状不典型以及危害更大的特点。比如患儿起病初期很少出现或仅有轻微的多尿、多饮症状,发病后体重减少也不明显,空腹血糖甚至在正常水平。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脂肪肝、肾功能下降等症状,若长期控制不良,则会出现生长滞后、身材矮小、肝脾肿大、智力低下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要让孩子远离糖尿病,父母亲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超重和肥胖,其次,要了解和尽量避免引起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出现尿量增多,以前不尿床的现在尿床了,以前不起夜的现在经常起夜的情况,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有些肥胖儿童的腋下、颈部、腹股沟、肘前等部位的皮肤粗糙角化并伴有黑色素沉着,医学上叫“黑棘皮病”,它是体内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的标志,这种有黑棘皮病的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极大。皮肤反复起疖肿或湿疹,而且不易痊愈,也应警惕糖尿病。

学会正确吃零食 预防儿童肥胖和糖尿病

有五个原则要掌握:

1、新鲜的、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如奶类、蔬果类、坚果类零食既好吃又营养,少年儿童可多吃;

2、吃零食不影响正餐,吃零食距离正餐中间至少相隔1.5~2小时,每天食用零食次数应控制在3次以内,且量不宜过多,睡前也不应吃零食,不利于消化吸收及睡眠

3、避免无意识吃零食过量,聚会聊天、上网、看电视时,孩子们通常会摄入过多零食,影响正餐。建议最好养成有计划食用零食的习惯,预先准备少量或小包装零食,避免无意识吃过了头;

4、少吃油炸、过甜、过咸食物

5、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饮料。

另外,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孩子喜欢的零食按“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来推荐。家长可以参考。

糖果类零食、膨化食品、碳酸饮料、巧克力派等,此类食品集高油、高能量、高盐、高糖、高味精于一身,长期大量食用会造成营养不足和脂肪积累。属“限制使用”行列。

肉、蛋类零食,如牛肉干、松花蛋、火腿肠等,含大量的食用油、盐、糖、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属“适当使用”行列,注意炸鸡块、炸鸡翅要“限制食用”。

谷类及薯类零食、豆制品及奶制品零食、蔬果类零食、坚果类零食,属“可经常使用”。但像添加了盐或糖的地瓜干、经过加工的怪味蚕豆、卤豆干等、奶酪、奶片等奶制品、用糖或盐加工的果蔬干,如海苔片、苹果干、葡萄干、香蕉干等营养已大打折扣,应“适当食用”。全脂炼乳因含糖量太高要“限制食用”。经过腌制的水果如水果罐头、果脯、枣脯等则更没营养了,只能站在“限制食用”的行列。此外,一旦坚果穿上糖或盐的“外衣”,就变成“适当食用”级别的了,如鱼皮花生、盐焗腰果等。饮料类零食,鲜榨橙汁、西瓜汁、芹菜汁、胡萝卜汁等,是“可经常食用”的。但如果果汁中加了糖,并且果汁含量超过30%果(蔬)饮料,如山楂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要“适当食用”。

2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饮食控制很重要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只有中老年人才易患,一旦患上就要终身治疗,而且容易引起失明、肾衰等并发症。殊不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10岁至15周岁更是儿童糖尿病高发年龄,还有不少小宝宝从出生就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儿童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母乳喂养可降低易感儿童糖尿病风险

目前,人类尚无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挪威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持续一年多的母乳喂养可降低有遗传倾向的儿童从胰岛自身免疫向1型糖尿病进展的风险。

研究者、奥斯陆大学医院的Nicolai A。 Lund-Blix及其同事对2001~间的近50000例新生儿进行了筛查,从中入选908例高危HLA基因型有1型糖尿病遗传倾向者。起初每隔三个月后来每隔一年采集其血样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平均随访达7.7年。结果发现,随访期间,共计7.7%的受试者存在胰岛自身免疫,3.4%罹患1型糖尿病。进一步分析发现,罹患及未罹患1型糖尿病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并无明显差异。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胰岛自身免疫风险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

但是,对726例饮食数据可用的婴儿之分析发现,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2个月可降低1型糖尿病风险;校正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等因素后仍是如此(HR=0.37)。此外,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2个月还可降低胰岛自身免疫向1型糖尿病进展的风险(HR=0.35)。

鉴于研究中受试者数量较少,故不能排除该研究结果为偶然的可能性。此外,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难以得出母乳喂养对1型糖尿病风险影响的确切结论。鉴于伦理方面的原因,很难开展这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

预防糖尿病别逼孩子吃太多

生活条件好了,“小胖墩”也越来越多,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除了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之外,可能还与父母有关系。不少家长总怕孩子营养不够,一个劲儿地逼孩子吃饭,殊不知,“填鸭式”的育儿法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发胖,血糖过高而诱发糖尿病。

专家指出,儿童饮食应该从营养角度考虑,荤素搭配得当。应限制洋快餐及碳酸饮料这样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和高纤维素食品。

有些家长总逼着孩子吃这个,吃那个,不是怕饿着孩子就是怕营养不够,其实“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况且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食量,饿了会自己进食,不必追着后非要孩子吃不可。家长所要做的是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即可。

此外,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大量作业占据孩子的活动时间,多吃少动就容易长胖,越是长胖,孩子就越不想运动,如此恶心循环,称为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3儿童()为什么会患上2型糖尿病?

儿童患有2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糖尿病不仅影响了成年人的生活,一些儿童也成为受害的对象,专家介绍: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病因特征。那么,儿童2型糖尿病是是怎么回事? 还是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做具体介绍:

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及种族聚集性。国外学者认为,某些儿童2型糖尿病呈单基因遗传,而且,人类胰岛素基因的一些区域与出生体重有关。这就解释了胰岛素基因、低出生体重和2型糖尿病间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β细胞的功能在2型糖尿病早期即有损害。一项英国的长期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非糖尿病者的胰岛素分泌也减少。胎儿期营养不良可损害β细胞的功能并导致胰腺生长缓慢,胰岛素敏感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也受到一定的损害。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损害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在血糖正常的糖尿病初期,即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动物脂肪和蛋白的摄入增加有关。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儿童期肥胖对葡萄糖代谢有不利的作用,肥胖儿童常伴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腹内脂肪的量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敏感性有直接的关系。肥胖可造成外周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机体则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4儿童2型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超重、酮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儿中存在重叠现象:约1/3的儿童2型糖尿病在发病时表现为酮症,近25%的新诊断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儿应该检查其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等以排除1型糖尿病。

儿童2型糖尿病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儿童不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现象,并有部分发生糖耐量减低。如果超重或肥胖儿童的1级或2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病史或存在高血压、血脂紊乱、黑棘皮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应该密切随访,定期检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从10岁开始检查,对于在10岁之前开始青春期发育的儿童,应该从青春期发育期开始每两年筛查一次,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检查以空腹血糖为主。

对肥胖儿童应提高警惕,一经确诊,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因为有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有可能恢复到正常。这可以使他们不必受糖尿病之苦。国外专家也曾指出,儿童糖尿病的最大问题其实在于父母和医生,一些诸如过度口渴和极度劳累的症状常常被忽视或错误诊断。早期糖尿病或者其他血糖问题的检测可有效干预,从而延缓疾病的进程。

常见的儿童糖尿病的4大症状

1、起病较急。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3、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会阴部闯关为明显的症状。

4、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5儿童糖尿病趋势日趋严峻 儿童糖尿病协作组已成立

糖尿病已经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其中1型糖尿病住院患儿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然而,平均9.5%的糖化血糖水平却显示,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日前,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上海举行“中国儿童糖尿病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成立大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委、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教授指出,我国儿童糖尿病的挑战日趋严峻,只有全社会的互相协作才能实现儿童糖尿病的良好管理。

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差

糖尿病致残致死的注意原因是其各种慢性并发症,儿童时期机体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因此,与成人相比核能更容易被高血糖所伤害。另外,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相对于成人,糖尿病患儿依从性往往比较差,这样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好,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就会增加。

儿童糖尿病治疗难度大

糖尿病患儿由于年幼,缺乏自理能力,在治疗上难度较大。譬如在学校学习的糖尿病患儿,就需直面两个问题。一个是注射胰岛素的问题,早上和晚上家长都能帮助注射,但中午需要家长到校帮助孩子注射,或者需要孩子回家,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的疲累;虽然年纪大的孩子可以自行注射,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胰岛素的注射计量需要十分准确,而且有的孩子害怕受到同学的歧视甚至不注射。另一个问题是饮食控制的问题,家长不在身边,孩子可能吃东西无节制或偷吃乱吃,这些也影响血糖的控制。

高血糖对生长发育有影响

高血糖会伤害孩子的各器官,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经期中的女孩子会因为高血糖而造成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动也可能造成血糖的波动。.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糖尿病?

在糖尿病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坚持正规治疗,血糖长期控制在较好水平,就不会出现并发症,也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其次,儿童糖尿病患者饮食上主张少量多餐,不要暴饮暴食。在保证孩子营养供应的同时,要管好他们的嘴巴,减少肥肉、奶油、油炸等富含动物脂肪食品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多的食品及饮料。另外,坚持每天适当的户外有氧运动,鼓励孩子多到外边参加运动,家长要作表率,和孩子一块儿做游戏,做运动,每天锻炼 30-60分钟,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如果觉得《儿童糖尿病趋势日趋严峻 儿童糖尿病协作组已成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