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跟骨骨折的发病原因 西医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的发病原因 西医治疗跟骨骨折

时间:2019-03-29 17:25:21

相关推荐

跟骨骨折的发病原因 西医治疗跟骨骨折

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 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初诊时切勿遗误。如骨折线进

1跟骨骨折会并发其他疾病 中医治疗跟骨骨折支招

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 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初诊时切勿遗误。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跟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跟骨骨折有哪些并发病症,跟骨骨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跟骨骨折的并发病症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有:肿胀、张力性水疱、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伤口裂开和感染、跟垫疼痛、跟骨骨刺、骨折畸形愈合、关节炎等。其他还有跛行、跟腱挛缩、侧方撞击综合征和腓肠神经炎等。

跟骨骨折常合并严重软组织肿胀及张力水疱。水疱通常发生在骨折后包括:伤足持续剧痛、肿胀严重、屈趾无力、伸趾疼痛、跖部感觉减退、出现张力水疱或淤斑等,足跟部严重的张力性肿胀为本综合征确切的特征性表现。

对跟骨内、外及表浅筋膜室应用压力监测,如发现压力达到30 mmHg ( 1 mmHg =0。 133 kPa)或在心脏舒张期达到10 ~30 mmHg时应作为手术切开的指征。

此外还有:

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 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刺激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

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 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即可缓解症状。

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见于屈趾及屈姆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5、跟腱无力 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6、跟后垫痛 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7、神经嵌压 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8、足外翻畸形 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

9、跟骨感染 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

中医治疗跟骨骨折

1、治疗方法:

1、跟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又未影响跟骨结节角、未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及跟骨体增宽不明显者,早期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中药外敷,局部制动,扶拐不负重行走3~4周即可。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作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3、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可作金针拨骨术,经皮穿针固定术。

4、跟骨骨折后期,如疼痛较重,经非手术方法治疗,症状不减者,可酌情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二、复位手法: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否则可能因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性水泡而使手法复位难以进行。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若移位不大,可不整复。跟骨结节骨骺分离,骨折片明显上移,若不整复,则日后跟骨底不平,影响行走和站立。整复时,仰卧位,屈膝90°。两助手分别握住小腿及前足,并使足呈跖屈位。

常规无菌操作下,用细钢针穿过结节中部,上好牵引弓后,术者手拉牵引弓向后牵引,先松解骨折面的交锁。然后向下牵拉直至骨折片复位为止。术后屈膝约30°,跖屈位长腿石膏管型固定4周,可将细钢针包在石膏管内。4周后拔出钢针,更换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

跟骨结节横形骨折,骨折块小或折块大而无移位者,不需整复,仅用短腿石膏托固定足于跖屈位4周;如骨折块较大,且向上倾斜移位时,则要复位。

一法:患者仰卧,微屈膝,术者一手握足使成跖屈,另一手抱于跟后,拇及食指置于结节之上而掌根部托于跟后,同时用力相向挤压而复位。

二法:或助手使足跖屈,术者以二拇指在跟腱二侧用力向下推挤跟骨结节之骨折块而复位。载距突骨折而有移位时,仅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即可。

2、接近跟距关节面的骨折:跟骨结节上移且结节关节角变小,跟骨体增宽,都必须整复。整复时平卧,屈膝90°。一助手握住小腿,另一助手握前足,呈极度跖屈,术者两手交叉于足跟底部,用两掌之鱼际叩挤跟骨内外两侧,纠正跟骨体增宽,同时尽量向下牵拉以恢复正常之结节关节角,在叩挤跟骨体同时,可夹住跟骨体左右摇摆,以松解交锁,直至骨擦音逐渐消失。

若手法不满意,可用跟骨夹(贝累氏夹)来纠正跟骨体增宽。在使用跟骨夹时,跟骨两旁必须用软棉垫或海绵保护皮肤。并注意不可过于旋紧,以防跟骨被挤碎。若结节关节角难以纠正,可参照跟骨结节骨骺分离的方法进行处理,用细钢针牵引复位,但细钢针应穿在结节的后上方。

3、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处理一般与接近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相同。关节面塌陷、粉碎者,如为老人,或移位不多,可不作复位,仅抬高患肢1~2周,用中药外敷,5~6周后逐渐负重。对于关节面塌陷,粉碎而移位较多者,可用手掌叩击足跟,尽量纠正跟骨体增宽,并尽可能纠正结节关节角。

手法宜稳、细,在尽量摇晃足跟时,顺带用力向下,先纠正结节关节角,或先纠正跟骨体增宽,再纠正结节关节角。对于关节面塌陷严重而关节面不粉碎者,最好采用手术治疗。

三、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一般不作固定。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仅用石膏托固定患足于中立位4~6周。对于跟骨结节关节角有影响的骨折,可用夹板固定:跟骨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之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

一般固定6~8周。此种固定适用于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接近跟距关节骨折及波及跟距关节而未用钢针固定者。如用钢针固定,可采用长腿石膏靴屈膝、足跖屈,4周后去钢针,改用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

四、练功活动:复位后即作膝及足趾屈伸活动。一般骨折,固定6~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锻炼足部活动。波及关节面骨折而关节面塌陷粉碎明显者,2周后不负重下地活动,利用夹板固定期间的足部活动,通过关节的自行模造作用而恢复部分关节功能。

五、药物治疗:按骨折三期用药,早期加用利水祛风药如木通、防风等以加速祛风消肿。解除外固定后加强熏洗。

2跟骨骨折的发病原因 西医治疗跟骨骨折

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 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

跟骨骨折是怎么回事?

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跟骨骨折的病理病因,跟骨骨折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 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 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

(4)跟骨前端骨折 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 X 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 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二、发病机制

1、垂直压力 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

2、直接撞击 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3、肌肉拉力 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见。

跟骨骨折怎样治疗?

下面向您详细介绍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跟骨骨折应该吃什么药。

西医治疗跟骨骨折

1、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

2、手术治疗

(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

(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

(3)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视情况用或不用内固定。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

(4)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包括跟距、跟骰关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以促进水肿消退,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再行足三关节融合术。

(5)手术方式:

①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手术在麻醉后气囊止血带下进行。于跟骨后结节跟腱外侧方,用尖刀戳一小口,由此插入一粗骨圆针,到近折块内。然后将膝屈曲,以松弛腓肠肌。术者握住骨圆针向足跖面下压,使骨折块复位。最后将骨圆针击入远位骨折块内固定。

②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自外踝后下2~3cm始向前作一弧形切口,止于舟骨。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腱牵向后方,显露跟骨体横形骨折及跟距关节。直视下用骨膜剥离子将移位骨折复位,由后骨折块的外面向前上用一枚加压螺丝钉固定。舌状骨折或后结节骨折螺丝钉由上向下固定。

③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术:切口及软组织显露同上,显露距骨下关节面和压缩凹陷的跟骨骨折及其关节面。用骨膜剥离子插至跟骨凹陷骨折下缘,将压缩的骨折块撬拨复位。残留空隙填以取自髂骨的三面有皮质骨的骨块。术后用石膏固定于功能位6~8周。

如系压缩粉碎形骨折,Bhler角消失,可在手术切开后,由骨折处插入骨膜剥离子,将后骨折块向后下撬拨,以恢复Bhler角和足纵弓。残留空隙如上植入骨块。

④关节融合术:此处介绍两种方法,均以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为指征。

跟距关节旋转植骨忆扩钉内固定术:取距下关节外侧横形切口,长约4cm。切开深筋膜后,显露距下关节中部,清除距骨窦内的纤维脂肪组织。如距下关节间隙变窄,可用0.5cm宽的骨刀,凿除其上下软骨及部分骨质。然后用内径1.5~2.0cm的环锯,跨越跟距关节由外向内开窗,取出骨芯。

将忆扩钉在0~5℃冰水中浸泡约5min后夹闭,植入骨芯中央扩大了的关节隙中。将骨芯旋转90°,植回骨窗内。术后石膏固定同前。

忆扩钉为本文作者专利。由水平臂和两斜臂组成。水平臂可防止该钉滑入关节腔内,两斜臂远端张开距为1.5~2.0cm。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加工后经热处理而成。其特性是在O~5℃冰水中浸泡5min后变软,可被夹闭。

复温至37℃左右,两斜臂自行扩张。利用扩张时的扩张力,挤压固定植骨块。故对骨块有加压作用,可促进植骨愈合。我们除在颈前路旋转植骨应用外,尚在腰椎滑脱前路旋转植骨融合,踝关节融合和距下关节融合中应用,效果良好。其指征是无内或外翻畸形者。

足3关节融合术:取足外侧相当于跟距关节平面的弧形切口,起自外踝后下2~3cm,止于舟骨前面,足背动脉外侧。切开深筋膜后,向内牵开趾长伸肌腱,向后牵开腓骨肌腱。切开跟距、距舟和跟骰关节,显露此3关节的关节面,清除距骨窦内纤维脂肪组织,用2.5~3.0cm宽的骨刀,分别截去此3关节的软骨面。

如有内、外翻或跖屈畸形时,注意在截骨的同时予以矫正。然后将各关节面对合逐层缝合切口。厚棉垫包扎,小腿石膏托固定2~3周。拆线后换小腿管型石膏再固定8~10周。

⑤跟骨截骨术:由于跟骨横形压缩骨折,早期未予复位,Bhler角及足纵弓消失,但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不明显或较轻者,可行此手术。跟外侧微弧形切口,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牵向前上方。骨膜下剥离跟骨上后、外侧及跖面。将跟骨作楔形截骨,取出三角形骨块后,用一枚加压螺丝钉由跖面向上固定。术后固定同前。

3、康复治疗 无论手术与否,石膏固定期间均应作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拆石膏后骨折已愈合或关节已融合,更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包括器械的应用。

3跟骨骨折治疗

重度跟骨骨折常累及跟距关节,破坏足弓结构,愈后可严重影响后足的功能,近几年来很多作者主张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以往传统的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相比,临床结果上有何差异,尚无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为了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在治疗重度跟骨骨折中的价值。从1998年1月--11月,有61例(66足)重度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19例(2l足)9111型,42例(45足)为Ⅳ型。有32例(35足)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29例(31足)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对术后疗效作随访分析。结果(整理)术后56例(6l足)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7年。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21足、良27足、可11足、差2足,总优良率达78.7%,撬拨复位组优良率77.1%,钢板固定组优良率80%。撬拨复位组手术前后B6hler角分别为一5.2。和40.1。钢板固定组手术前后BShler角分别为7.8和34.5。

撬拨复位石膏固定与切开复钢板内固定两者临床疗效无差异,撬拨复位是一种强调恢复跟骨的正常形态。如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手段。在重度跟骨骨折治果为年青病人,仍有必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中,我们更应,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减少远期的并发症。如为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种基础疾病,采用斯氏针撬位石膏固定是一种极为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手段。

4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

骨折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机体损坏方式,骨折不是什么大病,所以常常不会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都是因为人们对骨折的危害没有太明确的认识,人们不了解骨折对人体的伤害,如有一些后遗症等,以及不了解骨折的并发症。骨折的并发症你了解多少呢?请看以下介绍。

早期并发症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胸肺损伤。②膀肮和尿道损伤。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肤骨行走的挠神经,排骨颈骨折易致胖总神经损伤。

③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可出现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损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晚期并发症

(l)坠积性肺炎:多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有时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应鼓励思者及早下床活动。

(2)褥疮:严重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褥疮。常见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回流缓慢,加之损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应加强活动锻炼,预防其发生。

(4)感染: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污染较重或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者,若清创不彻底,坏死组织残留或软组织覆盖不佳,可能发生感染。处理不当可致化脓性骨髓炎。

(5)损伤性骨化:又称骨化性肌炎。由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特别多见于肘关节。

(6)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又未能准确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损伤件关节炎,致使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

(7)关节僵硬:患肢长时间因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变和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拆除固定和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

(8)急性骨萎缩:即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病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c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

(9)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破坏,而发生该骨折段缺血性坏死。常见的有腕舟状骨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缺血性坏死。

(10)缺血性肌挛缩:多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所致,也常因骨折处理不当造成,特别是外固定过紧。一日发生则难以治疗,常致严重残疾。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和爪形足。

以上就是关于骨折的并发症的介绍,长长的篇幅中没有只言片语的多余的话,全都关于骨折的并发症,可见骨折可引发的并发症是很多的。所以人们不要太小看骨折了,生活中尽量做好预防骨折的工作。

5手术可治疗跟骨骨折

发生跟骨骨折应该怎么治疗呢?

中医治疗:

(一)治疗方法:

1。跟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又未影响跟骨结节角、未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及跟骨体增宽不明显者,早期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中药外敷,局部制动,扶拐不负重行走3~4周即可。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作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3。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可作金针拨骨术,经皮穿针固定术。

4。跟骨骨折后期,如疼痛较重,经非手术方法治疗,症状不减者,可酌情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二)、复位手法: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否则可能因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性水泡而使手法复位难以进行。

(三)、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一般不作固定。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仅用石膏托固定患足于中立位4~6周。对于跟骨结节关节角有影响的骨折,可用夹板固定:跟骨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之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一般固定6~8周。此种固定适用于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接近跟距关节骨折及波及跟距关节而未用钢针固定者。如用钢针固定,可采用长腿石膏靴屈膝、足跖屈,4周后去钢针,改用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

(四)、练功活动:复位后即作膝及足趾屈伸活动。一般骨折,固定6~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锻炼足部活动。波及关节面骨折而关节面塌陷粉碎明显者,2周后不负重下地活动,利用夹板固定期间的足部活动,通过关节的自行模造作用而恢复部分关节功能。

(五)、药物治疗:按骨折三期用药,早期加用利水祛风药如木通、防风等以加速祛风消肿。解除外固定后加强熏洗。

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整理)。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

2。手术治疗

适应症包括:1)后关节面移位骨折,一般认为Sanders分类中的2部分及3部分移位骨折,总之移位超过3mm者。2)跟距角<10。或完全消失3)跟骨严重畸形者。4)严重粉碎骨折。

手术方式包括闭合或小切口辅助复位外固定、有或无关节镜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和经典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种术式,术中应行透视以确认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效果。微创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旨在避免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所出现的伤口或软组织相关并发症,但其在关节面复位准确度方面弱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仍是跟骨骨折治疗的金标准,适用于无法通过微创术式复位的、伴有复杂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病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最好的恢复跟骨小关节正常解剖和形态的术式,有内侧、外侧和内外侧联合等三种入路。

上述为跟骨骨折治疗的一般原则,治疗方法不易统一,跟骨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类型较多,目前尚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无论手术与否,石膏固定期间均应作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拆石膏后骨折已愈合或关节已融合,更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包括器械的应用。

如果觉得《跟骨骨折的发病原因 西医治疗跟骨骨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